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整理儋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64134141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整理儋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年整理儋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年整理儋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年整理儋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年整理儋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整理儋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整理儋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学案第、节种群的特征及其数量的变化一、考点:1. 种群的特征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了解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2. 种群的数量变化理解“J”型曲线、“S”型曲线的建构及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3.群落的结构理解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理解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能探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4.群落的演替了解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二、知识梳理创新设计P181-182 创新设计P187三、典型例题创新设计P184 、 例1、例2 、 创新设计P185 2 、 创新设计P189例1、例21. (10海南卷)18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

2、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2. (10海南卷)17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3.(08海南

3、生物)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 )答案 B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 )A. B. C. D.答案 C四、高考真题1.(09广东A卷)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2. (10全国卷1)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

4、及到新陈代谢与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图曲线的走势为先增加后稳定,曲线有两个关键点:即起点(m,0)(m0)和饱和点。符合这一曲线的为A选项;B项对应的曲线起点不正确,曲线的走势一直为增函数,不会出现饱和效应;C项对应的曲线就更不正确了,起点纵坐标等于终点,且大于0;D项曲线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答案】A3.(10浙江卷)3.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A. 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

5、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b点C. 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 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从图中个体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外界环境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天敌的捕食、年龄结构的变动,种群个体数量还是在K值附近左右波动,所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个体数量变化还是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所以答案是A1.(08全国)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

6、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5.(07)13.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D.种

7、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6.(08海南生物)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 )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答案 C7.(10海南卷)19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物种数量 年数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8.(09海南卷)18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

8、,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A初生演替B生物入侵C生物进化D种间竞争9.(08海南卷)16、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10.(10新课标)31(8分)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与b的关

9、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答案】竞争;c、a;降低;恢复力稳定性、低;(5)400【解析】a与b的关系可以

10、看出在最初a、b的种群数量同时增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b的数量开始减少,说明在a、b竞争的过程中,a最终胜利。如果d的数量大量减少,即c的天敌数量减少,导致c的数量迅速增多,进而导致a被大量捕食,使得a的数量锐减。而如果干旱导致a即生产者大量减少,必将使得c和d的种群密度都会相应的减少。生态系统低于外界干扰的能力是抵抗力稳定性,而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营养结构负责程度等都很低,因此抵抗力,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也很低。【评析】;“你死我活”的竞争曲线,而对于食物链中某一成分的改变而导致的种群数量改变的较易解答。最后一空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也是应该识记的,生物公式不多,还是比

11、较容易掌握的。11.(10福建卷)26.II. 棉蚜虫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林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lO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调查日期(月日)6l0615 620625 630 75 710 715 720棉蚜数量(只/株)0.424.794l.58261.731181.941976.962175.632171.462173.23(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 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型,在 (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

12、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 。(增大、不变、减小)。答案:(1)寄生(2)样方 S 630(3)增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法,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寄生关系有两点,1、寄生虫必须生活在寄主体内或体表;2、必须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以上两点棉蚜虫与棉花植林都满足。人教版必修三P62第一段的叙述“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采用样方法。”样方法主要适用与活动能力弱的生物。从上表数据中得知到7月10日种群增长就停止了,说明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即K值。由此可知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量最大,应在6月30日。长期

13、使用农药,不断挑选出具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淘汰没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最终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12.(10福建卷)30.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1) 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滨螺(233只)捉出,移人几乎无滨螺的A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图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_关系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请据此解释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图C。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_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100200只/m2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