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育论文范文:孙绍振和钱理群语文教育哲学观、实践观比较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64229401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 语文教育论文范文:孙绍振和钱理群语文教育哲学观、实践观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 语文教育论文范文:孙绍振和钱理群语文教育哲学观、实践观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 语文教育论文范文:孙绍振和钱理群语文教育哲学观、实践观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 语文教育论文范文:孙绍振和钱理群语文教育哲学观、实践观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语文教育论文范文:孙绍振和钱理群语文教育哲学观、实践观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语文教育论文范文:孙绍振和钱理群语文教育哲学观、实践观比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教育论文范文:孙绍振和钱理群语文教育哲学观、实践观比较绪论一、研究背景中国的中学语文教育实在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不然,不知还要祸害多少代人。;这是1997年刊登于北京文学、一线教师王丽中学语文教学手记中的一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学者、专家、教师、作家以及学生纷纷发表讨伐语文教育的文章,对语文教育的积怨一时间充斥了全国的大小报刊,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语文教育大讨论由此展开。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讨论中,两位高校教授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998年夏,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以一篇震荡全国的檄文炮轰全国高考统一体制吹响了他参与语文课改的号角。为了让改革真正彻底,我们不得不对考试本身进行全面彻底的思

2、考。; 2孙绍振以学者的宏大视野和深厚学养,分析了一味追求960万平方公里幅员之内绝对平等,发达省份和西部边疆做同一份试卷、执行同样的标准所造成的尾大不掉。结合上海自主命题所给予的启示,孙绍振认为:考试的范围越是小,考题的弹性就越是大,反之则越僵化。他进而呼吁: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及早废除全国性统一的高考体制,让高考从全国大一统的镣铐中解放出来。然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把命题权下放到各级学校。该文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2004年,各省开始自主命题,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一步里程碑式的胜利。就在孙绍振笔诛墨伐的同时,另一位与之遥相呼应、并肩作战的深切关怀语文教育的知识分子北大教授钱理群也参与了

3、这场大讨论。他掷地有声地提出要重新确立教育的终极目标,他认为现在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中小学或大学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教育的问题,其根本的问题就是教育的精神价值的失落。他发起了对于教育原点振聋发馈的追问:我们办教育是干什么?如果一个国家以丧失人的个性、丧失人的创造力来换取现代化,这种现代化究竟有多少意义?;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参与到这场世纪末的大讨论中来,随着讨伐热潮的不断掀高,1998年,教育部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当年车磷磷、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课改盛况渐渐逝去,许多当年参与过语文教育大讨论的人士或许都己经华丽地转身,但这两位高校学者却依然为着中小学语文教

4、育这个今后最重要的事业;呕心沥血。2003年,孙绍振出版专著直谏中学语文教学,本书第一部分以论文炮轰全国统一高考体制为中心,是对1998年以来语文高考严重谬误的批判,旁涉对中学语文课本的指谬。第二部分针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具体分析的匾乏,不但从理论上指出其原因,而且设计了进入分析的操作性方法。谢冕教授对此赞誉:对于中学语文的积弊,他是英勇的炮手;对于文本分析,从操作系统方法来说,他堪称工程师;钱理群则相继出版了语文教育门外谈我的教师梦教育门外谈续编做老师真难真好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等一系列语文教育著作,始终以关切教育的情怀、资深学者的广博和门外人的清醒思考教育问题;2005年,孙绍振与钱理群联袂聚

5、首,为当今语文教育问诊号脉;,就语文教育理念进行了一场高峰对话,二人的语文教育论述集结成对话语文出版;2006年,他们在厦门翔安马巷中心小学与著名教育学者张文质及小学老师对话、交流,一同讨论小学语文教育问题: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两位教授为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脱离文本、缺乏文学性和人文性的状况,亲力亲为解读了大量文本孙绍振的名作细读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钱理群的名作重读以及二人与王富仁合著的(解读语文,都是文本解读的典范。特别是孙绍振比较还原法;的理论与实践为文本分析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方法,使一线语文教师直接受益,有效地改变了阅读教学无效与低效的状况。另外,孙绍振还担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核心成员

6、、高中语文专家组成员,受教育部委托主编北师大版初中语文课本,并编写了初中语文教材教学参考,这部教材已在全国发行,并被认为是最优秀的教材之一;钱理群也参与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并以民间参与的方式编写了初高中共六册的新语文读本,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04年12月,孙绍振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暨‘闽派语文论坛’第一届年会;在福州召开,孙绍振语文教育思想得到了更好的阐释和发扬;以孙绍振为掌门人;的闽派语文;也以其特色和优势成为全国知名的语文流派;2007年,又召开了福建师范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母语教育研究中,自成立大会暨孙绍振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对孙绍

7、振的理论与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2004年,钱理群到中学授课,因此举而被列入南方窗评选的为了公共利益2004年度人物榜;,并被南师大附中的师生评选为2004年感动附中年度人物;。北钱为语文立心,为精神打底,为教育禅精竭虑;南孙在批判与建构、人与文、道与术之间求索游刃。;孙绍振和钱理群两位教授在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所做的努力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已流布于广大教师之口耳。正所谓北钱南孙,两耀交辉。二、研究现状孙绍振和钱理群都是高校知名教授、著名学者,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内建树颇丰,对于他们学术成果的研究可谓车载斗量;二人同时也是语文教育改革家、研究家和实践家,介入语文教育十几年来,关于语文教育的论文和著作不断

8、问世。但相对来说对于二者语文教育哲学观及实践观的研究较少。并且,其中大多只是记录他们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参与语文教育的著述和活动,缺乏更系统和细致的研究。对孙绍振语文教育观的相关研究成果有:林倩的孙绍振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贡献探求了孙绍振的语文教改理论和实践成果,回溯其研究的背景契机、草根博导的教育情感、公共知识分子的敏锐与渊博、批判的矛头和创造性的学术成果等;付瑞华的孙绍振文学教育思想初探对孙绍振的文学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具体实践和内涵特点以及其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2008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吴励生、叶勤合著的解构孙绍振,则试图全方位了解孙绍振其人,对其学术成果进行阶段总

9、结,该书详细解构的是孙绍振的学术成果,对其语文教育观只在一小节中旁涉;潘新和教授所著的语文:审视与前瞻走近名家从专家和学者的角度,对新时期介入语文课改的四位杰出代表王富仁、钱理群、孙绍振、曹文轩之语文教育观作了系统的介绍和细致的剖析。而对钱理群语文教育观的相关研究成果仅有:杨雪一个知识分子的语文关怀一文评述了钱理群的立人;主义教育观,同时对钱理群关注农村教育等方面进行评述,并探讨了其语文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启示;李锋的试论钱理群中学文学教育观,梳理和分析了钱理群中学文学教育观的内涵及其对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同样还有潘新和教授所著的语文:审视与前瞻走近名家。就已经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关于孙绍振

10、和钱理群语文教育观的单独研究并不丰富,而将二者语文教育观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则更鲜有。三、论题意义百年来语文教育的学科课程理论基础建设多可谓单兵作战玄而难决。如今,语文教育突破了自身狭小的圈子,受到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多维视角的讨论使得语文教育的各种问题逐渐客观化、明朗化起来。虽然各种声音高低不一,但打破单一格局、集思广益无疑能为语文教育改革推波助澜。在这场改革中,最执著而令人动容的是孙绍振和钱理群两位教授。他们以公共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担当起此次语文新课改的先锋和旗手,敢于批判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以学者的学养优势,帮助构建学科的科学理论体系。宏观上,他们对语文教育进行了探讨与求索、批判与建构,为当

11、前语文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微观上,他们禅精竭虑为语文教学解读了大量文本并深入课堂第一线,在中学语文教育界产生很大的反响。尽管他们一开始并没有专攻语文教育,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实实在在地促进了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他们是知识分子关怀基础教育的楷模,更是当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时期里具有标本意义的人物。通过对二人教育观的比较,可以更深入系统地了解其内涵,对正在进行的语文教育改革也是一种有益的启示。第一章 语文教育研.11-17第一节 学术之路的.11-14第二节 投身基础教.14-17第二章 语文教育哲学.17-37第一节 孙绍振的语文.17-22第二节 钱理群的语文.22-26第三节 语文教育哲.26-

12、30第四节 语文教育哲学.30-37第三章 语文教育实.37-47第一节 大中学语文教.37-38第二节 教学主体观和.38-40第三节 文本解读观.40-42第四节 文本朗.42-43第五节 作文.43-47.结语面对孙绍振、钱理群这两位学术界的巨擎,既佩服他们的思想之深刻,也被他们的不同气质深深吸引。孙绍振有一种血性和激情,面对元气不振的语文教育,他忧心烈烈,振臂高呼,义无反顾;针贬洋教条的茶毒好比审判罪恶滔天的犯人,尖锐猛烈、毫不留情。他的学识广博、谈吐幽默,读其书也仿佛面对了伶牙俐齿、舌灿莲花的其人。他的思辨功夫无与伦比,许多见解直切致命要害,犀利而中肯,令人叹服。他是一个标新立异、特

13、立独行、敢于直谏、爱僧分明的学者,在狠批痛贬之余,也为重建弹精竭虑,他凌厉深刻的言语风格、无畏不羁的言语人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钱理群的话语方式则较为温和,通常是娓娓道来。他常说人是精神的动物,他的语文教育观源自一汪深不可测的精神之潭。面对教育现状,他一边觉其危机重重,忧心忡忡;一边又心怀浪漫的教育理想,继续做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他有一颗不老的赤子之心,曾多次表示:我的一切努力、挣扎,尽管耗尽心血,其成效只是小数点零点零零零几,但我确信是正数,这就够了。;也许,比感动于他们对国家基础教育赤诚之心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这一代未来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以他们为榜样,为创造中国语文教育新风貌而做出不懈的努

14、力。参考文献1 孙绍振. 议论文写作:寻找黑天鹅J. 语文建设. 2011(09)2 杨敏. 对话教学的理论建构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3)3 孙绍振,孙彦君. 贯通传统 遵照国情 修正西方教育理念J. 课程·教材·教法. 2010(08)4 孙绍振. 从偏重感性抒情走向理性分析评2010年高考作文题兼论主题概念的严密和统一J. 语文学习. 2010(Z1)5 赖瑞云.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的海西;特色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0(05)6 孙绍振. 真情实感;论在理论上的十大漏洞J. 江汉论坛. 2010(01)7 潘新和,郑秉成. 孙绍振语文教育观管窥J. 中学语文教学. 2009(11)8 潘新和. 生活本位与伪科学化六十年语文教育得失谈J. 语文建设. 2009(Z1)9 王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