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媒到网媒 一个小记的粗浅感受》

上传人:他**** 文档编号:164411773 上传时间:2021-01-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纸媒到网媒 一个小记的粗浅感受》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从纸媒到网媒 一个小记的粗浅感受》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从纸媒到网媒 一个小记的粗浅感受》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从纸媒到网媒 一个小记的粗浅感受》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从纸媒到网媒 一个小记的粗浅感受》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纸媒到网媒 一个小记的粗浅感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纸媒到网媒 一个小记的粗浅感受》(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章从纸媒到网媒 一个小记的粗浅感受第一篇:从纸媒到网媒一个小记的粗浅感受从纸媒到网媒一个小记的粗浅感受新单位的主编要求写篇有人文特点的年度总结,还要写出特色小记我自我反省,深度剖析内心,也只有挖一挖我从纸媒到网媒的心酸凄凉和偶尔的快乐。xx年这一年,小记我算是经历了各种心理挣扎,最后果断挥手告别相处两年的“前任”杂志,投入“现任”网络媒体的怀抱。这一转身,人生剧变就开始了。上班时间从自由安排到朝九晚六,前后编辑部人员平均年龄从30+降到25岁左右,吃饭的话题,也就从各家可爱有趣的孩子、近期淘的首饰等一些我常常犹豫到底要不要插嘴避免尴尬,最后在我还处于剧烈思想斗争中已经结束的话题,转变为调

2、侃斗嘴,工作内容从一月2篇稿兼市场活动新媒体到一周3篇稿,在办公室的人从经常只有我和主管,到现在一到工作日就坐的满满的。平媒和网媒的变化不只零星半点,就算小记我适应能力强,第一天到新公司上班时,也坐在位置发呆恍惚了一整天,飘飘然不知身在何处的穿越感啊2年前兴奋进入杂志全职小助理xx年国庆节后,我以实习生身份进入了当时在北京算是挺有名气的媒体集团,其旗下有十多家子刊和网站,有1000多名员工。在北京,只要是报刊亭,都能看到其子刊之一的海报。我这个乡下丫头是第一次进京,看啥都觉得高端,何况是我曾经向往的杂志。所以,没有实习工资也觉得机会难得,庆幸能接触到做杂志的人。而且,单位的食堂干净整洁,菜色丰

3、富,免费还管够管饱,尤其是圣诞节大餐。对于一个吃货来说,没有比这更能让人心动的了。还有各种抽奖和节日礼物。通常,杂志的地位相对来说比较高,公司也乐意保持联系。前辈们采访的对象从互联网企业大佬雷军、周鸿祎、张亚勤等到业内知名人士,一般都比较容易联系上。而杂志对稿件的质量要求也很高,成稿的过程中,记者改稿是家常便饭,从一稿二稿三稿甚至七稿。直改到你看见自己稿子就想吐血,当然,成稿后,有成就感也是必须的。相对网媒和日报,在杂志编辑部的员工,一般都不年轻,至少都有过3年以上的记者经验。我的“前任”也不例外,编辑部人员平均年龄30以上。人际关系也很简单,对于刚出道的小记照顾良多。而且她们都有作为记者与编

4、辑的扎实功底,是很好的学习对象。所以呢,我加入后的角色便是助理。编辑要素材,我给找,市场缺人,我去救场,采访写稿有需要,我要顶上(当然一般不是特别重要的),到后来,新媒体,微博微信我也要管上与“前任”的两年,我是作为一个全职小助理而存在的。因为集团盈利有限,缺人啊。慢慢地,我的前辈们也慢慢免不了要兼一些别的活儿,于是,有几位优秀的同事,受不了这么高强度没有业余生活的安排,有孩子的妈妈离开了,写演讲稿写台词更要写专业稿件的男同事也走了。然后,我这个一直给“前任”打杂却没能转正的全能小助理,也挥泪离别了。一直为我抱不平的前辈们听说我要走,积极鼓励我找个好单位,获得正常待遇。我走后,有同事跟我惋惜道

5、,“现在编辑部没剩几个人了,又走了好几个,你要是再挺一个月肯定能转正。”3月前仓促闯入网媒全职记者但我作为一个网媒记者的生涯已经开始了。这才是转折的开始,一系列的挫折和欢乐的开始。曾经,我几乎很少主动联系采访对象,都是前辈们整理好框架,给我提供好采访对象的联系方式,我直接电话约采就可以。(编辑部前辈的人脉积累甚广啊。)如今我都要自己亲自找,怎么找。问所有可能认识采访对象的人,微博微信联系,联系公司我终于也用上了作为一个记者应该有的厚脸皮,也尝到了一天私信十位采访对象却无一人回应的辛酸曾经我应邀参加活动,现场跟同行交换名片,都会说知道我们杂志。现在,我都要跟别人重复介绍。而以前跟我联系的公司,我

6、把新单位的介绍和联系方式发过去,很多都没有再继续联系我了。曾经编辑部几乎除了每月3次的选题会,几乎都在家办公。当然,我这个小助理除外,除了采访和参加活动等日子,我都去单位,不过时间自由,我通常都是在家工作一个小时,避过人流高峰期,才慢悠悠地出发。现在,却是朝九晚六。开始的一星期有种强烈的不适感。不过没有多久也就消失了,后遗症也在慢慢调理。而在这,也逐渐感受到了一个网媒记者的小欢乐。曾经,写稿一个月以后,才能在网上找到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而现在,当天就可以发稿。这就好比,你买了件新衣服,都穿了一个月,别人才跟你说“你买新衣服啦。”早没刚穿时盼望别人发现的兴奋了。因为我的“前任”是月刊,一月一期。

7、通常在发生互联网大事时,我们刚出了一期新刊。不报道的话,落后,要报道又周期太长,等下月刊出时,网络上早已经是连篇累牍的报道。这种困扰很难形容,试问看到网上相同选题的那些报道,文中和自己相似的观点,哪个记者能对一个选题保持一如既往的热情。就算是经常更新选题也很难跟上网络的速度。而网媒却不一样,当天的热点,当天就可以出稿在网络上传播,反应迅速,时效性强,这才貌似适合新闻的本质。而网媒进来的趋势也在重视原创和深度,腾讯和网易也纷纷加大在原创内容的投入。除了工作,可能更适应的是生活。女生么,免不了聊天八卦。但是曾经,同事们聊孩子,我笑着,聊老公,我听着,聊玉器,我茫然,聊菩提,我大汗,甚至聊企业公司,

8、我也只是听着,因为不了解啊。而在网媒,基本上都是同龄人,调侃斗嘴也挺有乐趣。从没停止过自救的“前任”昨天,听说,海尔抛弃杂志硬广了,海尔发邮件通知媒体,今后将停止在杂志投硬广。所以,曾经可以称为纸媒里高大上的杂志,日子更不好过了。作为从传统纸媒走出来不久的人,我有所体会。那时,不时可以听到同事们的抱怨,“你没赶上好时候,前几年过节礼物发的可是现金。”显然,纸媒被新媒体冲击已然不轻。当年集团的季度大会上,总编忧虑严肃地告诉全场的员工,不能放松警惕,要抓住时代的脉搏,全力转型全媒体。但进展很缓慢。他们也曾试图依托自身的时尚基因,与化妆品电商结合,连接客户和消费者。网站在成立之初,依靠长期积累的资源

9、优势,火热了一阵子。但不久后,就没有声息,终于艰难拖到xx年还是衰落,也就解散了这个部门。后来,公司也试图加大投入,成立了新媒体中心。这个中心的负责人不时组织一些新媒体趋势以及简单技能的培训,比如如何做一款移动端的产品,微博微信如何吸引人,分享做一款app的心得等等,也不时邀请业界做得比较出色的运营精英等来给员工传授经验。说实话,纸媒多年运营打造的平台有影响力又有权威,内容质量上把关很严,发行渠道广,工作人员思考问题深入,对潮流也敏感,经验丰富。他们也看到了潮流,真心想转型。而依托在传统媒体多年的资源优势,转型成功并非没有希望。但是小记的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这可能也是一个大集团固有的毛病,

10、能看到趋势,制定计划,但是各个部门各个子刊没有互通协作,执行能力不够。如果一件事要等待集团审批,时间可能是一天也可能是一周甚至一个月。我所处的是隶属集团的一本商业期刊,有着10多年的历史,也跟很多大公司取得了联系,有一批比较优秀的采编人员。但转型拥抱全媒体的步伐却始终留在原地,杂志上拥有优质的内容,却没能迅速有效地传播。网站还是维持着几年前的旧貌,微博微信始终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一个全职负责的人,杂志app更是一直处于研发中,才终于在xx年10月上线。这期间,36氪、虎嗅网、钛媒体等同类网站异军突起,自媒体也开始变得很吃香。然后很多企业公司就开始调整广告投放比例,缩减了在传统媒体的广告支出。我觉

11、得海尔抛弃杂志硬广只是公开了的一个例子,实际上有很多的公司都做了这样的选择。我的“前任”广告收入大幅缩水。在我模糊的记忆中,xx年年底最后一个季度总结大会上,在集团的十几个子刊中,有一半左右维持盈利增长。而到了xx年最后一个季度总结大会上,所有的子刊中,几乎只有我处的商业期刊还维持着不高的盈利增长。而且这个盈利并不是依靠硬广收入增长获得的。相应地,禁止招聘甚至裁员就没停过,在我的记忆中,有过两次,要求子刊裁员10%20%。现在我的“前任”仍在努力追赶新趋势,我衷心祝福他们转型成功,在新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网媒的日子也并没有很舒服,而且我的“现任”还是在成长中的小媒体。据同事说,去年有年终奖

12、,可今年没有了为了以后的年终奖,我们也在加快步伐。最后笼统地结个尾,祝福我“前任”和“现任”的未来更美好。第二篇:视觉营销:80后90后从纸媒到网媒审美趣味流变和产业化设计视觉营销:80后90后从纸媒到网媒阅读趣味的审美流变与产业化设计1摘要。在激荡的网络背景环境下,通过对80后90后阅读趣味的审美流变的分析,籍此基础上进行针对80后90后的产业化设计,谋求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和文化产业升级,在视觉上吸引受众的目光。关键字:网络80后90后产业化设计视觉一、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探索1、网络影响下的80后90后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网络逐渐演化成新时代的主题,也是商业运行赖以生存的重要根基。新兴

13、的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站在时代浪潮的80后90后面临着一场技术的革命,网络媒体逐渐代替纸媒演化成现代人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审美趣味随之而然的发生变动,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滞后的物质文化研究之间的矛盾正影响着年轻一代的价值观走向。因为我们目前关于80后90后网络一代审美趣味的研究正处于一个萌芽阶段,不具备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对于他们审美倾向的了解还停滞于模糊的状况,对于这部分的研究开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可以弥补这一空白的领域。每一个群体背后的审美趣味都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映,而社会现象也会影响群体的主流价值观。我

14、们要懂得在80后90后这个群体中挖掘他们的审美趣味,为了更好的贴近现实,必须进行产业化的设计来满足80后90后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而目前并没有针对80后90后的产业化设计,多元而缺少主流的价值观正腐蚀当代的青年一代,寻找符合80后90后审美趣味的价值观和产业化设计任重而道远。2、新文化产业的探索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壮大,研究网络文化和文化产业设计成为了热点的话题,无论在文化上的享用还是在经济上的推动都有重大意义。现在的年轻一代主要是80、90后,不一样的历史环境和现实条件,赋予了他们不一样的审美取向,对于他们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掌握目前年轻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对文化产业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研

15、究新一代网络主体的审美行为与视觉偏好和目标对象的关注度,进行产业化设计和创新,为从纸媒到网媒的过渡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方案,充分发挥纸媒的基础上结合网媒的发展给大众带来新的文化冲击,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通过对80后90后从纸媒到网媒阅读趣味的流变和产业化设计的论证描述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首先,在了解80、90后审美趣味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文化设计,设计一些对应的文化产品。结合商业运作的知识,整合研究成果,设计出一套针对80后90后这一未来社会主力消费群体的新文化产业模式,并能够推广使用。其次,探索目标群体从纸媒到网媒的的阅读趣味的审美流变,针对其显示的特点为阅读载体的转变指明新的方向,提供

16、参考意见。最后,以视觉营销为重点,研究好目标对象的关注度,进行产业化设计和创新,创造出能吸引商业大众关注新产品,为推动经济的发展做贡献。二、基于中外研究现状上的文化再创新(一)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大量对网络文化的研究,但是只是针对大领域的分析。很少拥有对某个专业领域的研究,针对80后、90后审美趣味的研究还没有出现。并且,在产业设计这一个领域还没有完全的覆盖,只是停留在由于新产品的出现和大众欢迎的程度来归纳青少年一代的审美倾向上。在“80后90后从纸媒到网媒阅读趣味的审美流变与产业化设计”这个领域的研究还没有出现,现有的80后和90后研究没有对其文化产业一一进行深入的挖掘。(二)同类研究工作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第一,缺乏具有针对性与专业性的研究,可参考内容非常之少。本课题的相关研究,绝大多数只是简单的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