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唐朝中央集权-国家的重建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64523640 上传时间:2021-01-2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唐朝中央集权-国家的重建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二章-唐朝中央集权-国家的重建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二章-唐朝中央集权-国家的重建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二章-唐朝中央集权-国家的重建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二章-唐朝中央集权-国家的重建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唐朝中央集权-国家的重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唐朝中央集权-国家的重建(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唐朝中央集权 国家的重建,第二章 唐朝中央集权国家的重建,一、李渊晋阳起兵到唐朝统一全国,1、晋阳起兵,唐高祖像, 李渊出身关陇贵族,隋末任太原留守。 617年,李渊晋阳起兵,进兵关中,逐 鹿中原。, 进军途中,废暴政,收人心,拉拢河 东与关东地主作为保证。 攻占长安,立傀儡皇帝,自封唐王。 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一、李渊晋阳起兵到唐朝统一全国 1、晋阳起兵,隋末割据及唐军统一示意图,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同太子李建成、齐王李 元吉为争夺皇位进行明争暗斗。 624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杀死李建民、李元吉。 李渊禅位李世民,唐太宗登基。,二、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玄武门之变,2、贞观之治,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国家的长治久安,与民休息, “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他任人唯贤,不以其出身门第、个人好恶、新旧亲疏为选拔标准。,唐太宗,君,舟也;人, 水也;水能载舟,亦 能覆舟。 唐太宗,2、贞观之治,太宗能兼听纳谏,接受正确的意见和批评,虚心改正,鼓励臣下纳谏,并且给以奖励。 他修撰氏族志,打击没落的门阀士族,加 强皇权,巩固唐朝统治。,魏 徵,夫以铜为镜,可以正 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 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 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 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 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任贤,魏 徵,贞观年间所推行的一系列政治、

3、经济、文化的政策和措施,适应了当时的形势,在很短时间内把乱世变成了治世。贞观之治的出现,使唐王朝成为世界中世纪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王朝,唐太宗也成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效仿的楷模。,历史地位,唐太宗昭陵,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于道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政要,历史地位,三、唐朝国家制度的建构,1、三省六部和御史台,皇帝,中书省,政事堂,门下省,尚书省,九寺五监,议 政,出令,封驳审议,执 行,政务,事务,三、唐朝国家制度的建构 1、三省六部和御史台,

4、皇帝,台院,殿院,察院,尚书左、右仆射,监察百官 审查案件,殿廷仪卫 京城纠察,视察州县,审 查,大夫、中丞之职,掌持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正朝廷。中丞为之贰。凡天下之人,有称冤而无告者,与三司讯之。凡中外百僚之事,应弹劾者,御史言于大夫。大事则方幅奏弹之,小事则署名而已。若有制使覆囚徒,则与刑部尚书参择之。凡国有大礼,则乘辂车以为之导。 旧唐书百官志,三省六部,2、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唐朝学校分为三类,一是中央馆、学;二是 地方州县学;三是私学。 学习儒家经典,律、书、算学,每年10月参 加国家的科举考试。,2、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游雁塔,题名留念,(1)科举制度规模扩大、科目齐全 (2)制举和

5、常举 (3)进士和明经为主要考试科目 (4)中举的士人还要参加铨选。,常 举,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科举制度,3、府兵制度的完善,唐朝前期的府兵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度。 府兵每卫设大将军一人,直属皇帝,下分左右卫;府有特、上、中、下四等。 掌兵、调动、指挥权力分立,防止将领专兵,威胁中央。,折冲府文书,3、府兵制度的完善,4、唐律与唐律疏议, 高祖、太宗时期两次修订,637年颁 行全国。 唐律分为12篇,502条,仍保留“十 恶”、“八议”等刑罚。 它是宋律、明律所本,对东亚等国 制定法律也有影响。 唐高宗时撰成唐律疏议30卷, 解释律文,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一 部封建法典。,三年,

6、诏曰:“律学未有定疏,每年所举明法,遂无凭准。” 参撰律疏,成三十卷,四年十月奏之,颁于天下。自是断狱者皆 旧唐书刑法志,4、唐律与唐律疏议,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 格以禁违正邪,式以轨物程事。,唐律残片,唐律残片,5、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武德七年(624年),始定律 令。丁男、中男给一顷,笃疾、废 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若为 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 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 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 入官,更以给人。,授田文书,(1)均田制,5、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1)均田制, 唐代均田制特点 (1)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打击,使政府掌握更多的无主荒 田,执行效果较好

7、; (2)土地占有等级规定层次分明,多种多样; (3)杂户、官户、奴婢、部曲及一般妇女授田的规定, 反映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4)授田的某些原则较为符合土地占有实际情况,有利 缓和社会矛盾; (5)均田制规定允许买卖永业田或口分田,反映了土地 私有制的发展,为后来土地兼并的盛行和均田制度的破坏提 供了条件。,唐代均田制特点, 赋役之法 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通正役,并不过五十日。凡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已上免租,损六已上免调,损七已上课役俱免。,这些出土的唐代银饼是用来 交纳庸调的。,赋役之法,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