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4558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19 鱼我所欲也【学习目标】握课文大意,背诵课文。层深入的论证方法。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学习重点】对语句及文章中心的理解。【学习难点】对论证方法的理解。【知识链接】孟子(约前 372 一前 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 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

2、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 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自主学习】1、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积累文中生字,听清句读。一箪食 一豆羹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不为(得也 为( 室之美为(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2、自读课文,疏通文意,注意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积累主要词语。如使 由是 是故 蹴 与 加 穷乏 得我 本心 已 苟得 兼 甚 患 为:今为(为了, 介词)宫室之美而为 (接受)之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 向为身死而不受(宁愿)

3、得: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故不为苟得也(得到)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感激) 之:呼尔而与之(代词 他) 为宫室之美(助词 的) 而:呼尔而与之 (表修饰,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对) 万钟于我何加焉 (比) 【合作探究】3、分组讨论,弄通文章大意,积累下列主要文句的翻译。(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4、小组同学轮流,一人一句翻译课文。5、背诵成

4、组的排比句、对偶句。方法:全班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背诵也以这些句子为基础,先背诵对称句,再连句成段,连段成篇 ,进而达到背诵的效果。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美文”竞赛,一组出排比句或对偶句的上句,另一组对下句。如下所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 ,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是故 , 。呼尔而与之, ; , 。向为身死而不受, ; , 今为妻妾之奉

5、为之; ,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 背诵全文7、重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2)“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 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3)“故患有所不避也” 。“患”指什么?(4)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指什么?(5)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6)“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意义上呢?为什么会做出不同的选择?(7)孟子有一段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富贵

6、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其中的哪一句?(8)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9)孟轲所说的“义”有它特定的阶级内容,是儒家提倡的忠君、孝亲、尊长等一套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秩序,提倡重“义”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对于后世,特别是今天来说“义”应该赋予新的含义,请简要归纳。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10)本文的论点 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8、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本文的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精读精练】鱼,我所

7、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耳。9解 释 下 列 句 中 的 加 点 词 语二者不可得兼() 故患有所不辟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10翻译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

8、1 引 用 文 中 的 句 子 回 答 : 在 对 待 生 与 死 、 义 与 利 的 问 题 上 , 作 者 的 观 点 是 鲜 明 的 , 可 用 文 段 中 的 “ ”四 个 字 概 括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1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种设喻论证有什么好处?13人生要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特 点,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主题阅读】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如何?”群臣 莫对。江一对曰:“虎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

9、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 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犹百兽之畏虎也。”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群臣莫对( ) 虎求百兽而食之( )子无敢食我也( ) 天帝使我长百兽( )兽见之走( ) 虎以为然( )15、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 相同的一项是( )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谨食之, 方七百里,高万仞。16、由文中 的寓言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什么成语 ?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17、江一对荆宣王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10、?【拓展提升】18、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19、说出有关“舍生取义”的诗词歌赋和名言警句。【教(学)后记】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19、“逆境出人才”【主题阅读】20、。 往,总是。 应。别人坏话 21、B 22、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23、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24、岳阳楼记,揭示主题。【拓展提升】25、参考答案:也许可以这样回答:第一,合乎国家与国

11、家平等的原则,也就是说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平等的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第二,有利于维护和平共处,这是鉴于 20 世纪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维护和平,避免战争,对 21 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国儒家的思想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受到我们的重视。19 鱼我所欲也【合作探究】7、(1)明确: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2)明确:这里的“所欲”应指

12、正义的事业,如 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3)明确: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4)明确: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5)明确: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6)明确:“一箪食,一豆羹”在数量上是少之又少,但它关系性命,因而是比万钟还要贵重的。然而“蹴尔而与之”就是乞丐也不接受,它强调的是要讲“义”,宁死也不能忍受羞辱。而“万钟”就接受了的人是见利忘义,失去了本心。(7)明确:“富贵不能淫”

13、即高官厚禄收买不了。(8)明确: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人。(9)明确:如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不少仁 人志士坚持民族气节,坚持正义事业,他们的壮举曾彪炳史册,他们所坚持的“舍生取义”突破了孟子当时的规范,成为正义事业、正义行为的代称。现在,我们把“义”可以赋予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内涵,“舍生取义”就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品质为了正义事业和真理可以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10)明确:论点是:舍生取义。这个论点是由比喻引出来的,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先设比喻

14、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样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运用了比喻论证,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8、(1)明确:首先运用了道理论证,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避”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 ;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论证了“义”重于生,应“舍生取 义”。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从正面举例论证,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箪食”“一豆羹”关系到人的生死,但若用无礼的方式施舍,就是路人、乞 丐也不接受。这一事例充分说明,最普通的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宁愿饿死也不失义。然后文章陡然一转,从反面举例,与前者对比,指出一些显贵的人“不辨礼义”就接受优厚俸禄。紧接着以一个反问句“是亦不可以已乎”,说明他们接受的原因是利欲熏心,见利忘义,更增加了批判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