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5空间角与距离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64138166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5空间角与距离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点5空间角与距离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点5空间角与距离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点5空间角与距离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点5空间角与距离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5空间角与距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5空间角与距离(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馨提示:高考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考点5 空间角与距离 2010年高考题1.(2010全国高考卷理科7)正方体中,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命题立意】本小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突出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思路点拨】画出正方体图形,利用辅助线并结合正方体的性质,找到线面垂直关系确定与平面所成角.【规范解答】选D.设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如图:则,与平面所成角就是与平面所成角,.【方法技巧】求立体几何中的线面角的方法:(1)定义

2、法:先作出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则斜线与射影的夹角就是斜线与平面所夹角,然后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这个角的某种函数值,最后求出这个角.(2)公式法:利用公式2.(2010全国高考卷文科8)已知三棱锥中,底面为边等于的等边三角形, 垂直于底面,,那么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B) (C) (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线面角的概念及其求法.【思路点拨】先找到与面垂直的平面,再作出该平面的垂线,找到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然后作出所求的线面角求解.【规范解答】 选D,如图: 取的中点,连结 、,过作、连结,则即所求,,所以,.【方法技巧】正确作出线面角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作线面角的方法是先找

3、到平面的垂线,可以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过一个平面内一点向另一平面作交线的垂线,这样就找到该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从而找到线面角.在求角的函数值时注意计算要准确.3.(2010重庆高考文科9)到两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 ).A只有1个 B恰有3个 C恰有4个 D有无穷多个【命题立意】本小题考查异面直线、空间距离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考查推理论证能力,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思路点拨】把两条异面直线放在一个几何模型内,寻找符合题意的点.【规范解答】选D.如图:在正方体 中,直线与直线是两条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则符合题意的点有正方体的中心,点,点 ,的中点等4个点;进一步思考,

4、在平面中,到点的距离就是到直线的距离,所以问题可以转化为在平面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所以符合题意的点有无数个.【方法技巧】构造几何模型正方体,可以简捷解答.4. (2010重庆高考理科0)到两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过其中一条直线且平行于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内的轨迹是( )(A)直线 (B)椭圆 (C)抛物线 (D)双曲线【命题立意】本小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的线线、线面的垂直关系,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考查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考查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思路点拨】把空间问题转化到一个平面上,抓住互相垂直的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是定值,利用空间几何体模型,建立平面直

5、角坐标系进行推导.【规范解答】选D. 异面直线,是已知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以正方体为模型,如图所示,设,的距离是,在直角坐标系中,设,那么,所以,所以,点P的轨迹为双曲线.【方法技巧】借助于正方体这个模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到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为定值,寻找等量关系和即可求出轨迹方程.5. (2010全国高考卷理科11)与正方体的三条棱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 ).(A)有且只有1个 (B)有且只有2个(C)有且只有3个 (D)有无数个【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空间直线、平面间的距离.【思路点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距离公式求解.【规范解答】 选D,设正方体的棱长为,以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

6、坐标系,设点,由点分别作的垂线,垂足分别为,则,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得方程组,显然时这个方程恒成立,即这个方程组有无穷多组解,故这样的点有无穷多个.【方法技巧】利用方程思想求解.方程组中的每个方程都是双曲抛物面的方程,本题中符合要求的点的集合就是两个双曲抛物面的交线。在一些错误解答中认为其轨迹为柱面或者是平面是本质性的错误.这个题作为选择题,命题者的目的是考查考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直觉猜想能力的.6.(2010广东高考理科18)如图,是半径为a的半圆,AC为直径,点E为的中点,点B和点C为线段AD的三等分点。平面AEC外一点F满足FB=FD=a,FE=a (1) 证明:EBFD;(2) 已知点Q,

7、R分别为线段FE,FB上的点,使得FQ=FE,FR=FB,求平面BED与平面RQ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命题立意】本题考察空间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几何体的相关计算.【思路点拨】(1)点E为的中点,AC为直径是,又面 EBFD.(2)作出二面角的棱证明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求、【规范解答】(1)证明:连结.因为是半径为a的半圆,为直径,点E为的中点,所以,在中,在中,所以是等腰三角形,且点是底边的中点,所以 在中,所以是,所以.由,且,所以面又 面,所以,所以平面,而平面,所以(2)过点作, FQ=FE,FR=FB, , , 与共面且与共面, 为平面BED与平面RQD的棱.由(1)知,平面

8、, 平面,而平面,平面, ,是平面BED与平面RQ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中, , =.由余弦定理得: 又由正弦定理得: ,即 所以平面BED与平面RQ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为【方法技巧】求无棱二面角,往往需先作出二面角的棱,并证明之,然后再作(证)二面角的平面角.7.(2010全国卷理科19)如图,四棱锥中,/,,, 为棱上的一点,平面平面.()证明:;()求二面角的大小 .【命题立意】“似曾相识燕归来”. 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能力立体几何中的两种主要的处理方法:传统方法与向量的方法仍处于各自半壁

9、江山的状况,命题人在这里一定会照顾双方的利益.学生在备考中也应注意这一点,两种方法都应重视,不可偏颇.【思路点拨】本题很常规,给人感觉很熟悉,尤其给出,底面为直角梯形,这就为解答提供很大的方便,大部分考生会考虑到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运用向量解答.再者,此题与2007年全国高考数学卷第19题,2009全国高考数学卷第18题年非常类似,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考前接触过这道试题,解决今年的这道考题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规范解答】(I)连结,取的中点,连结,由此知,即为直角三角形,故,又,故,所以以, ,.作,为垂足,因平面平面,故,.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所以, . (II)由,知

10、,又,故是等腰三角形.取中点,连结,则,.连结,则,.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连结,.所以,二面角的大小为.【方法技巧】求二面角的方法求二面角的方法说明定义法在棱上任取一点,过这点在两个平面内分别引棱的垂线,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垂面法利用二面角的棱垂直于二面角所在的平面三垂线定理自二面角的一个平面上一点向另一个面引垂线,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线得到棱上的点(即斜足),斜足与面上一点连线和斜足与垂足连线所夹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8. (2010湖北高考文科18)如图,在四面体中,且.()设为的中点,在上且,证明:;()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直线与直线

1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二面角等,同时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思路点拨】()由三垂线定理,可先在上找一点,使,再证明即可。()可利用三垂线法做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平面角,再解直角三角形即可【规范解答】()在平面内过点作交于,连接。在等腰中,, 在,在中,。又,为的中点。在中,分别为的中点,。由,知:,又,由知:.()连接.由知:.又平面,.由知:.是在平面内的射影。在等腰直角中,为的中点, 。由三垂线定理知:。因此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在等腰直角中,,。在中,。在中,. .【方法技巧】1.空间中的两直线异面垂直往往可通过三垂线定理或线面垂直两个途径来实现,也可由已有的线

12、线垂直,借用线线平行实现新的线线垂直。 2.求二面角的大小一般有以下五种办法: 三垂线法(过其中一个半平面内某点易做出另一个半平面的垂线时最适合用此法). 垂面法(有一个平面与二面角的棱垂直时适合用此法). 定义法. 射影面积法(无棱二面角或容易找出一个半平面内的某个图形在另一个半平面内的射影时适合用此法).9.(2010湖北高考理科18)如图, 在四面体中,, ,,且.() 设为的中点.证明:在上存在一点,使,并计算的值;() 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二面角的求法等,同时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思路点拨

13、】()由,利用三垂线定理在上找一点,使,过作,交上一点即为所求的点。在中即可计算的值。()由()利用三垂线法做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再解直角三角形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也可利用空间向量求解)【规范解答】方法一:()在平面内过点作交于,连接。,.,.取为的中点,则.在等腰中,, 在,在中,,.()连接P.由知:.又平面,.由知:.是在平面内的射影。在等腰直角中,为的中点, 。由三垂线定理知:。因此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在等腰直角中,,。在中,。在中,. 。【方法技巧】1.空间中的两直线异面垂直往往可通过三垂线定理或线面垂直两个途径来实现。 2.求二面角的大小一般有以下四种办法: 三垂线法(过其中

14、一个半平面内某点易做出另一个半平面的垂线时最适合用此法)。 垂面法(有一个平面与二面角的棱垂直时适合用此法)。 定义法。 射影面积法(无棱二面角或容易找出一个半平面内的某个图形在另一个半平面内的射影时适合用次法)10.(2010全国高考卷理科19)如图,直三棱柱中,为的中点,为上的一点,()证明:为异面直线与的公垂线;()设异面直线与的夹角为45,求二面角的大小【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公垂线概念及二面角概念及其求法。【思路点拨】(1)由公垂线的定义,需证明;(2)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再解直角形.【规范解答】(1)如图:连结,设与的交点为,因为为正方形,故,且, 又所以又为的中点,故设为的中点,连结,由知,又由底面, 得, 连结 ,则,故 ,由三垂线定理,得.所以为异面直线与的公垂线.()因为,故为异面直线与的夹角,故. 设则作 为垂足,因为底面,故.又作,K 为垂足,连结 ,由三垂线定理,得因此 为二面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