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坤泰生物可研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64167927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坤泰生物可研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2坤泰生物可研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2坤泰生物可研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2坤泰生物可研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2坤泰生物可研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坤泰生物可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坤泰生物可研(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沾益县坤泰园艺有限公司年出栏4000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沾益县坤泰园艺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三月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 项目提要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1.3 综合评价和结论3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32.1 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32.2 项目区产业发展现状5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6第三章 建设条件83.1 项目区概况93.2 社会经济113.3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13.4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2第四章 市场分析及营销方案154.1 市场分析154.2 产品生产及销售164.3 销售策略16第五章 项目建设思路及规划175.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175.2 项目建

2、设思路175.3 项目建设规划17第六章 项目建设内容186.1 养殖基础设施建设186.2 设备购置186.3 种牛引进196.4林下饲(粮)畜沼立体种植19第七章 技术方案197.1速生林抚育措施197.2牧草(粮)种植技术207.3 场址规划设计与建设237.4 牛舍建盖设计247.5品种选择287.6饲养技术297.7 疫病防治307.8卫生消毒307.9 病死畜及粪污处理317.10 技术服务、培训317.11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31第八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28.1 估算依据和指标328.2 投资估算328.3 资金来源及筹措348.4 资金使用及管理34第九章 效益分析349.1

3、 经济效益349.2 生态效益359.3 社会效益35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3710.1结论3710.2 建议38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 沾益县坤泰园艺有限公司年出栏4000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1.1.2 项目建设单位沾益县坤泰园艺有限公司1.1.3 建设单位性质民营企业1.1.4 项目性质新建1.1.5 项目法人代表保家坤1.1.6 项目主管单位沾益县农业局1.1.7 项目建设地点沾益县西平镇石羊村委会1.1.8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建成年出栏肉牛4000头,集繁育、育肥和销售、培训示范、合同养殖回收加工为一体的肉牛养殖生产示范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养

4、殖户”的运作模式,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示范带动100个林地承包专业户利用林下资源发展肉牛规模养殖,实现标准化生产,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000户发展科学肉牛养殖,年出栏肉牛10000头以上。项目规划扩建设标准化牛舍23000m2,生活、生产附属用房3000m2,青贮池容量5000m3,引进基础母牛2000头,并完善排污、水、电、路和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与肉牛生产基地相配套的饲草饲料种植基地,利用林下空地种植青绿饲草2000亩、青贮玉米1000亩。1.1.9 项目建设期限建设期限1年,即2012年4月2013年4月。1.1.11 项目投资规模 项目建设总投资3600万元。1.1.12 资金来源在总投资

5、的3600万元中,其中:自筹资金1300万元,占总投资的36.1;银行贷款2100万元,占总投资的58.3;申请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补助200万元,占总投资的5.6。1.1.13 项目效益项目实施后,每年出栏肉牛4000头,年纯收入达1600万元,推广“林粮饲间作”,可年产玉米200吨,年纯收入8万元,二项合计可实现纯利润1608万元,投资回收期约为3年,并带动周边群众大力发展林下资源开发养殖肉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农业部肉牛棚圈建设技术规程;云南省

6、畜牧产业发展规划(2003-2020年);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沾益县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其它相关规程、规范、标准等。1.3 综合评价和结论本项目建设规模适度,建设条件可行。项目实施后,对提高我县养牛业的整体水平将产生积极影响,引导养牛向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安置社会剩余劳动力,同时可带动林草产业、饲料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示范作用强,市场前景广阔。项目建设可提高当地农民收益,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对于调整农村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十分有益。所以,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财务上

7、可行。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2.1.1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畜牧业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40%以上。我国农村养牛已成为继养猪、养鸡之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热点产业。但我国肉牛生产发展仍处于低水平的阶段,优质牛肉所占份额极少,既不能改变国内所需高档牛肉依赖进口的状况,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牛肉短缺的局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卫生的绿色畜牧产品将成为我国供应国际市场的抢手货。牛是食草家畜,耐粗易养,抗病力强,所饲饲草基本无污染,整个饲养过程几乎不用药物。而牛肉口感香而不腻,是许多发达国家餐桌上的主食。今后

8、牛肉尤其是优质牛肉的出口和内销前景普遍看好。为此,国家农业部关于加快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资源区域优势,加快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家畜生产,大力开发优质牛羊饲养资源,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使农民增收致富,逐步形成农村粮食作物、经济作料、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畜牧业发展的规划,以及沾益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沾益县坤泰园艺有限公司特提出本项目,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选择群体养牛

9、为基础,开发优质肉牛养殖项目,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以肉牛产业为龙头的企业,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实现循环发展。2.1.2发展肉牛业有利于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耕地少,但耗粮型畜牧业在我国畜牧业中却占主导地位,如养猪业,在畜牧业中所占比重就过大,出现畜牧业与人类争粮的突出矛盾,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大量的秸杆和草资源,未能被家畜充分利用,年复一年的白白浪费,所以,充分利用山地草资源、秸杆资源,辅之以适当精饲科,发展草食动物是建立我国节粮型畜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方向。沾益县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县,农业经济以传统粮猪烟

10、结构为特征,并加快发展万寿菊、中药材、蚕桑、蔬菜等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山地草场、作物桔杆利用率较为低下,大量的草资源都未得到利用。草食动物,特别是养牛业仍停留在役用型的传统养殖阶段。在当前全国牲猪、家禽产品相对饱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发展养牛业,由役用向肉用方向转化,开发优质肉牛产品加工,并组织外销出口,对实现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经济,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进而改农民为农工,改农村为村镇,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2 项目区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沾益县按照“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探索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总体思路,坚持以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

11、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突出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通过狠抓畜牧科技推广、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强化行政执法监管,加大畜牧养殖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力度,努力巩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促进全县畜牧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全县现已建成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场22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00个,人工草地4.6万亩。2011年全县出栏肉猪107万头、肉牛6.87万头、肉羊19.72万只、肉禽309万只;肉类总产13.1万吨、禽蛋产量4015万吨,畜牧业产值达2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7 %,已占据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2.3.1 项目建

12、设可以促进全县肉牛产业向高产、高效、优质方向发展,大幅度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是快速壮大全县养牛经济的必然选择。 沾益县山区、半山区占84%,属典型山区农业县,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土地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管好现有林地的基础上,发挥林地潜力,增加畜草产出是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途径。2011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22.5亿元,畜牧业已占全县农业总产值57%,其中:肉牛存栏8.9万头、出栏6.87万头。利用林下资源发展优质肉牛生产和加工基地项目建设,可以促进我县肉牛产业向高产、高效、优质方向发展,大幅度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是快速壮大全县养牛经济的必然选择。2.3.2发展肉牛养殖是市场的需要,引导人们改善

13、膳食结构,提高生活水平。肉类是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全价营养性动物蛋白食品,发展肉牛业,可以提供营养丰富的肉类食品。牛肉是人类理想的肉食品之一,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胆固醇低,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市场潜力巨大,市场价格也长期处于高位运行且价格较为稳定(波动幅度不大)。横向看,我国牛肉消费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纵向看,全国牛肉特别是优质牛肉需求将与日俱增。2.3.3发展肉牛业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养肉牛投资少,效益高,饲料主要是秸秆、青草、糟渣和适量精料(玉米、糠麸、饼粕等),来源广泛,饲料成本低。牛舍要求不高,牛病少,

14、抵抗力强,易于管理,养殖效益较好。同时,养牛业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如饲料厂、肉食品加工厂、屠宰厂、皮革厂、医药加工厂等)的发展。充分合理利用林下资源发展肉牛养殖,可为劳动力就业、脱贫致富创造更多机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2.3.4发展肉牛业能够促进实现林牧良性循环。养牛既可提供畜产品,又可提供粪肥,增加土壤肥力,改变土壤结构,提高林地地力,促进森林的快速生长。充分利用林下空地资源种植畜草和饲料,为养牛提供了秸秆、精饲料,牛利用了这些饲料,减少了焚烧秸秆。所以,发展养牛业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2.3.5 发展肉牛业有利于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推进节粮型畜牧业结构的建立沾益县总体上人口较多

15、、耕地较少、饲料短缺的基本县情,决定了发展畜牧业必须走节粮型、专业化的道路。从畜种结构看,我县畜牧业历来是以耗粮型生猪为主,牛羊等草食家畜偏少,结构不合理。如果继续大力发展耗粮型牲畜,这对人多地少的我县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为此,必须开发利用农作物秸杆和草山、草地,尤其是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养牛业,增加牛肉的比例,使我县肉类结构不断优化,从而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县县情的畜牧业生产结构。我县人多地少,粮食偏紧的状况将长期存在,不能、也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饲料粮用于畜牧业。但是,沾益是传统农业大县,畜牧业大县,有丰富牧草资源和秸杆资源尚未被合理地开发利用,牛是反刍家畜,具有特殊的消化功能,能够充分利用青、粗饲料和农副产品。特别是农村大量的秸秆经过科学处理后,粗蛋白质提高12倍,消化率提高20,相当于中等青干草的质量,饲喂肉牛效果良好。该项目以草换畜,科学合理、简单易行、行之有效。发展肉牛等草食家畜,是我县建立“节粮型”畜牧业的一条必由之路。第三章 建设条件3.1 项目区概况3.1.1 地理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