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重点》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64122350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评价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全评价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全评价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全评价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全评价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评价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评价重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 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危险、 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或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 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安全评价的内容包括危险性识别和危险度评价。(1) 危险危害因素及重大危险源辨识(2) 重大危险源危害后果分析(3) 定性及定量评价(4)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安全评价既需要安全评价理论的支撑,又需要理论与实际经验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目前,国内安全评价更多的是以政府和管理者提供的安全防范措施为主。安全评价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评价应贯穿于工程、系统的设计、建设、

2、运行和退役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任何生产系统,在其寿命周期内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区别只是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可能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已。(1) 按评价对象演变的过程、阶段分类 :预先评价、中间评价、运行评价、跟踪评价(2) 按工厂安全管理内容分类:工厂设计的安全性评价、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评价、安全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评价、行为的安全性评价、作业环境和环境质量的评价、化学物质的物理化 学危险性评价(3) 按照研究目的、特定的安全领域分类:安全技术评价、社会评价(4) 按评价方法的特征分类:定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5) 按照收集数据、信息来源及其推理方法分类:专家评分法、参照类别法、模糊数

3、学定量分析、灰色安全评价法(6) 按评价性质分类:系统固有危险性评价、系统安全管理状况评价、系统现实危险性评 价(7) 按评价规模或范围分类:地区性风险评价;行业(产业)评价;静、动态安全评价(8) 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分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安全预评价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 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安全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项目建设前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经过安全预评价形成的安全预评价报告,将作为项目报批的文件之一,同时也是项目最终

4、设计的重要依据文件之一。安全验收评价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前、试生产运行正常之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安全验收评价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建成试生产正常运行后,在正式投产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它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判断系统在安全上的符合性和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从而做出评价结论并提出补救或补偿措施,以促进项目实现系统安全。 安全验收评价是为安全验收进行的技术准备,最终形 成的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将作为建设

5、单位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申请建设项目安全验 收审批的依据。安全现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系统、工程的 (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 )安全 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这种对在用生产装置、设备、设施、 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状况进行的全面综合安全评价, 是根据政府有关法规的规定或是根据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的管理要求进行的。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理想的安全评价包括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三部分。危险辨识是指利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系统及其各要素所固有的安全隐患,揭示系统内存在的

6、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危险辨识主要包括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事故发生可能性分析和事故后果严重性分析。风险评价是指利用现代的安全评价方法,根据危险辨识结果,建立安全评价体系(指标),选择正确的安全评价方法,对系统进行风险状态的评价。风险控制是指对评价结果得到的危险提出各种措施以减少或者消除危险,并同既定的安全指标或目标相比较, 判明所具有的安全水平, 直到达到社会所允许的危险水平或规定的安 全水平为止。制定技术、管理方面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安全评价通过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客观地描述系统的危险程度,指导人们预先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系统的危险性。安全评价是一个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识别系统

7、、工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 因素,评价其危险程度以及提出控制措施的过程。安全评价的主要过程: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评价单元的划分;现场安全调查;定性定量评价;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 促进实现本质安全化生产。(2) 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3) 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依据。(4) 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安全评价的意义(1) 安全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2) 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宏观控制。(3) 有助于安全投资的合理选择。

8、(4) 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5) 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安全评价的原则:科学性、公正性、合法性和针对性原则。安全评价的原理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基本原理,即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和量变到质变原理风险判别指标风险判别指标(或判别标准)是判别风险大小的依据,是用来衡量系统风险大小以及危险、危害是否可接受的尺度。 无论是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 一定要有判别指标。有了判别指标, 评价者才能判定系统的危险和危害性事高还是低,是否达到了可接受的程度,系统的安全水平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否则,定性、定量评价也就失去了意义。风险判别指标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常用的风险判别指

9、标有安全系数、安全指标或失效概率等。例如,人们熟悉的安全指标有事故频率、财产损失率和死亡概率等。可接受风险是指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的最佳可接受风险程度。显然,可接受风险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人们对危险源的深入了解,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实力的提高而变化。另外需要指出,风险可接受并非说放弃对这类风险的管理,因为低风险随时间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可能升级为高风险。所以应不断对风险进行控制,使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安全评价限制因素(1) 法律意识淡薄(2)评价技术匮乏(3)评价人员的素质和经验安全措施:为了安全生产、防止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发生后的损失,而采取的方法、手段、 规定、制度、

10、技术和做法等.包括: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安全评价的安全对策措施:是要求设计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在建设项目设计、生产经营、管理中采取的消除或减弱危险、 有害因素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在生产全过程中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1) 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2) 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3) 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4) 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5) 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安全对策措施的适应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经济合理性、合法性安全对策措施的制定原则应满足法律法规的要

11、求;当其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生产的要求,其次考虑经济效益应按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措施(直接的、间接的、指示性的、管理的)应按消除危害、预防事故、减弱风险、隔离危害、使用连锁装置和警告的顺序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个人防护安全技术 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实施原则(1)消除;(2)预防;(3)减弱;(4)隔离;(5)联锁;(6)警告安全技术措施一般分为:针对危险的对策措施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电气安全对策措施其他安全对策措施(包括贮运、生产设备设施、机械伤害、高处坠落、

12、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 志等方面) 针对危害的对策措施预防中毒的对策措施;预防缺氧、窒息的对策措施;防尘对策措施;噪声控制措施;振动控 制措施;防辐射(电离辐射)对策措施;防非电离辐射对策措施;防电磁辐射对策措施;高 温作业的防护措施;低温作业、冷水作业防护措施;采暖、通风、照明、采光等方面的对策 措施安全管理对策措施是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将人、设备、物质、环境等涉及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进行整合、完善、优化,以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职业 安全和健康,使已经采取的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得到制度上、组织上、管理上的保证。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对于所有生产经营单位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

13、成部分,是保证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一般包括:(1)建立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其执行(2)完善机构和人员配置一安全岗位、安全主管、专职(兼职)(3)安全员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 -法人、中层、特种作业人员、新员工(4)安全投入与安全设施-资金、装备设施、三同时、隐患整改(5)安全生产的过程控制和管理-特种设备、安全设施、作业环境(6)实施监督与日常检查-检测、检验、督促、检查(7)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培训和教育的四个层面: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特种

14、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安全设施: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危险因素、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及预防、减少、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置(设备)和采取的措施预防事故: 检测、报警设施; 设备安全防护设施; 防爆设施; 作业场所防护设施; 安全警示标志控制事故 泄压和止逆设施; 紧急处理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防止火灾蔓延设施 ;灭火设施;(10)紧急个体处置设施;(11)应急救援设施;(12) 逃生避难设施;(13)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安全生产的过程控制和管理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特种设备的管理;特种作业;警示标志与安全色经常性的检查、监督,是完善和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检查,可以发现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

15、中的危险因素, 以及控制及管理方法是否有效或失控, 以便及时得到整改纠 正,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 20类01物体打击、02车辆伤害、03机械伤害、04起重伤害、05触电、06淹溺、07灼烫、 08火灾、09高处坠落、010坍塌、011冒顶片帮、012透水、013放炮、014火 药爆炸、015瓦斯爆炸、016锅炉爆炸、017容器爆炸、018其它爆炸、019中毒和窒息、020其它伤害安全评价与三同时的关系1) 安全预评价是“三同时”的保证。通过安全预评价,可有效地提高工程安全设计的质量和投产后的安全可靠程度;在设计阶段,必须落实安全预评价所提出的各项措施,切实做到建设项目在设计中的“三同时”。2) 安全现状评价可客观地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水平作出结论,使生产经营单位不仅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性,而且明确如何改进安全状况。从而实现建设项目在施工中的“三同时”。3) 安全验收评价是“三同时”的验证。通过安全验收评价,比照国家有关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