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扩张性财政政策到可持续财政政策》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64313616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扩张性财政政策到可持续财政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扩张性财政政策到可持续财政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扩张性财政政策到可持续财政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扩张性财政政策到可持续财政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扩张性财政政策到可持续财政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扩张性财政政策到可持续财政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扩张性财政政策到可持续财政政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扩张性财政政策到可持续财政政策自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 其出台背景、实施原因、政策绩效、可持续 性等问题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人民出 版社出版,着名经济学家戴圆晨教授的新作 积极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对此 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具体来说, 本书的特点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 面。一、围绕财政赤字这个轴心”认识和 理解积极财政政策的施行在书中,作者明确指出:所谓积极财政 政策实际上也就是利用财政赤字刺激经济 增长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讲, 积极财政政策的采行其实反映了人们对财 政赤字的认识转变,亦即从赤字有害”到 主动利用财政赤字。众所周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

2、内理 论界对于财政赤字一般持否定态度,认为赤字有害。步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根据我 国经济增长明显趋缓,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 通货紧缩成为经济运行巨大压力的宏观经 济状况,决策层审时度势,果断采取扩张性 财政政策举措扩大内需,实施反周期操作。 考虑到社会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接受问题, 把扩张性财政政策称作积极财政政策。相应地,赤字财政也一改多年来“有害”的常态, 开始以“积极”的面目出现。 这就涉及到究 竟应当如何评判赤字财政的问题。 作者认为: 评价赤字财政有害无害,因时因地而异,不 能笼统地、简单地作结论。财政赤字的“是” 与“非”、“好”与“坏”,要看宏观经济 状况,只有在社会总需求小于

3、社会总供给的 状况下,财政赤字才属于“是”和“好”, 因为它通过国债这种国家信用工具把城乡 居民暂不使用的资金转变为政府资金使用 出去,弥补了总需求缺口,刺激了经济。既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就必然会发 生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赤字,相应地也 就产生了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问题。 在没有 财政节余可以动用,且财政不允许向银行透 支的条件下,当前我国发生的财政赤字全靠 增发国债弥补。由此,财政赤字也就成为增 发国债的同义词。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增 发国债,对于经济增长是有利还是有害,取 决于当时的具体条件,同时也取决于增发国 债的规模是否合理。在合理规模之内是有利 的,超越了合理规模则是有害的。相应地,

4、 也就引申出发债规模的度的把握问题。至此,作者围绕财政赤字这个轴心,由 积极财政政策的施行 采取的主要政策 举措引申出发债规模度的把握进而探究国债市场化建设问题,环环相扣、逻 辑连贯,一条清晰的主线、脉络跃然书中, 展现于读者面前。二、在具体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分析、评 价积极财政政策的绩效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发展 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变化:告别“短缺经 济”之后,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外 部冲击,使得国内本已存在的后短缺经济的 新问题显性化,物价持续下跌,通货紧缩迹 象明显;失业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经济增幅下降,货币政策连续、密集运用,但政策 效果不够明显;等等。上述几方面的情况

5、综 合在一起,使决策层于1998年为力求实现8% 的增长目标而采取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方针,并且把增加投资的重点掌握为基础设施建 设。为有力地贯彻这一思路,启动财政政策 便是必然的选择。之所以把运用赤字财政进 行调控作为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相比,财政政策 不需要中间传导过程就可以直接扩大社会 需求,时滞短,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从 这个意义上讲,积极财政政策的表述,是含 有财政政策更为主动和主要发挥对经济增 长的调控作用含义的。书中通过实证分析方法, 对积极财政政 策的绩效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概括与评价有 效地扩大了投资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6、办成了一些多 年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技改贴息取得了良 好效果,加快了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了产业 升级;增加了就业机会等。三、从宏观调控的战略角度把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 就是在经济 增长乏力、增长速度下滑时,通过扩大财政 赤字增加政府支出,把社会的闲置资本利用 起来,从而刺激经济,变下滑为上升。这种 做法是在当今世界市场失灵现象反复出现、 经济活动复杂化和国民经济景气循环的不 规则化条件下,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的调节, 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 就业。其包括的总体政策含义是,在主要确 保金融稳定、安全运行的同时,相对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 还存在

7、 着一系列相关问题亟待探索,诸如资源配置 趋向的变化、利益关系的调整,对投资、对 消费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宏观调控从需 求管理向供给管理转变时政策手段的运用。 书中辟出专门章节,对财政支出的合理安排、 收入分配的调节、三农问题、基于供给调整 的税收政策、出口退税以及财政制度建设等 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其相应的政策结论是: 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 通过收入分配进行宏观调控具有不可持续性;支持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 化,鼓励农村居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税制改 革的近期目标是增值税的完善、内外企业税负的统一,远期目标是实现“税费归位”; 完善出口退税的管理机制, 保证出口退

8、税政 策的实施;改革预算管理制度、逐步实施国 库集中收付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五、以前瞻性的眼界探寻积极财政政策 的淡出及后续政策取向毋庸置疑,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扩张性 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与此同时,财政风险也在累积与加大。因 此在肯定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成效的同 时,必须明确这不是一项长期政策。 基于此, 作者以前瞻性的眼界对积极财政政策的淡 出及后续政策取向进行了探究,认为:一方 面仍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另一方面要有步 骤地减轻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逐渐淡出,从源头上化解与防止财政风险的累积。 进而提出颇具价值的政策建议:把扩张性财 政赤字转变为可持续财政赤字,相应地,积 极的财政政策转为可持续财政政策。总而言之,积极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 调控一书研究了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 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考察全面,剖析深刻, 是当前研究同类问题的大量论着中不可多 得的佳作。全书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行文 流畅、资料翔实,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均建 立在系统化的分析和严格扎实的论证之上, 是一部局水准、高质量的专着。书中的许多 观点和内容,不论是对广大理论工作者,还 是实际部门的同志来说, 都是大有裨益和启 示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