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3课 渔父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5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6443777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3课 渔父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3课 渔父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3课 渔父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3课 渔父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3课 渔父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3课 渔父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3课 渔父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 13 课 渔父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 5(时间:40 分钟分值:65 分)一、基础巩固(30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游:游泳B举世皆浊我独清 举:全C新浴者必振衣 振衣:抖掉衣上的尘埃D可以濯吾缨 缨:系帽的带子解析:A 项中的“游”应为“行走” 。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解析:D 项,均为结构助词,的。A 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B 项,句末语气词,吗/介词,和;C 项,形容词,全/

2、名词,举动、行为。答案:D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渔父见而问之曰 B何不 其糟而歠其醨C暴秦之欲无厌 D当与秦相较解析:A 项, “父”同“甫” ;C 项, “厌”同“餍” ;D 项, “当”同“倘” 。答案:B4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颜色憔悴颜色:古义指脸色,今义多指色彩B形容枯槁形容:古义指形体容貌,今义指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C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古义指拘泥,执著,今义指知 道变通D何故深思高举高举:古义指行为高出于世俗,今义指高高地举起解析:C 项中“凝滞”的今义指:停止流动,不灵活;凝聚。答案:C25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圣

3、人不 凝滞于物 B乃歌曰C鼓枻而去 D安能以皓皓之白解析:B 项“歌” ,名词作动词,唱歌;C 项“鼓”名词作动词,敲击、拍打;D 项“白” ,形容词作名词,洁白的东西。答案:A6下列句子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是以见放 B众人皆醉我独醒C游于江潭 D圣人不凝滞于物解析:A、D 两项均为被动句,C 项是状语后置句(即介词结构后置句)。答案:B7名句默写。(3 分)(1)_,而能与世推移。(2)新沐者必弹冠,_。(3)沧浪之水清兮,_。答案:(1)圣人不凝滞于物(2)新浴者必振衣(3)可以濯吾缨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1)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3 分)译文:_ (

4、2)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3 分)译文:_(3)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3 分)译文:_答案:(1)通达事理 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于执著,而能随着世道变化转移。(2)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把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3)怎么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二、类文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甲3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

5、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史记屈原列传乙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 注 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注蜚:同“飞” 。9下列句子中, “朝”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的“朝”相同的一项是(3 分)()例句:于是

6、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A朝辞白帝彩云间B序八州而朝同列C于是入朝见威王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解析:B 项与例句相同,都作“使朝拜”讲;A 项,作“早晨”讲;C、D 项,都作“朝廷”讲。答案:B10下列句子中, “以”的用法与例句的“以”不同的一项是(3 分)()例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A莫不欲求忠以自为B洎牧以谗诛C君臣固守以窥周室D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解析:B 项,以:因为 。其他的和例句相同,都作“来”讲。答案:B11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楚怀王是重用人才的明君,齐威王是淫乱无度的昏君。B楚怀王不理朝政,齐威王忠奸不辨。C楚怀王忠奸不辨,信谗疏贤;齐威王接受隐语劝

7、谏,振奋治国,威行天下。D楚4怀王和齐威王都不善用人,误国误民。解析:从“王怒而疏屈平”和“威行三十六年”可以看出楚怀王和齐威王的为人。答案:C1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1 分)(1)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4 分)译文:_(2)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 于旦暮,左右莫敢谏。(4 分)译文:_ _(3)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3 分)译文:_解析:注意(1)句中“为” “志” “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 ,(2)句中“并” “且” “左右”“莫” ,(3)句中“已” “鸣”等词的正确翻译。答案:( 1)屈平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

8、,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2)文武百官也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3)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就罢了,一叫就会惊人。参考译文:甲屈原名平,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屈平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因此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处理对各诸侯国的外交事务。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而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订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夺为己有,但屈原不肯给他

9、。他就和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自夸其功,说是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 。 ”怀王听了,非常生气,因此就对屈原疏远了。乙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 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彻夜陶醉于酒宴,不 理政事,将国事委托卿大夫。文武百官也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身边近臣不敢进谏。淳5于髡用隐语劝谏说:“国中有大鸟,落在大王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猜这是什么鸟?”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就罢了,一叫就会惊人。 ”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

10、长官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了三十六年。三、语言运用(15 分)1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5 分)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_,_,_,_,这是屈原文学的直接发展。汉以后“绍骚”之作历代都有甚至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汉代的赋作家无不受“楚辞”影响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序号:_ _解析:由原文及“甚至”一词来看,先排,其他三句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答案:14用第一人称,在文段后的横线上续写一段话,描写屈原决定自投汨罗的内心活动,100 字左右。(6

11、分)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如果你选择的是鳍,你将亲吻茫茫碧海;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茫茫绿林。而我的选择却是_解析:本题考查扩写和仿写句子的能力。首先看清题干要求,如续写的句子要与上文的结构保持一致,用第一人称,100 字左右等。其次,明确仿写的重点,要以描写屈原投江时的心理活动为主。答案:死亡,我将投身滚滚江流。众人皆醉我独醒。我的心仍惦念着朝廷,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去施展抱负,但如今这个世道“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无奈啊。识时务的人为了生存都随波逐流,宁可醉死。而我宁可葬身在鱼腹之中,也不愿让纯洁的品德蒙受世俗的玷污。15学习了渔父 ,相信你对屈原及其作品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是古人题“汨罗屈子祠”的上联,你能对出下联吗?试试看。(4 分)(1)上联: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下联:_6(2)上联: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下联:_答案:(1)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2)湖南草绿,三叠重招宋玉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