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2课 报任安书(节选)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5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6443772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2课 报任安书(节选)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2课 报任安书(节选)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2课 报任安书(节选)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2课 报任安书(节选)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2课 报任安书(节选)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2课 报任安书(节选)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2课 报任安书(节选)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 12 课 报任安书(节选)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 5(时间:40 分钟分值:65 分)一、基础巩固(30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曩者(rn) 剖符(pu)系狱(x) 倡优所畜(x)B阙然(qu) 愠色(wn)卜祝(b) 定计于鲜(xin)C桎梏() 倜傥(tn)强颜(qin) 怯夫慕义(qi)D囹圄(y) 沉溺(n)赭衣(zh) 贪生恶死(w)解析:A 项, “曩”应读 nn;B 项, “愠”应读 yn;C 项, “强”应读 qin。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Error!B.Err

2、or!C.Error!D.Error!解析:A 项,均为结构助词,的;B 项,连词,用来/介词,因为;C 项,代词,他们/代词,那些;D 项,动词,作为/介词,对。答案:A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则仆偿前辱之责B思垂空文以自见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C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见狱吏则头枪地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及罪至罔加解析:A 项, “摩”同“磨” , “责”同“债” ;B 项, “见”同“现” , “关”同“贯” ;C项, “失”同“佚” , “枪”同“抢” ;D 项, “罔”同“网”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

3、不相师2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下流多谤议今虽欲自雕琢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A BC D解析:“戏弄” ,“雕琢” ,“父母” ,古义均与今义同。古义:勤恳的样子;今义:勤劳而踏实。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古义:不同寻常;今义:十分。古义: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义:卑鄙龌龊。答案:B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衣赭衣,关三木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B倡优所畜C请略陈固陋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解析:D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 项,为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B 项,为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

4、样;C 项,为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答案:D6下列各句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 ”相同的一项是()A石之铿然有声者B洎牧以谗诛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解析: B 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答案:B7名句默写。(3 分)(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_。(2)左丘失明,_。(3)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_。答案:(1)或轻于鸿毛(2)厥着国语3(3)而文采不表于后也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1)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3 分)译文:_(2)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3 分)译文:_(3)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

5、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3分)译文:_答案:(1)只是掌管文献、历史、天文、历法,与卜官、祝官相近,本来就是供皇上戏弄的,像乐师、伶人那样被豢养,而为世人所看不起的。(2) 古人对大夫在施刑上很慎重的原因,大概就是为了这个吧。(3)我因替李陵辩护遭到这样的祸患,深为乡里之人所笑。因为使先人受辱, 还有什么脸面再上父母的坟墓去呢?二、类文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答段缝书王安石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

6、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 ”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顾不可以传也。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诛焉,则谁不可诛邪?巩之迹固然邪?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瞿然。巩固有以教某也。其作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某家,皇皇焉求相

7、切劘,以免于悔者略见矣。尝谓友朋过差,未可以绝,固且规之。规之从则已,固且为文字自著见然后已邪,则未尝也。凡巩之行,如4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 ,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家兄未尝亲巩也,顾亦过于听耳。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未可也,见可杀

8、焉,然后杀之。 ”匡章,通国以为不孝,孟子独礼貌之以为孝。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选自王安石集)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 属:写B吾宗敝 敝:衰败C尝谓友朋过差 差:过错D通国以为不孝 通:通过解析:通:全,整个 。答案:D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解析:A 项,介词,用/介词,因为。B 项,像/代词,你。C 项,连词,表示并列关系。D 项

9、,介词,表示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相当于被/介词,向。答案:C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曾巩是“贤者”的一组是(3 分)()始熟而慕焉友之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亲友惴畏焉巩在京师,避兄而舍其心勇于适道巩闻之,辄瞿然ABC D解析:是说王安石和曾巩的交往情况,属于侧面描写。是段缝批评的曾巩的做法。是作者批评的曾巩的做法。答案:B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王安石看来,曾巩是个“贤者” ;在曾巩的父亲看来,曾巩是一个“纤完”的人。5B在段缝看来,曾巩是一个缺点很多的人,是不值得人敬重的。C作者认为对某一个人的看法不能道听途说,一定要和他接触然后得

10、出结论。D作者用孔孟的例子证明人应自守节操,不被别人的观点左右。解析:曾巩能赢得父亲的称赞,是因为他在家中的突出表现,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一个“纤完”的人。答案:A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4 分)译文:_ _(2)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4 分)译文:_答案:(1)曾巩的行为,像前面所说的,他过去的错误,也像前面说过的那些罢了。他难道不能成为贤明的人吗?(关键词:“行” “既” “过”)(2)如果他们为一般人所迷惑,也就只能是一般人了,怎么能说他们是孔子、孟子呢?(关键词:“惑” “众

11、人” “乌”)参考译文段君:我在京师的时候,曾经对你说过曾巩擅长写文章,而没有说过他的为 人。回到江南之后,我才和他相熟识并且敬佩你和他做了朋友,那时又写文章粗略地说了他行事的方式。你来信中用你所听到的来批评曾巩的行为没有一点好的地方,说他在家里, 亲友都害怕他,怪我没有写信规劝曾巩,让朋友们来说他。你的话是真的吗?曾巩当然不是那样。他的文学和议论的水平在我相识的人中没有谁能超过他。他内心勇敢合乎道德,这不是可以用刑罚和利益可以改变的。父亲在贫困中生活,他留在父亲身旁侍奉,没有做得不好的,家里的事即使再小也要亲自去做。他父亲也非常喜爱他,曾经说过:“我这一家人不旺盛,能指望的,只有这一个儿子。

12、 ”这是我所看到的。像你所听说的那些,我没有见到过。曾巩在京师,回避兄长而居 住,这件事就是我也要责备他,你应当严厉地指责他。我身处于罪责之中有些事要小心,因而不可以写信告诉他。事情虽然表面上有迹象可循,然而动机不是这样的,如果不按照心理动机来责问,那么谁不可以被判罪呢?曾巩做事是这样的吗?然而曾巩作为兄弟在这件事情上不可能没有过失。但是在京师的时候,我并没有和他深入交往,回到江南之后又不再说以往的事,没有用这些道德准则来规劝他。曾巩做事很果断,很少斟酌,常常不走中道而有些极端, 这些我已经在回江南后劝说过他了。他听了之后,就恍然大悟。曾巩当然也有教导我的地方。他作了怀友6书两篇,一篇自己保存

13、起来,一篇(给了我)收藏在我家,豁达地来和我切磋,这样杜绝后悔的心情可以看到了。我对曾巩说,朋友有了过错,不可以断绝来往,当然要规劝他。(假如)劝说他他就听从,还用文字的方式来记录让自己看到并在以后约束自己,(这样的事)还没有见过。曾巩的行为,像前面所 说的,他过去的错误,也像前面说过的那些罢了。他难道不能成为贤明的人吗?天下愚昧的人多,贤明的人少,愚昧的人当然妒忌贤明的人,贤明的人又自己限制自己,不和愚昧的人同流合污,愚昧的人就更加仇视他们了。带着妒忌和怨恨的看法,那么就没什么不可以造谣的,听说了君子的过失的人又广为传布使人们都知道,因而贤明的人多被毁谤,而那些穷苦居下位的贤明的人更是如此。他们的势力还不能够改变流俗,他们的声名还没有为人们所接纳,于是愚昧的人容易攻击贤人,而攻击的言辞又容易传播了。凡是说曾巩不好的那些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