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产销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共16页】

上传人:379****76 文档编号:164275245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蔬菜产销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共1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蔬菜产销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共1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蔬菜产销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共1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蔬菜产销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共1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产销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共16页】(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蔬菜产销存在问题调研报告蔬菜产销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对我县蔬菜产销现状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本部门对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我县蔬菜产业的初步发展思路,一、现状与前景分析,当前,我县蔬菜生产和供应的突出问题是,“常规蔬菜面积多,专业菜地面积小,(一)蔬菜生产面积产量现状,xx年,全县蔬菜播复种面积15、5万亩,总产量16、5万吨,总产值1、6亿元,我县的蔬菜生产,目前主要是栽培蔬菜、加工蔬菜和野生蔬菜三大类,栽培蔬菜包括,蔬菜基地按照生产季节和复种指数,划分为常年蔬菜基地和一季园蔬菜,根据调查统计,全县常年种植蔬菜的基地

2、总面积2、5万亩,其中,在专业蔬菜基地面积3190亩,其中供应县城的专业蔬菜基地面积1850亩,各乡镇专业蔬菜基地面积1340亩。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对我县蔬菜产销现状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本部门对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我县蔬菜产业的初步发展思路。全文拟分三个部分阐述:第一个部分是现状与前景分析。包括蔬菜生产面积产量现状,消费现状,消费需求,问题剖析,自然资源情况,发展蔬菜产业的重要性,发展蔬菜产业的前景分析等七个方面。第二个部分是发展蔬菜产业的任务目标。包括远景规划、近期规划、效益分析等三个方面。第三个部分是对策措施。包括六个方面的对策措施。本文

3、阐述第一个部分: 一、现状与前景分析 当前,我县蔬菜生产和供应的突出问题是,“常规蔬菜面积多,专业菜地面积小;总产量多,商品量少;大路菜多,设施菜少;人均蔬菜占有量多,人均消费量少;进口数量大,市场价格高;原材料资源丰富,加工转化滞后,经济效益较低”。具体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结论。(一)蔬菜生产面积产量现状xx年,全县蔬菜播复种面积15、5万亩,总产量16、5万吨,总产值1、6亿元。与上年相比,面积扩大0、5万亩,产量增长1、5万吨,产值增加0、08亿元,产量和产值分别增长10%和5、3%。全县农民从蔬菜上获得的收入人均达到400元,比上年的380元净增20元,增长5、3%。蔬菜产值占农业

4、总产值的21%,占种植业产值的33%。我县的蔬菜生产,目前主要是栽培蔬菜、加工蔬菜和野生蔬菜三大类。栽培蔬菜包括:设施蔬菜、露地蔬菜。露地蔬菜又包括旱地预留行套种蔬菜、水生菜、农民菜园和菜用洋芋。蔬菜基地按照生产季节和复种指数,划分为常年蔬菜基地和一季园蔬菜。根据调查统计,全县常年种植蔬菜的基地总面积2、5万亩,其中:水生蔬菜0、1万亩,农民菜园面积2万亩,专业蔬菜基地面积3190亩。在专业蔬菜基地面积3190亩,其中供应县城的专业蔬菜基地面积1850亩,各乡镇专业蔬菜基地面积1340亩。在供应县城的1850亩专业蔬菜基地面积中(产量9280吨),城关镇1500亩(产量8000吨),潘口乡15

5、0亩(产量530吨),溢水镇东川蔬菜基地100亩(产量300吨),楼台乡90亩(产量400吨),文峰乡10亩(产量50吨)。全县一季园蔬菜面积10、6万亩,其中旱地预留行套种蔬菜面积6、5万亩,其它一季园蔬菜(包括辣椒、包菜等)2、1万亩,菜用洋芋面积2万亩。专业蔬菜基地种植面积3190亩,占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的2%;温室大棚等蔬菜设施面积800亩;占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的0、53%;耐用型蔬菜设施面积200亩,占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的0、13%。(二)消费现状 全县现有总人口49万人,其中本县居民47为,流动人口2万人。1、县城居民加上流动人口6、5万人,全年人均消费鲜菜155公斤,消费总量10075

6、吨。2、各乡集镇人口和在校住读学生及其流动人口7万人,全年人均消费鲜菜145公斤,消费总量10150吨。3、农村人口35、5万人,全年人均消费鲜菜131公斤,消费总量46505吨。其中购买商品蔬菜人均13、5公斤,购买商品蔬菜量4800吨。全县全年消费蔬菜总量66730吨,人均蔬菜消费量140公斤,占人均占有量的40、5%(9、7万吨作为青饲料转化,占59、5%)。与十堰城区人均消费量220公斤相比,少80公斤,与国家规定的小康水平要求250公斤相比,差额达110公斤。全年蔬菜消费总量6、6万吨中,自产自食4、1万吨,购买商品蔬菜2、5万吨。全县消费的商品蔬菜2、5万吨中,本地产商品菜1、2万

7、吨,县外调入1、3万吨(资金外流3000万元以上),外调量占商品蔬菜消费量的52%。春节前后全县消费的商品蔬菜80%要依赖外地供应。在城(集)镇集贸市场上,xx年全年蔬菜平均价格2、65元/公斤,比上年上涨0、16元,比十堰城区和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0%以上。今年元至三月份我县城集贸市场蔬菜平均价格4、34元/公斤,比上年同期的3、78元/公斤上涨0、56元/公斤,再涨13%。(三)消费需求 全县49万蔬菜消费人口(其中常年流动人口2万人),按国家规定的小康水平要求(人均专业菜地面积33平方米,其中人均蔬菜设施面积15平方米,全年人均消费蔬菜250公斤,下同),需要专业菜地24300亩,与现有的

8、3000亩相比,还相差21300亩;需要耐用型蔬菜设施面积11000亩,与现有的200亩相比,还相差10800亩。全县13、5万商品蔬菜消费人口(包括城关地区6、5万人,乡集镇人口和在校住读学生及流动人口7万人),按国家规定的小康水平要求,需要专业菜地面积6682亩,与现有的3000亩还相差3682亩;需要耐用型蔬菜设施面积3073亩,与现有的200亩相比,还相差2873亩。其中: 县城现有人口6、5万人,按国家规定的小康水平要求,需要专业菜地面积3220亩,与现有的1850亩相比,还相差1370亩;需要耐用型蔬菜设施面积1500亩,与现有的200亩相比,还相差1300亩。(四)问题剖析 综上

9、所述,我县蔬菜生产和销售中,目前存在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四多、四少”“一大、一高”常规蔬菜面积多,专业菜地面积小;总产量多,商品量少;大路菜多,设施菜少;人均占有量多,人均消费量少;进口数量大,市场价格高。2、蔬菜的加工转化严重滞后。一方面是大路菜加工转化严重滞后。全县常年蔬菜复种面积15多万亩,各类蔬菜总产量达到15万吨以上,其中仅旱地预留行套种蔬菜产量就有4万吨以上,这些产量中的90%以上都没有变成商品而作了牲畜的饲料,经济效益很低。另一方面是现有的蔬菜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更新缓慢,新产品开发严重滞后。*地大物博,山野菜到处都是,全县版土面积536万亩,其中林地及灌丛面积420多万亩

10、,竹笋、薇菜、香椿等几十个野生蔬菜品种广泛分布其间,折合面积约10万亩,理论上可采集加工量2万吨以上。其中,野山竹面积4万亩,薇菜蕨菜1万亩,香椿1万亩,其它野生菜面积4万亩。主要分布在柳林、官渡、深河、田家、文峰、得胜、大庙、竹坪、溢水等乡镇的二高山以上地区。常年采集加工量1000吨左右,仅占理论上可采集加工量5%。目前我县的蔬菜加工主要是山野菜加工,而从事山野菜加工的企业只有两家。加上农户自己腌制、干制的蔬菜,加工总量不超过4000吨,仅占蔬菜总产量的2、6%,再减掉日常消费,还有近70%的蔬菜产量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价值,造成有用资源的极大浪费。现有的蔬菜加工企业目前最大的困难一是缺资金,

11、二是缺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三是缺开拓创新精神,小意识比较严重,只满足于现状,眼睛紧紧盯着政府补助,对产品开发与规模发展无规划、无目标。3、产业观念差,市场意识弱。在县委、县政府制订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中,蔬菜产业虽然被列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但是,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尤其是少数干部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真正把蔬菜当作产业来对待,对“产业”的含义比较模糊,认为生产加销售甚至把简单的生产都称之为产业,而对于“建样板、带基地,最终实现产、加、销一条龙服务”这样一个办产业的成功路线却没有很好地去研究;一味地强调要按照市场经济的方式去建样板或基地,而对于“特色产品就是市场,样板带动就是规模,规模生产就

12、是市场,产品质量就是市场”等等这些真正的市场含义还研究的不够,了解的不多。干部的产业观念淡薄,主要表现在对蔬菜产业建设局限于嘴上讲讲,会上说说,缺少必要的优惠政策、资金投入和硬性措施,致使基层干部在规划落实中也只是一般性号召号召,搞一些简单的行政命令,群众的思想工作做的不细,规划难落实,技术难到位。绝大多数农民的产业观念淡薄,突出表现在缺乏市场意识和质量意识,在价格上看高不看低,在质量上看统不看分,把产地批发价与市场零售价强行拉平进行比较,不区分批发与零售之间的价格差距,只想卖个好价钱,不愿对产品进行分级,更不愿接受“以质论价”,给产品进入市场带来较大难度。致使专业蔬菜基地建设和蔬菜设施建设的

13、发展举步维艰。4、科技水平低,整体效益差。主要是农民文化素质低,缺乏学科技、用科技的主动性,对新技术接收慢、落实差,对印发的技术资料学习少、运用少,甚至不学不用,由此造成蔬菜产量少、品质差、销售难,少数农户甚至把这种“罪过”转嫁到技术员、种子和干部头上,说技术指导不及时,种子不对路,干部瞎指挥。由于科技兴菜水平低,致使设施蔬菜生产区的少部分菜农年亩产值还不足3000元,比当地正常水平的少5000元以上。5、机构不健全,信息不畅,产销脱节。一是缺少蔬菜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加上缺乏业务经费,使业务部门存在“调控缺职能、服务缺手段、试验示范缺资金”等突出问题,从而导致技术培训难到户,技术推广难到位,

14、蔬菜效益难提高。二是缺少信息、加工、经销等中介组织,在产供销环节中,缺乏宏观调控、技术指导、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等必要的服务,生产基地与销售市场严重脱节,销路不固定,销售无保障,致使生产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盲从性。突出表现是,农民先不知道种什么赚钱,即便知道了种什么赚钱,又怕卖不出去,畏首畏尾。各家各户土地面积小,组织规模生产难度大,不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一无规模,二无批量,有的只是“提篮小卖”,蔬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致使富裕蔬菜加工少、质量差、销售难,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进程慢,严重阻碍着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五)自然资源情

15、况1、土地条件。全县现有耕地年报面积60万亩(1978年全县土壤普查统计的耕地面积是90多万亩),其中水田10万亩,旱地50万亩。在旱地面积中,25度以下的面积28万亩,大于25度的面积22万亩。土壤PH值在5、57、5之间,有机质含量1、5%以上,全氮含量0、100、15%,非常适合蔬菜作物的种植。2、地理气候条件。我县位于秦岭南麓、大巴山东端,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核心区。*属典型的副亚热带内陆季风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5、6,降雨量824、9毫米,无霜期254、4天。境内地势南北高、中西低,垂直差异突出,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步,四季分明,完全适合各类蔬菜作物正常生育对自然因子的需

16、求。我县立体气候和无污染的水土条件,为我们提供了先天的比较优势。3、*县依其山场面积大、山竹资源丰富而得名。全县版土面积536万亩,其中林地及灌丛面积420多万亩,几十个野生蔬菜品种广泛分布其间,主要分布在全县二高山以上地区。其中,野生竹笋连片面积150万亩,香椿、苔菜、薇菜、蕨菜、野油菜、槐花等,折合山野菜面积约10万亩。理论上可采集加工量10万吨以上,而实际上我们每年的采集加工量包括加工企业和社会产量总共在1000吨左右,仅占可采集加工量的1%。同时,二荒地和挂坡地面积近30万亩,荒山草坡面积近300万亩,可以发展野生蔬菜生产。4、交通条件。我县地处川、陕、鄂、豫四省结合部,自古就有“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与重庆、成都、西安和十堰、襄樊等大中城市毗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