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64315576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可修改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 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诗经大雅板中有“大邦维屏,大宗维翰”的表述。学者刘宗绪将“大邦维屏”解释为:把经由 而建立的大国尊为周王室的屏障。根据刘宗绪的解释,空格处为(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度 D世袭制2、“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京津冀鲁豫及江淮地区广为传唱,妇乳皆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寻根文化。影响“寻根文化”的主要因素是( )A神话传说 B世袭观念 C宗法制度 D地

2、理位置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拓展疆土:如秦人征服巴蜀,开发西南;燕人北击东胡,开辟辽东和辽西;赵人“胡服骑射”,将势力推进到阴山。各诸侯国的疆域变化( )A.拓展了华夏文明的空间 B. 巩固了周王室势力范围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D. 体现了尊王攘夷的策略4、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A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B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C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减少专制决策失误5、唐中宗神龙二年,将全国分为十道,派遣官员巡察各地,长官称道巡察使。下列官职的设置意图与道巡察使最接近的是 ( )A三司使B刺史C参知政事D同平章

3、事6、下列机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是 秦朝的道 汉代的州 宋朝的枢密院 元代的宣政院A B C D7、孝廉和秀才的察举,在魏晋时都采用了考试之法,郡举孝廉考试经术,州举秀才考试策论。梁武帝向寒微人士开放了策试之途,还允许自学者申请考试。据此可知( )A. 当时已建立了考试选官制度 B. 这对科举制产生了影响C. 察举成儒家宣传的主要工具 D. 寒门人士成为了入仕主流8、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范围,而且推动了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B朝贡体系的形成C地方行政三级管理局面的形成 D郡国并行局面的形成9、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

4、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0、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这一建议在汉武帝时得到实施,即( ) A分封制 B推恩令 C节度使制 D郡国并行制11、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

5、于( )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门下省 D.兵部1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13、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 )A中节省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中书省C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 D枢密院和宣政院14、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职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 ) A汉代的内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明代的内阁制 D元代的一省制15、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

6、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说明了军机处( )A官员的保密意识比较强 B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C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 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1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17、有史书曾记载: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 )A清朝缺乏近代外交经验 B清朝不了解世界形势C中英

7、两国治理秩序差异 D清朝不懂得国际公法18、“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19、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开设工厂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 A B C D20、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

8、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 领事裁判权 B. 居住及租地权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门户开放”政策21、昨电示传播,台民不服闭市,绅民蜂拥入署,哭声震天。二百年来文物之邦,忽沦化外,流离迁徙,谈何容易!其惨自不待言。土勇数十营,誓愿与战,撤时断不肯缴军装。日人登岸,民必歼之。与这一场面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2、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

9、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该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胶澳租界条约23、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24、阅读表1,由此可得出的最恰当结论是( )表1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项目参战舰艇(艘)火炮(门)兵力(人)舰船损失伤亡人数中方1219122345艘沉没约1200日方1227235665艘重伤约600A中国北

10、洋水师损失殆尽B此战使清政府开始避战求和C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D此战导致马关条约的签订25、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华制华的历史事件是( )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太平天国D甲午战争26、一部有关抗日战争史的研究著作中部分篇章为:华北抗日根据地处境艰难;八路军积极投入战役准备; 第一阶段以摧毁正太铁路为重点的交通破击战。这部著作的名称最有可能是( )A血肉磨坊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纪实C百团大战始末 D国民政府第五战区见闻记 27、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

11、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这次“胜利”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28、“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歌曲生动地体现了中共的抗战路线。制定该路线的是 (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政治协商会议29、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

12、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56年“天京事变”,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短短十四年间,太平天国经历了发生、发展、全盛到衰败,最终灭亡。导致太平天国最终“悲剧”的重要原因是( )A. 斗争的战略决策失误 B. 统治阶层思想腐朽堕落C. 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 农民无法突破阶级局限30、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阅读了某书后在日记中写道:“ 其中所言,颇有见识 ,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贻为心悦诚服 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是下列选项中的(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海国图志 D新学伪经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31、(20分)制度创新是人类

13、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周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材料三: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材料四:军机处是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密之地。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军机处“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是皇帝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