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十一章能力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64098979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5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第十一章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心理学第十一章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心理学第十一章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心理学第十一章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心理学第十一章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第十一章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第十一章能力(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能力,本章重点,1、能力的概述 2、能力的种类 3、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个体差异,安14个月的时候就能写自己的名字,2岁会阅读。5岁时,她抱着一摞百科全书走进教室,使她的幼儿园老师大吃一惊。10岁时她轻而易举地在12个小时内学完了整个高中的代数课程。 比利10岁时才能写自己的名字和数数,但在做加减法习题时有困难,而且不会做乘法。他留过两次级,但仍不能完成那些8岁的同班同学认为很容易的作业。,哪些因素会影响能力?,第一节 能力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 能力表现在活动中,其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生活分不开。 能力有两层涵义:所能(实际能力)、

2、可能(潜能)。 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特征。 能力影响活动的效率。,实例辨析,1、“小王博览管理群书,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让他上任总经理一定会成绩非凡。”(小王一定有管理能力吗?) 2、“小李通晓计算机原理,又有打字技能,解决计算机(软硬件)难题对他来说当属易事。”(小李的能力判断可信吗?) 3、小张从小就表现出较好的观察力,再加上他对绘画的喜爱与刻苦练习,如今在学校的各种绘画活动中他总有很好表现。(小张的很好表现是能力吗?),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a)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的知识) b)程序性知识(“如何做”的知识) c)知识是活动的自我调节机制中一

3、个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也是能力基本结构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2、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a) 操作技能动作是由外显的机体运动来实现的,其动作的对象为物质性的客体,即物体。 b) 心智技能其动作通常是借助于内在的智力操作来实现的,其动作对象为事物的信息,即观念。 c) 由于技能直接控制活动的动作程序的执行,因此是活动的自我调节机制中的又一个组成要素,也是能力结构的基本组成成分。,3、三者的关系 a)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成为能力。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潜力。 b)能力

4、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 c)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4、正确认识三者关系对工作有重要意义 a)不应该仅根据一个人知识的多少去简单的断定这人能力的高低。 b)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知识的掌握,而且要关心他们能力的发展,并促使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c)由于能力不等于知识,人们才有必要研究评定能力的特殊方法,而不能用知识的评定来代替对能力的鉴定。,三、能力、才能和天才 才能指人在完成具体活动时依靠的结合在一起的多种能力。单项能力再突出也不称其为才能。 天才指能力的高度发展。天才往往是多种高度发展的能力的结合,它使人能顺利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某些复杂的活动。天才

5、不是天生的,他的出现有社会因素也有个人因素。,第二节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一、能力的种类 (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他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关系密切。一方面,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特殊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一般能力的发展。,(二)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 创造力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 模仿是

6、创造的前提和基础。人的模仿力和创造力存在个别差异。,(三)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液体能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 它较少的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20岁到达顶峰,30岁以后开始下降。流体能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其个别差异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 晶体能力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 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到25 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认知能力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们一般所讲的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 操作能力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

7、各项活动的能力,如劳动能力、艺术表演能力、体育运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社交能力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判别决策能力、调解纠纷能力、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等。,第二节 能力的结构(一)能力的因素说,1、桑代克的独立因素说(或多因素说) 该理论认为,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包括抽象力、对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对机械问题或选择问题的适应能力。 依此理论,不同能力和不同因素是彼此没有关系的;能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独立的发展。 该理论贡献在于开始系统地对能力进行描述。局限性在于没有认识到各种能力的相关。,2、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 该理论认为人的能力由

8、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组成。 一般因素代表一般能力,是先天遗传的,主要表现在一般性生活活动上。是能力结构的基础和关键。 特殊因素代表特殊能力,只与少数生活有关,是个人在某方面表现的异于别人的能力。 人完成任何一项作业都是G和S两种因素决定的。 该理论对于我们理解能力的结构有重要启发,但它仍有局限,即将二因素绝对对立,没有看到其间的关系。,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通过研究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七种智力成分是: 言语智力阅读、写文章或小说以及日常会话的能力。 逻辑-

9、数学智力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 空间智力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 音乐智力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 身体运动智力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 社交智力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如理解别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 自知智力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二)能力的结构理论,1、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 吉尔福特(Guiford,1967)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物。 举例: 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实验,给你这样一些字母组合:PALN,TWNO,CEIV,OCEM,要求你将它们分别组成熟悉的单词。大家用两分钟的时间来练一下。,这些字母组合可以分别组成: PALNPLAN TWNOT

10、OWN CEIVVICE OCEMCOME 显然,在这个例子中,智力活动的内容为符号,智力操作为认知,智力产品为单元。,2、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英国心理学家阜南(Vernan,1971)继承和发展了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提出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 该理论认为:能力是按层次排列的。(图示见教材) 最高层次:一般因素 第二层次:两大因素群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与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 第三层次:小因素群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 第四层次:特殊因素各种特殊能力,智力情境亚理论 这里的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有目的的适应环境、塑造环境、与选择环境的能力,这

11、些能力统称为情境智力。 如:到达一个环境中,努力的适应环境,并对环境进行塑造以提高自己与环境的和谐程度。 当个体感到自己无法适应某个环境时,会选择另外一种环境。,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是一种以智力活动发生和依赖的场景为导向的理论,目的在于对智力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这较传统的智力理论是一种超越。 其理论尤其是智力的成分亚理论促进了能力测验的发展,有利于人们了解能力的实质,促进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成功智力以智力活动的产品或成果在现实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来评判智力,是继三元智力理论之后对IQ的又一次超越。 同时,成功智力重视元认知能力、个性以及文化因素对智力的影响,强调智力发展的可能性。这为促进个体智

12、力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3、戴斯等人的智力的PASS模型 PASS(Planning-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即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四种认知过程。 这四种认知过程包含三个认知机能系统: (1)注意系统又叫做注意唤醒系统 (2)信息加工系统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 (3)计划系统最高层的统治系统,三个认知机能系统间的关系: 三个机能系统间是一种动态联系,并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图示见下页) 注意系统是基础; 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 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 如:计划需要充分唤醒,注意力要充分集中,个体如何编码、加工信息会受计划功能影响。,

13、三个机能系统的动态联系,计 划 系 统,信 息 加 工 系 统,注 意 - 唤 醒 系 统,PASS模型作为一种新的智力理论,它以对加工过程的分析作为评价智力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它与其他认知派的智力理论一起,标志着智力理论和智力测验的范型转变。 但 PASS模型并非无懈可击,对加工过程中四个最一般的过程作为评定智力的指标似乎过于简单。,第三节 能力的测量,一、一般能力测量 二、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一、一般能力测量 一般能力测验即智力测验(intelligencetest)这是目前世界上普遍流行的一种能力测验。 (一)智力测验的由来 古代:刘勰,注意分配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19世纪:高尔

14、顿,听觉高尔顿笛;视觉高尔顿棒。 系统采用测验法进行智力测验: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1904年始,为法国研究鉴定呆傻儿童的测量工具。 1905:30个项目;1908:第一次修订,58个项目,(二)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1916,斯坦福大学的推孟(Terman)将比奈西蒙量表介绍到美国,并进行了修订,成为斯坦福比奈量表。1937和1960年,该量表又经过修订,成为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的量表之一。 编制:按照年龄组,每个年龄组6个项目。如5岁组6个项目;7岁组也为6个项目。随着年龄组的上升,项目的难度逐渐增加。 内容:绘画、折叠、下定义、判断词义、回忆故事、推理、拼图等。,举例5岁组的题目: 1、画一张

15、缺腿人的画。 2、将一张纸叠成两层,成一三角形。 3、给下列单词下定义:球、帽子、炉子。 4、描一个正方形。 5、辨认两张画片的异同。 6、把两个三角形组成一个正方形。,智商: 智商(IQ)= 100 智龄:智力年龄,决定于个体通过测验项目所属的年龄。 实龄:实际年龄。 由于用智龄与实龄之比来求智商,所以这种智商又称作比率智商。,智龄(MA),实龄(CA),(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三种韦氏量表 成人智力量表(WAIS),16岁以上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 ,616岁 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46岁 分别测量个体的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 改比率智商为离差智商(deviation I

16、Q)。,WAIS-R的结构,言语分量表 知识 理解 算术 类比 数字广度 词汇,操作分量表 数字符号 图形完整 木块设计 图片排列 组装物体,离差智商的原理:智商分数的频率分布,离差智商 离差智商的原理:人的智力按常态分布,离平均分数越远,获得该分数的人越少。因此离差智商就是根据被试在同年龄总体中的相对位置计算出来的智商 。 离差智商公式: IQ10015Z,智力测验的广泛应用,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使用陆军普通分类测验进行大规模智力测验; 随后智力测试在学校管理中迅速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对学生进行分类; 目前,智力测验是心理学应用领域中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之一。,各阶段学习成绩与智商的关系,二、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 特殊能力测验指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度量不同的实践领域所需要的特殊能力。 特殊能力测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而对职业定向指导、安置和选拔从业人员、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能力的儿童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