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整理当前影响县域邮政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策.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64412808 上传时间:2021-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整理当前影响县域邮政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年整理当前影响县域邮政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年整理当前影响县域邮政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年整理当前影响县域邮政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整理当前影响县域邮政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整理当前影响县域邮政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策.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影响县域邮政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策伴随着邮政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当前影响县域邮政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当然改革是需要时间,需要过程,需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我们的不足,找出原因研究对策才可以更好的加快邮政的经济发展。对于我们邮政来说现在的主要支柱业务就是邮政储蓄,另外就是信函、速递,当然还有邮政三农也是现在有农村支局的一个重要发展支柱业务,下面我就对储蓄与邮政三农业务展开讨论。一、储蓄:集存款、贷款、结算于一身的邮政储蓄银行已经挂牌,新的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对一方经济金融的发展到底会产生什么的影响呢?对此,我就对我局邮储银行面临的现实困难等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一)邮政

2、储蓄业务发展情况。邮政储蓄业务自1986年恢复开办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1990年起,在中央银行优惠政策的扶持下,邮政储蓄业务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态势,储蓄已经成为邮政系统最具获利能力的业务品种,基层机构网点更是将储蓄作为主攻方向,同时大力发展代理金融业务,如代理基金业务、代理保险业务和代收付业务(代发工资和养老金、代收水电费、电信、移动资费)等,我们利用全国联网的邮政汇兑网络优势,在辖区内储蓄存款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截止2007年7月底我局储蓄存款余额为 9.8万元,占辖区内储蓄市场的34%,在我区的储蓄市场上排行第三。(二)影响邮储银行发展的主要原因 1、点多面广与业务人员紧缺的矛盾。

3、江夏区邮政储蓄所 个。由于乡镇储蓄所人员太少,本身兼岗多,造成制约监督机制难以落实到位,留下了风险隐患。同时,成立邮储银行必将开办信贷业务,现有人员更难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2、职工素质与业务拓展的矛盾。虽然邮政储蓄是金融机构,但长期以来邮政、储蓄混业经营,并没有按现代银行管理体制运作,对员工也没有进行正规的、系统的金融业务培训。现有业务人员熟悉的金融业务仅限于储蓄,对于信贷业务、银行会计、票据业务及资金定价等银行专业知识基本上都不懂,还不能适应邮储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 3、内控制约与风险防范的矛盾。主要表现:一是管理制度有“空白”。在人民银行、银监局的督导下,邮政储汇、现金、安全管理等制度不

4、断得到完善,但目前信贷管理、票据结算等方面的制度仍是“一穷二白”;二是银行经营管理经验“盲区”多。由于以往邮储从事单一的储蓄业务,无银行信贷、资金管理和票据结算管理经验,现在需要从头“补课”;三是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防范机制达不到现代银行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四是硬件设施配置不足,设备老化,主要体现在农村支局。 4、经营理念与业务发展的矛盾。受巨大利差的“诱惑”,储蓄一直被列为邮政业务的重中之重,“人人有任务,全局抓存款”的经营理念已深深根植于每个邮储员工的脑海。邮政储蓄业务自2005年8月份按五年逐步转出人民银行存款,不享受国家补贴的优惠政策,逐步按同档次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政策执行。没有了优惠政策,

5、就必需为邮政储蓄存款找到合适的婆家并与金融机构展开同业竞争。所以成立邮储银行后,不仅要抓存款,而且更要搞好信贷发展和风险管理,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低成本的中间业务,这一切都要求邮储员工和管理层要尽快转变经营理念,调整经营思路和工作重心,适应金融业务全面、立体发展的需要。 5、储蓄与贷款的矛盾。以往邮政储蓄的经营效益主要是以转存款高额利差来实现的。随着中央逐步取消对邮政储蓄利差补贴政策,邮政储蓄转存款逐步执行同档次的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稳定的收入渠道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要靠中间业务收入和质押贷款业务收入。由于邮政储蓄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虽然现在以开通了小额存单质押贷款业务,但此业务根本就满足不了周

6、遍储户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还是要靠银行、信用社来解决。因此,目前邮政储蓄就成了县域资金外流的一个重要渠道。邮储经营效益难以保证。由于中间业务竞争激烈,小额质押贷款拓展空间不大等方面的影响,邮政储蓄收益就难以保证。如果再将邮政业务与邮政储蓄分离,邮政储蓄的经营成本将会加大,收益率必然下降。( 三)解决影响邮储银行发展的对策。 1、邮储改革需要相关的配套政策。建议国务院指定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由邮政储蓄银行承销,以增加其稳定收入,扶持其度过由单一的储蓄业务到集存款、贷款、结算于一身的综合业务转变,指定贫困地区只由邮政储蓄银行吸收存款,商业银行所需资金可到邮政储蓄银行买入;人民银行要将邮政储蓄银行纳入同

7、城票据清算范围,帮助其尽快开通全国联行业务;银监部门要准许其经营与商业银行基本相同的金融业务(不得经营质押贷款以外的贷款业务),积极帮助其完善相应的内控管理制度;党委、政府要纠正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的片面认识,利用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的有利因素,积极关心和关注邮储改革,严厉打击非法高利贷活动,规范引导民间借贷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质押贷款环境。 2、邮储发展需要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县邮储银行有遍布城乡的机构网点优势,有二十多年的农村金融工作经验,只有定位于农村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特长。所以,邮储银行应以农户和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与农村信用社并肩作战,成为农村金融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新

8、农村建设,解决“三农”的金融需求问题。 3、邮储发展需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防范机制。既然是银行,就必需要按现代银行的管理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内控和风险防范体系,改善各网点设备老化和不足的问题,构筑金融安全的“防火墙”,以保证各项业务健康、规范发展。 4、邮储发展需要加快职工队伍建设步伐。首先要招聘人员,充实一线业务岗位,满足业务岗位设置及相互制约的要求;其次要加强员工素质教育,开展会计、出纳、信贷、写作等金融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其三要搞好班子建设,配备合格的高级管理人员。 5、邮储发展需要创新金融产品。邮储银行有资金优势,又没有历史包袱,发展前景看好。但如果没有好的信贷项目,大

9、量资金“上存”低效运转,重走其他行(社)的老路,必然制约其生存和发展。所以,邮储银行要更新经营理念,创新金融产品,拓展信贷发展空间,做好贷款营销,才能尽快在农村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才能把邮政储蓄办成管理现代、经营一流的商业银行。 二、邮政服务三农:国务院领导同志曾提出:邮政也要服务“三农”。根据笔者的调查和邮政开展此项工作的成效判断,以邮政体系为基本框架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邮政服务“三农”的优势在于中国邮政的百年信誉品牌;服务体系分布广,贴近农民;管理完善有效;运行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人员土生土长,了解农民需求。(一)邮政服务三农的形成 尽快让8亿农民的日子逐

10、渐富裕起来,实现全民小康的目标,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据资料显示:全国农民收入增长已连续7年低于5。虽然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但城乡差距并没有因此而缩小,相反有的地区还在不断扩大。其根源在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村市场流通不畅,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针对这种现状,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寻找对策,完善相关保障体系,加大农业投入,减轻农民负担,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但由于原有供销社体系全面解体,使得“三农”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根本解决。邮政服务“三农”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展起来的,经过几年的运作,已表现出社会力量经营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积极作用和明显效果。(二)影响邮政服务三农的主要原

11、因邮政服务“三农”最明显的效果是“扶优打假”,服务到家,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统一管理;及时准确了解农村现状和农民需求的各种信息。应该说,邮政服务“三农”是一件符合党和国家的发展政策,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邮政事业发展的事情。但邮政服务“三农”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政策支持,得不到经营许可;缺乏资金支持,网络虽大但质量不高,需要提升但资金不足;缺乏专业技术部门的配合。(三)解决邮政服务三农的对策。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支持邮政服务“三农”: 政策支持。在政策上对邮政作为“三农”工作提供多种服务的综合性平台的做法和改革的方向给以正名和肯定,工商及农业相关部门给予邮政合法参与农资产品流通的经营许可。 资金扶持。国家在邮政网点改造、人员培训和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试验、宣传等方面给以资金支持。市场开发。以自办站为主,以投递人员直销为辅。这样便于管理货物的进销存,以免代办人员进来其它伪劣产品而影响邮政的百年品牌。 技术配合。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邮政充分合作,技术帮扶,优势互补,从而建成一个全国最大、网点最多、服务最完善的“三农”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资流通市场混乱问题,树立诚信形象,保证农民享受平等服务,减轻农民生产成本负担,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贡献。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