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意外带来的反思》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64395046 上传时间:2021-01-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次意外带来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次意外带来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次意外带来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次意外带来的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次意外带来的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次意外带来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意外带来的反思》(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章一次意外带来的反思前进小学:邢倩莹在这个学期的一节作文课上,我收获了一次意外,这个意外却给我带来了相当大的震撼。我们知道每位老师在上课之前都会备好课,设计好教学的环节,而且教学的环节要环环相扣,结构紧凑。我在上这节作文课之前我也如往常一样设计好了教学过程。我准备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然后由学生把这个情境写出来。上课铃一响,我站在了教室门口,我点了两个平时作业字写得很糟糕的学生的名字,叫他俩过来跟我到办公室。本来我以为这样做他们俩会慢吞吞地过来,其他的学生肯定会猜测老师为什么叫他们,难道他俩又要被批评了。其实我设计这样一个开头只不过是想给他俩和全班同学在内一个惊喜,最近全班写字都有进步,我

2、是请他俩帮我抱本子的。可是当他俩毫不犹豫地走到我面前时,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同学们并没有发出猜测,而是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告起了他俩的状,而且说的都是同一件事。当时我脑子里想:“完了,表扬会变成了告状会了。”于是我决定将计就计改变我原来的教学思路,我冷静地倾听着同学的发言,我从中找到机会引导他们把一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讲清楚,为以后怎样写一件真实的事打基础。没想到我让学生动笔把整件事的过程写下来告诉我时,学生居然很乐意的就动笔写了,连那两个学生也给我写了一份详细的经过,并自我进行了检讨。这真是“一石二鸟”呀。通过这次的“意外”使我认识到我们的作文教学或其他教学的设计不第

3、第1页页应是老师自己一人自编自导自演的,应该有学生的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在设计作文教学时,应和学生沟通,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他们才会言之有物,写中带情。同时我还明白了我们的教育过程是复杂、多变的,在教学中发生“意外”是常有的事,一个教师不必对“意外”在教学设计中进行预设,也不必在遇到“意外”时消极地去躲避,而是应该利用出现的“意外”引导进行教学,正视“意外”,为“意外”喝彩,你将会从学生身上收获意外的。xx年11月4日第第页页第二篇:一次“聊天”带来的意外收获一次“聊天”带来的意外收获横河实验小学吕群有效教学、效益课堂是数学教学的永恒话题,也是老师们追求的目标。很多

4、老师都会在新课教学结束时给学生留课外作业,以达到巩固新知和拓展的效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短暂的四十分钟,利用课外时间巩固新知是教学的常用手段,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试图寻找课外与课堂新的链接点,使课堂教学更出彩。淡墨无痕,无意准备却精彩绽放新接手一个四年级,开学第一天傍晚,语文老师来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把练习簿的第一页“两折”,学生学着样子折出了老师要求的格子。我顺手拿起一张纸,要求学生把它对折,问:现在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学生回答:两份。然后要求学生再对折,问:现在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学生回答:四份。我在黑板上板书“对折再对折”,又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对折一次,这张纸平

5、均分成两份,再对折一次,这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接着,我又问:如果再对折一次,这张纸会平均分成几份。学生很快接上来:8份。在这随意和学生聊天的过程中,学生对我的话题感了兴趣,我趁热打铁,继续和学生聊:刚才语文老师说的“两折”在我们数学中是什么意思呢。一学生回答:“两折”应该是把这张纸折成两份。“解释的非常好,那么你知道三折是怎么样的呢。”学生争先恐后:“三折就是把这张纸折成3份。”“三折和对折三次一样吗。”“不一样,三折是把纸折成了三份,而对折三次把纸折成了8份。”太棒了,学生完全弄清楚了“对折再对折”和“两折”,“三折”的区别,这不仅是一种数学语言的培养,更让学生分辨出两种不同的概念,在这极短暂

6、的时间里,在和学生看似聊家常的过程中,学生有了收获,我相信,每一位学生会对这次数学聊天留下印象。我想,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有敏锐的数学意识,数学存在于每时每刻,不是只有课堂上才可以传授数学知识,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生活中的数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个无意的举动在五下年级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无心插柳柳成荫”。数学书p4做一做。像下面这样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剪出的是什么图案。四次呢。备课时,我在思考,这样抽象的题目只有借助操作才能让学生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但我也有困惑,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依靠操作来完成教学目标是不是最佳的方法呢。一

7、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于是我准备了剪刀和纸,打算和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再来提炼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中,当我抛出做一做这道题时,果然有学生提议:“老师,我们来剪一剪吧。”正当我打算剪一剪时,有学生举手,“等等,老师,不操作我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哦。你有什么想法。”“你曾经和我们聊天时说过,对折一次就会把纸平均分成2份,对折两次把纸平均分成4份,对折三次把纸平均分成8份,那么,我在想,当我们对折3次画上半只蝴蝶,展开一次半只蝴蝶就变成1只蝴蝶,展开2次1只蝴蝶变成2只蝴蝶,展开3次,2只蝴蝶变成4只蝴蝶。”我的心里一阵激动,曾经的一个无意举动今天能在课堂上带来精彩,真是淡墨无痕却留香啊。“有谁

8、听明白了这个想法。”我再接再厉,又有学生描述了这个想法。“让我们来验证同学们的智慧。”同学们开始操作:把纸对折两次,画图、剪、展开,果然蝴蝶从半只变成1只,又变成2只,中下学生也明白了蝴蝶变化的过程。操作成了我们验证想法的手段,思考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这一次,让我再次感受到平时善于捕捉,多和学生聊数学能使课堂事半功倍。浓墨留彩,有意储备能水到渠成有了初尝成果的喜悦,我开始有意储备,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有更多的水到渠成。在五上年级小数除法这一单元教学循环小数时,方法丛书中遇到了这样一道题: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然后按规律写出其他各题的得数。通过计算,得出结果:97=1.285714127=

9、1.714285247=3.428571gggggggggggg提问:发现什么规律。生1:得数中小数部分的数字没有变化,数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生2:除数都是7,被除数是1的几倍,商是0.142857的几倍。生3:老师,只要记住142857就能很快算出某个数除以7的结果。“142857”真的是一个特殊的数吗。我上网查阅了有关142857的秘密,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已经有很多人发现了它的神奇之处,于是我专门找了一个课外时间和学生交流142857,同学们对它产生好奇的同时,更对这个6位数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在教学整除时,遇到这样一道拓展题:一个六位数,它的2倍、3倍、4倍、5倍、6倍,所得的积

10、仍是六位数,而且和原来六位数的数字相同,但数字的位置不同,请问:这个六位数是什么。题目一出示,3秒钟后就有学生举手:“老师,我想这个数应该是142857。”“为什么。”“我们曾经找过一个自然数除以7的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有规律,数字不变,数字的位置发生变化,后来,您和我们专门讨论过142857的秘密,所以我的直觉这个数应该是142857。”直觉。是的,这个数就是142857,我能否定学生的直觉吗。数学在很多时候就需要学生有这样的直觉,学生的直觉从哪里来。不就从我曾经浓墨重彩对142857的秘密发现中来吗。有了这样的有意储备才有今天的水到渠成啊。作为教师,多思考,多尝试,多找课外与课堂的知识链接

11、点,在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同时,利用课外广泛的知识为数学课堂服务,让我们的课堂爆发出更多的亮点,也让学生在学数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高。第三篇:意外带来的启示“意外”带来的启示椒江区东山中心小学王小永【背景】小学科学学科,以它丰富的知识和探究活动吸引着学生,学生也特别喜欢自主探究,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探究中体验快乐,在探究中培养能力。同时教师也会对每一个探究活动进行精心设计与准备,然而有时精心的设计也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案例描述】有关物体热胀冷缩的内容,记得修订前是三年级下册热胀冷缩这一课的内容,当时的课中安排了液体、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近日听了一节课液体的热胀冷缩,这是一节全新

12、的课,教师的设计也是无可挑踢的,符合科学课中的安排思路进行设计,教师的设计环节是这样的:把圆底烧瓶(事先放了红色液体)先放入热水中,观察发生了“什么”情况;然后再把它放入冷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呢。大部分学生都按照教师精心设计的实验设计思路的要求进行实验;可是在汇报的时候却有一组同学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组在圆底烧瓶还放在热水中的时候,水柱就已经往下“掉”了,这是为什么。当时上课的这位教师有点不知所措,放在热水中已反复实验过,不会是这样的结果。这一组同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当时也有点儿纳闷。常规的实验设计思路应该没问题。我们是可以这样设计的,这次实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后来这位教师素

13、质还是较高的,在稍等一下后也反应过来了,在学生的期待中简单解释了学生实验所出现的这一现象,给了学生一个比较科学的、满意的答复结果,但我不明白这位教师是否真正认识到所出现的现象。【案例分析】按照我们平时的常规设计,这一实验设计思路一般我们都会这样选择的,这样可以让学生能比较明显地去观察到实验现象,因为只有这样当放入开水中时,由于遇热膨胀,水柱就会明显上升;当水柱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再把它放入冷水中,这时水柱就会很快下来了,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得出“热胀冷缩”这一实验结论,同时科学教科书上也有类似的配图说明,应该说教师对本节课的设计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我们常规的实验设计方法;问题在于这看似简单的实验,却

14、让我们忽视了开水自然冷却了这一重要环节,该小组学生所出现的现象就是这一“特殊”现象中的现象,这一“特殊”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是值得我们所有科学老师深思的。我们算是一个合格的科学教师吗。我们教师在设计课的时候,应如何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同时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们教师在设计课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怎么样去备课。语文、数学课需要教师备课时要预设学生这一头,同样我们的科学课是否也应该这样,也要讲究备课的全面性或者是说更要讲求科学性,我们在备课时尽可能多的考虑实验中所出现的现象,我们要具备这样一种能力或最起码能解释得了学生实验中所出现的现象,正如在这一节课由于教师的疏忽大意,造成了这“意外”小插

15、曲一样,如果这一课的实验操作过程不是教师这样扶着的,让学生自行去探究的话,可能这堂课上起来会更有意思,同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值得我们去深思。1【给我的启示】本节课中所出现的“意外”小插曲,让我们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去设计提出了挑战,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科学教学应朝哪个方向才更科学的问题,同时新课标已向我们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我们教师何乐而不为呢。为什么这样扶着,而不感放手呢。通过这一课例也使我们感悟到:一、教师的角色转变是我们科学教师的必然选择在以往的常识课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教师对学生意识淡漠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善于让学生配合教师,老师

16、牵着学生走,而不是倡导教师配合学生,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作为主导者的形象出现,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实质性与深刻性。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彻底转变自己的角色,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树立,使学生有更多的探究计划,根据自己的想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经历探究科学的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充分的发展。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探究成了科学课的主旋律。这样,探究性学习对科学教师的课堂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传统科学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科学课堂的主角转变为探究活动的平等参与者;从课堂的阐述者、传递者转变为课堂的开发者、创生者;从封闭型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开发型科学课程资源的建设者。科学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什么呢。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师应该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