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我国环境法规及伦理基础之价值取向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64309682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 论我国环境法规及伦理基础之价值取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 论我国环境法规及伦理基础之价值取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 论我国环境法规及伦理基础之价值取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 论我国环境法规及伦理基础之价值取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论我国环境法规及伦理基础之价值取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论我国环境法规及伦理基础之价值取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我国环境法规及伦理基础之价值取向第 1 章 引 言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关于环境法的伦理基础和环境法的价值问题逐渐受到环境法学家们的认识和重视。由武汉大学蔡守秋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制,重点研究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的关系。在该项目的研究中,学者们已经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对环境法治的影响。由福州大学法学院院长陈泉生教授主持,国家十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危机与法律革命,从多维视角来探究生态与法律的关系,对来源于人本主义的传统法律进行了反思,以法律生态化的理念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中南政法学院吕忠梅教授主持的课题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更新,在可

2、持续发展观指导下进行了环境法理论与制度创新的探索。其中也重点研究了环境法的自然观、伦理观与代际公平观,以构建环境法的观念基础。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汪劲的博士论文论环境法的目的(1997 年 5 月),之后又改写成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一书。他认为当代环境法将受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以人类共同利益和全球生态;为中心来建构法律体系。武汉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的高利红博士在环境资源法的伦理基础一文中,分析了现行伦理对环境的现实危害,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上述学者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第一,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讨论在中国环境法学领域中颇为热闹;第二,环境法的变革、法律革命的呼声非常迫切;第三,环境权理论

3、、自然的权利开始受到重视;第四,有关环境法伦理要求和价值取向的观点纷呈。但是,中国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虽然蓬勃发展,却略嫌混乱。可持续发展与法律革命、环境法伦理基础的关系纠缠不清;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僵持不下;环境法实施机制的理论基础较少有学者论及,环境法理念如何指导环境法的实践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创新。1.2 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本文主要集中研究以下几个问题:论文的第二章简介中国环境法的改革方向和发展趋势。通过对中国公众环境思想的历史分析和对中国环境法治实施条件的考察,以伦理价值观为分析工具,归纳中国环境法治的局限性是由于伦理价值观的缺陷所致。第三章探

4、讨中国环境法治的伦理基础问题。生态危机的教训证明,一个缺乏环境伦理支撑的社会繁荣是不可能持久的,而且终将危及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第 2 章 中国环境法治概述2.1 什么是环境法调整人类因环境与资源相关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从外国法和国际法范围看,已经有了一个广为流传且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即环境法,但环境法的概念无论是在欧洲、美国、日本还是在中国都没有一个较为公认的定义。美国环境法的发展对全球环境立法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通行的环境法;一词,很大程度受美国影响,但是美国法学家对环境法的定义和范畴,却有着多样的解释。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例如:环境法可以被定义为行星家政管理法,它旨在

5、保护地球这颗行星和人类免受破坏及其对生命支持系统的活动的危害;;环境法由为同污染、滥用和忽视空气、土地和水资源作斗争而设计的法律战略和程序所组成;;环境法是关于自然和人类免遭不明智的生产和发展的后果之危害的法规、行政条例、行政命令、司法判决、公民和政府求助于这些法律时所凭借的程序性规定。;目前,中国的法学理论界对环境法;这个概念也有多种说法,而且关于它的称谓也是多种多样。例如有的认为,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也有的认为,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

6、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还有的认为,环境法是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而制定的用以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并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有的则认为,环境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还有的提出:生态环境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调整有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更有学者主张:环境与资源法,是指为了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安全、保护和改善环境和自然资源,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

7、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活动,调整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活动,调整保护生态环境活动的法律规范的统称。;.第 3 章 中国环境法治的伦理基础.163.1 法律与伦理的关系 .163.2 环境伦理的法律意义 .173.3 人类环境伦理观 .193.3.1 人类环境价值观的演变 .193.3.2 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是生态危机的价值根源 . 213.3.3 从人类中心论到非人类中心论环境伦理学的诞生 . 233.3.4 从非人类中心主义到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飞跃 . 27第 4 章 中国环境法治的价值取向.314.1 什么是环境法的价值 .314.2 中国环境法价值取向的局限性 . 324.2.1

8、 中国现行环境法的法律目的 . 334.2.2 中国现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 344.3 环境公平 . 364.4 环境安全 .38.结 论人类特有的适应能力使人类通过驯化动植物、建设城市以及实现工业和信息技术的革命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文明的发展使人类生命获得了保障。但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又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干扰和破坏了地球生物圈的动态平衡,造成愈来愈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导致传统的法律框架和法学理论难以应对这种变化了的社会现实。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各国纷纷颁布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使环境法从传统法律体系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门类。中国的环境立法始于1973年,几乎与世界发

9、达国家同步,早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体系和规模,但是,中国环境问题依然在加剧,而且从区域性的转变为全球性的。中国现行的法律对于遏制生态危机,保障人类社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显得力不从心,无可奈何,暴露出许多问题和缺陷。从更深层次看,中国环境法治的困境在于缺乏环境伦理的内部支持。在人类长期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对立和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是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将人作为万物的尺度,并将人类和自然环境截然分开,从而陷入人类是自然界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误区,这种人类利益中心主义的思想也深深地植入了法学的基本理论之中。环境法虽然是伴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兴法律部门,

10、仍然是在原有的法制传统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的,强调的也是人类利益至上,也受文艺复兴以来人是地球的主宰;这一思想观念的影响。从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到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均是这种理念的表现。.参考文献1 美阿尔·戈尔:濒临失衡的地球,陈嘉映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2 法阿尔贝特·史韦兹:敬畏生命,陈泽环译,上海科学出版社,1996 年版。3 美爱蒂丝·布朗·魏伊丝:公平地对待未来人类:国际法、共同遗产与世代间衡平,汪劲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年版。4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侯文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5 蔡守秋:环境行政执法和环境行政诉讼,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6 蔡守秋等: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年版。7 曹明德:生态法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8 曹刚:法律的道德批判,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9 陈泉生:环境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年版。10 陈泉生: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年版。11 陈泉生、张梓太:宪法与行政法的生态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版。12 陈仁、朴光洙:环境执法基础,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