北京市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上传人:ja****ee 文档编号:164591688 上传时间:2021-0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高 三 物 理2010.09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聚变结合成一个氘核,同时辐射一个光子。已知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方程是B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m=m1+m2-m3C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E=(m3-m1-m2)c2D光子的波长2现有三个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裂变,是衰变,是聚变 B是聚变,是裂变,是衰变C是衰变,是裂变,是聚变 D是衰变

2、,是聚变,是裂变3天然放射性元素(钍)经过一系列核衰变之后,变成(铅)。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A铅核比钍核少23个中子;B铅核比钍核少24个质子;C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衰变和8次衰变;D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衰变和4次衰变。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4从氢气放电管可以获得氢原子光谱。1885年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对当时已发现的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做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如果采用波长的倒数,这个公式可写作:来源:学。科。网Z。X。X。K (n=3,4,5,6,)(RH为常数) 自巴尔末系发现后,人们又在紫外区和红外区发现了一些新的谱线,这些谱线也可以用类似巴尔末的简单

3、公式来表示,例如赖曼系公式: (n=2,3,4,5,)(紫外)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著名的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理论。上述两个公式中的n在波尔理论中被称为量子数。玻尔氢原子理论的能级图如图所示。12345n 13.6 3.4 1.51 0.85 0.540E/eV线系线系线系线系 阅读了上面的资料后,你认为巴尔末系是氢原子能级图中的 A线系 B线系 C线系 D线系5某人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停止运动前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s,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 A B C D到之间的某个值t/sv/ (ms-1)01551020251

4、0206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汽车在025s内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汽车在1015s内处于静止状态B汽车在15s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C汽车在010s内的加速度大于1525s内的加速度D汽车在025s内的位移为300m7用图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顶端刻度为零的地方,乙同学在直尺下端刻度a的地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没有碰直尺。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直尺时,立即握住直尺,结果乙同学握住直尺的刻度为b,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A B C D8一个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竖直上升,加速度大小为g/3,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则过

5、程中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Amg/3 B4mg/3 Cmg D2 mg9将一个物体以某一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物体来源:学#科#网Z#X#X#KA刚抛出时的速度最大 B在最高点的加速度为零C上升时间大于下落时间 D上升时的加速度大小等于下落时的加速度大小s3s1s2BAC10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假设某次试验伽利略是这样做的:在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B、C,让小球分别由A、B、C滚下,如图所示。设A、B、C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s1、s2、s3,小球由A

6、、B、C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t1、t2、t3, 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ABC D F O A N MB11如图所示,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体A上,另一端与套在粗糙竖直杆MN的轻圆环B上相连接。现用水平力F拉住绳子上一点O,使物体A及环B静止在图中虚线所在的位置。现稍微增加力F使O点缓慢地移动到实线所示的位置,这一过程中圆环B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此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1和环对杆的弹力F2的变化情况是( )AF1保持不变,F2逐渐增大 BF1逐渐增大,F2保持

7、不变CF1逐渐减小,F2 保持不变DF1保持不变,F2逐渐减小BA12如图所示,弹簧秤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与小木块A相连,当用力加速抽出长木板B的过程中,观察到弹簧秤的示数为3.0N,若匀速抽出木板B,弹簧秤的示数大小A一定大于3.0N B一定小于3.0NC一定等于3.0N D一定为零F1F2F34560135O13一个质点在三个共点力F1、F2、F3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F1 F2 F3BF1 F3 F2CF3 F1 F2DF2 F1 F314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物体,已知m1m2,两物体间水平连接着一轻质弹簧秤,若用大小为F

8、的水平力向右拉m1,稳定后的加速度大小为a1,弹簧秤的示数为F1;若改用大小为F的水平拉力向左拉m2,稳定后的加速度大小为a2,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1a2F1F2 m2m1FBa1a2F1F2Ca1a2F1F2 Da1a2F1F21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质量为m的小物块放在长木板的左端,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小物块使它在木板上向右滑动,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FmM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1mg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2MgC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2(M+m)gD

9、如果增大恒力F,木板将会滑动tv0t3t1t2t4t516在20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包揽了蹦床项目的两枚金牌。蹦床运动中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起、腾空并做空中动作,右图中记录的是一运动员从空中落下与蹦床接触又被弹起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象可知A 运动员与蹦床接触的时间为从t2到t4B 在t2和t4时刻,运动员受到蹦床给他的弹力最大C 在t3时刻运动员所受合力为零D 在t3时刻运动员受到蹦床给他的弹力大于自身体重的2倍二、本题共4小题,共1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966年,在地球的上空完成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测定质量的实验,实验时,用双子星号宇宙飞船m1去接触正在

10、轨道上运行的火箭组m2,接触以后,开动飞船尾部的推进器,使飞船和火箭组共同加速,如图所示推进器的平均推力F=897N,推进器开动7.0s,测出飞船和火箭组的速度改变量是0.9lm/s 已知双子星号字宙飞船的质量m13400kg,求火箭组的质量m2是 kg来源:学.科.网Z.X.X.K21F18已知A、B两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B物体在A物体的前方,两物体相距8m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阻力的作用下,以速度vA = 4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物体速度vB= 4m/s,并在摩擦阻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m/s2,则经过 _时间A物体追上B物体19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

11、电频率是f,用它记录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位移,打出的一条纸带和已选好的计数点0、1、2、3、4、5,如图所示某同学测出1与2两点间的距离为Sm,4与5两点间的距离为Sn,由此可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某同学在做“测量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的课题研究时,在白纸上记录了一段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和一条表示竖直方向的直线,然后在这张白纸上覆盖了一张透明的方格纸,如图所示。他测出小方格的边长为l0,又透过方格纸在小球的运动轨迹上取了a、b、c三个数据点,由此可知小球从a点到b点运动的时间_(填:大于、小于、等于)小球从b点到c点的运动时间,小球从a到b运动的时间t =_,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

1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abc竖直线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三、本题共4小题,共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分)一石子从高楼房顶的边缘自由下落,经测量发现,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s内经过的距离为25m,求楼高多少米。(不计空气阻力影响,g取10m/s2)来源:学科网(分)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在一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10s后将拉力撤去。该物体的v-t图像如右图所示,求:(1)摩擦力大小(2)水平拉力F大小来源:学科网(分)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 的两根轻弹簧L1和L2 ,其间按如图23所示的方式连接有一个重为G的物体A。开始时物体系统静止不动,弹簧L2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现用竖直向上的力拉弹簧L1的上端,使轻弹簧L1的上端缓慢升起,试问:(1)当向上拉弹簧L1的上端,使物体A对弹簧L2的压力变为G时,问此过程中弹簧L2的长度如何变化?并求出变化量。(2)在此过程中,弹簧L1的上端升起多高?图23FL1L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