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愚公移山》学案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4560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愚公移山》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愚公移山》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愚公移山》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愚公移山》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愚公移山》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愚公移山》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愚公移山》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23 愚公移山一、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有关文言常识和一些常见 的文言实词 、虚词的意思和用法。2、了 解全文内容,学会在阅读中感知、理解文本。理解故事深刻的寓意。3、审视愚公这一人物形象,并链接生活理解其现实意义。二、学习重点1、落实基础,以“言”促“文 ”,理解生动的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 2、明确故事寓意 。三、学习难点1、还原和 重塑愚公这一人物形象,并链接现实生活理解其现实意义。2、神话色彩结尾的作用。四、知识链接1、关于列子汤问 列 子 汤 问 的 作 者 是 列 御 寇 。 列 子 , 名 寇 , 又 名 御 寇 , 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

2、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 450至前 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 今本列子八卷,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 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2、有关知识太 行 山 名 , 就 是 太 行 山 , 位 于 山 西 省 同 河 北 、 河 南 两 省 的 交 界 地 区 。 王 屋 山 名 , 在 山 西 省 阳 城 县 西 南 一 带 。操 蛇 之 神 就 是 山 神 , 手 里 拿 着 蛇 。 夸 娥 氏 就 是

3、大 力 神 , 力 大 无 比 。五 、 自 主 学 习1、 教 师 示 范 朗 读 , 正 音 、 断 句 , 学 生 初 步 感 知 文 意 。( 1) 读 准 下 列 字 音 :仞 ( ) 惩 ( ) 塞 ( ) 迂 ( ) 汝 ( ) 曾 ( ) 遂 ( ) 荷 ( )叩 ( ) 箕 畚 ( ) 龀 ( ) 匮 ( ) 亡 ( ) 厝 ( ) 朔 ( ) 叟 ( ) 孀 ( )( 2) 用 “/”标 出 下 边 句 子 中 的 停 顿 :最新海量高中、 北 之 塞 能 损 魁 父 之 子 孙 荷 担 者 三 夫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娥 氏 二 子 负 二 山2、 学 生 结

4、 合 注 释 , 疏 通 文 句 , 勾 画 出 难 词 难 句 , 相 互 合 作 解 决 疑 难 ; 并 品 读 课 文 ,揣 摩 文 章 的 艺 术 特 色 。( 1) 解 释 划 线 词方 七 百 里 ( ) 河 阳 之 北 ( ) 年 且 九 十 ( )惩 山 北 之 塞 ( ) ( ) 出 入 之 迂 ( ) 聚 室 而 谋 日 ( ) 杂 然 相 许( ) 荷 担 者 ( ) 叩 石 垦 壤 ( ) ( )箕 畚 运 于 渤 海 之 尾 ( ) 始 龀 ( ) 汝 之 不 惠 ( ) 无 穷 匮 ( ) 而山 不 加 增 ( ) 亡 以 应 ( ) 帝 感 其 诚 ( )( 2)

5、 辨 析 下 列 各 词 意 思 其 妻 献 疑 曰 ( ) 年 且 九 十 ( )其 惧 其 不 已 ( ) 且 其 如 土 石 何 ( ) 且 焉 置 土 石 ( )以 君 之 力 ( ) 之 操 蛇 之 神 闻 之 ( ) 无 陇 断 焉 ( )魁 父 之 丘 ( ) 焉 汝 心 之 固 ( ) 且 焉 置 土 石 ( )( 3) 指 出 下 列 句 子 中 的 通 假 字 , 并 释 义 。 寒 暑 易 节 , 始 一 反 焉 ( ) 甚 矣 , 汝 之 不 惠 ( ) 河 曲 智 叟 亡 以 应 ( ) 一 厝 朔 东 , 一 厝 雍 南 , 无 陇 断 焉 ( ) ( )( 4)

6、翻 译 下 列 句 子 。 以 君 之 力 , 曾 不 能 损 魁 父 之 丘 , 如 太 行 、 王 屋 何 ? 遂 率 子 孙 荷 担 者 三 夫 , 叩 石 垦 壤 , 箕 畚 运 于 渤 海 之 尾 。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 , 而 山 不 加 增 , 何 苦 而 不 平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 年 余 力 , 曾 不 能 毁 山 之 一 毛3、 组 织 分 角 色 朗 读 课 文 , 教 师 纠 正 语 调 , 理 解 主 要 人 物 性 格 。4、 自 由 朗 读 , 直 至 成 诵 , 启 发 学 生 深 入 理 解 文 意 。六 、 合 作 探 究

7、1、 文 章 写 了 一 个 什 么 故 事 ? 请 用 一 句 话 概 括 。2、 能不能以“智公移山”为题?为什么? 3、文中安排邻人相助的情节用意何在? 4、你 认 为 愚 公 、 智 叟 、 妻 子 这 三 人 的 性 格 特 点 怎 样 ?5、愚公妻子和智叟都对愚公的行为提出了质疑,分析他们的不同。6、叫愚公的做事并不“愚”,叫 智叟的做事并不聪明。课文这样给人取名有什么用意?7、有人说“面山而居”不如“背山而居”,根本不必像愚公那样 耗巨资去移山。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 8、怎样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如果没有玉帝的被感动,愚公的愿望最终能实现吗?9、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

8、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 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10、文中运用了对比,有几处对比?怎么对比的?为什么对比? 七、精读精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始龀( )荷担( )孀妻( )箕畚(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2释词: 年且九十(且: )吾与汝毕力平险(险: )杂然相许(杂然: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 ,意为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 ,意为 。甚矣,汝之不惠。通 ,意为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 ,意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9、。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5原文填写: 愚公之所以决心移山,是因 为 。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 。6指出下列“之”字的用法A、河阳之北 B、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 D、渤海之尾 7指出下列“其”字的用法A、其妻献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 D、惧其不已 8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

10、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9说说下列句子使用的语气:且焉置土石?( )如太行、王屋何?(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何苦而不平?(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10译句:(4 分)(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3) 甚 矣 , 汝 之 不 惠( 4) 冀 之 南 , 汉 之 阴 , 无 陇 断 焉1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笑”和“长息”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 “笑”:“长息”:八、主题阅读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11、秦青 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解释下列带点的字、词。未穷青之技(穷: )秦青弗止(弗止: )自谓尽之(谓: )乃谢求反(谢: )2、解释下列多义词:于:薛谭学讴于秦青( )饯于郊衢( )之:未穷青之技( )自谓尽之(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薛谭乃谢求反。 4、在下面的括号内,补出句子的省略成分遂辞()归饯()于郊衢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抚节悲歌薛谭乃谢()求反5、根据要求回答。请结合短文内容,解释题目。薛谭为什么“乃谢求反,终身不言归”?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九、拓展延伸1、想一想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在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中,在你的学习生活里,会遇到“山”吗?举例说明。面对“山”,我们应抱怎样的态度?2、“我们今天仍然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为什么?”十、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