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导论学习摘录笔记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64311346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导论学习摘录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政治学导论学习摘录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政治学导论学习摘录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政治学导论学习摘录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政治学导论学习摘录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学导论学习摘录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导论学习摘录笔记(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政治学导论第一篇 政治的性质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一、 什么是政治1、 四种观点:政治是上帝安排人世的力量;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政治就是争权夺利;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A、政治是经济集中表现;B、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C、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D、政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3、 必须记住: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对此可从三方面理解:A.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B.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C.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二、 作为博弈的政治1、 政治博弈的要素:

2、局中人、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2、 政治博弈的规则渊源:A、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B、习惯与传统。3、 政治博弈的类型:A、零和博弈;B、非零和博弈(a.消极的零和博弈;b.积极的零和博弈)总之,也可以说: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决定谁得到好处,以及谁支付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中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合作与冲突。三、 政治的地位(功能或作用)1、 维护社会秩序(即 政治具有稳定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功能);2、 政治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权力又决定着其他上层建筑;3、 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4、 对个人而言,政治是取得或达成其他价值的

3、工具。四、 什么是政治学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及其运作规律的科学。研究政治学必须涉及到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即就是政治学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两个方面。规范性是指回答政治对与错、好与坏的价值准则,旨在探求“政治应当是什么”;科学性是指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旨在探求“政治究竟是什么”。五、 政治学的发展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A、 产生背景: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b.是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产物;c.是建立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基础之上的。B、 基本内容:阶级问题、革命问题、国家问题、未来社会问题,以及体现于各问题中的政治关系。C、 基本特点: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和发展性。2、 中国古代政

4、治学的特点A、 在维护社会统治秩序及如何调整阶级关系方面,内容蔚为壮观;B、 特别重视人的问题,人文主义色彩很浓;C、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往往把政治伦理化;D、 对社会演变特感兴趣;E、 系统性较西方要弱。3、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注重理解)A、古典主义政治学与旧制度主义政治学B、行为主义政治学和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C、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新古典主义政治学六、 政治学方法论(注意理解)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A.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分析;C.制度主义分析。2、 当代政治学方法论:A.行为主义(基本特征、存在问题、积极意义);B.理性选择理论(包括:社会选择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公共选择理论)

5、;C.新制度主义(三大流派: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第二章 政治权力一、 政治权力的概念权力是影响他人政策的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使那些不服从政策的人受到损失。政治权力 是指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利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首先,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其次,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最后,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二、 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是构建在权力结构和权利主体结构之上的。从权力结构方面来说,涉及到权力作用的方向和方式、权力运行层次、权力运动的时间性、权力作用的

6、结果。但权力结构离不开权利主体结构,首先,权力在政治主体的结构内运行,权力的大小取决于权利主体的层次,层次越高在其框架内运行的权力影响范围就越广;其次,政治主体是多元的,决定了政治权力的层次性。三、 政治权力的类型A、 强制性权力:是指甲要求乙做某事,乙因受到甲的威胁,虽不愿意,但不得不去做。B、 功利性权力:是指如果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权力主体会承诺给权力客体某种好处。C、 操纵性权力:它不是建立在公开沟通的基础之上的,而是以更巧妙的方式全部或部分地改变权力客体的价值观,常用技巧有:洗脑、宣传和社会化。D、 人格型权力:即就是人格魅力或影响力,它是来自人们对特殊类型的人的尊敬,这种人

7、具有超凡的品质、个人魅力和启示力。E、 合法型权力四、 权力、权威与合法性A、 合法性 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不是来自正式的法律或命令,而是来自被统治者的心理认同,关心的是统治、政府或政权怎样及能否在社会成员认同的基础上有效运行。B、 权威 就是对权力的自愿服从和支持。权威与权力的不同之处在于 权威被认为是正当的权力。C、 权力向权威转化,关键是合法性问题。实现由合法性向权威转化,需要三个条件:a.合法律性;b.合法性中的和利益性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政绩的有效性;c.合法性中的合道德性因素较多或完全在执政者身上体现。五、 政治权力的基础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

8、或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知识、技能、财富、动机、制度。第二篇 政治意识政治意识 是一定的政治主体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既包括民族和个人的政治心理,又包括社会阶级集团的意识形态。第三章 政治文化一、 政治文化的涵义1、 三种认识:A、认为政治文化是指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B、认为政治文化是指各种主观因素的整合;C、认为政治文化包括观念性和物质性两个层面。2、 政治文化 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具有四个特征:A.政治文化主要指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B.政治文化是感

9、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地统一;C.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D、政治文化还有结构性。二、政治文化的内容1、认知性成分;2、情感性成分;3、评价性成分。二、 政治文化的类型1、 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2、狭隘型、顺从型、参与型。三、 社会资本及其特征1、 涵义: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它们能够提高社会效率、提高所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简单地说,社会资本是在社会或其特定全体中成员之间普及信任的程度。2、 特征:A.社会资本提高了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B.社会资本并非天生,需要后天创造和构建;C.社会资本具有自我增强和积累的倾向;D.

10、社会资本是公共物品,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3、 要素:信任、规范、社会联系。四、 政治文化的功能或作用1、 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系的必要基础;2、 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主要因素之一;3、 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4、 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第四章 意识形态一、 对意识形态的三种认识1、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A.是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否定和揭示;B.是对社会存在的系统解释;C.是一类确定的文化。2、 曼海姆对两种意识形态的区分:A、特殊的意识形态是对社会情境真相的掩饰和扭曲;B、全面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世界观或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彻底信

11、奉。3、 韦伯的信仰体系:说明某些人为什么应服从某种统治的理论或意识形态。二、 意识形态与政治心理的概念1、 意识形态是代表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其根本特征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幻想的联系来取代并隐蔽现实的联系。2、 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政治诸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应,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认知、情感和评价等。三、 意识形态的特征1、 现实性;2、总体性;3、阶级性;4、相对独立性;5、依赖性;6、隐蔽性。四、 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需要理解)1、 马克思主义;2、民主社会主义;3、新自由主义;4、新保守主义;5、社群主义;6、民族主义。五、 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1、 积极意义:

12、A、维护政权合法化;B、推动社会政治动员;C、实现政权转移。2、 极端政治化的弱点:A、削弱意识形态的其他功能;B、造成思想模式化,缺乏创新;C、意识形态封闭化,远离社会;D、压制其他意识形态的发展;F、造成社会反感,社会化功能难以实现。六、 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1、 保护团体内部的团结和稳定性;2、 论证团体集体行动的合理性;3、 动员团体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行动的规模经济;4、 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5、 规范团体之间的关系。七、 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 意识形态的特征与经济增长:全面性、灵活性、合理性、稳定性、包容性。2、 意识形态变革滞后的影响:滞后性带来了

13、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的存在,使得落后的意识形态成为束缚和阻碍经济增长的力量。体现在:A.压制创新;B.破坏正在变革团体存在的合法性;C.造成团体成员的分裂,阻挠集体行动的进行;D.助长搭便车现象。3、 意识形态变革方式与经济增长:A、自我更新和改;B、革命更替。第五章 政治社会化一、 对政治社会化的三种认识1、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的过程2、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3、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二、 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及特点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

14、程。它有三个特点:A.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B.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的继承与创新的统一;C.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三、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1、家庭;2、学校;3、同辈团体;4、工作场所;5.、大众传媒;6、选举及其他政治场合;7、社会政治组织。四、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1、 从社会成员的个体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使他们获得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须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2、 从政治文化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维持和改变政治文化的重要手段;3、 从政治体系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是影响政治体系正常维持与运转的关键因素。第三篇 政治体系政

15、治体系是政治行为主体所赖以存在的制度形式,是政治行为主体与政治制度的有机统一。其主体包括国家、政府和利益集团这样的社会组织,又包括政治个人。第六章 国家一、 四种国家起源学说(理解)1、 国家神权说;2、国家社会共同体说;3、社会契约说;4、国家统治说。二、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1、 强社会弱国家型;2、强国家强社会型;3、强国家弱社会型(或说是若国家弱社会型)。三、 民族国家的建构1、 民族国家的构成要素:领土、人口、主权、政府。2、 民族国家建构的五种危机(理解):认同性危机、合法性危机、参与性危机、渗透性危机、分配性危机四、 国家的本质与目的1、 国家本质:阶级专政,即 国家的产生是基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国家权力始终是用来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国家权力有三个特征:特殊的强制性、主权性和普遍约束力。总之,国家的本质就是以暴力为后盾的阶级专政,是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秩序的机器。2、 国家的基本目的:安全、秩序、正义。A、 保证安全。安全是国家的首要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