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640684 上传时间:2017-07-0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园区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物流园区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物流园区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物流园区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物流园区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园区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园区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7.3.1 前言1.1 项目背景SP 港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台、温、闽经济板块连接处,地理位置优越,港口资源丰富,临港产业发展较快,集疏运条件日趋完善,发展前景广阔。SP 港直接经济腹地主要为 A 县、B 及周边县市部分地区 ,是“某海湾次经济圈”的最东端。在新一轮的N 港口群港区总体规划中,明确了 SP 港是 N 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A 地、B 地及周边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的重要地位,应具备运输组织、装卸储存、临港工业、客运等多种功能,逐步发展成为集客货运输、工业开发、海洋渔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港区。然而,目前港也存在航道通航等级低,集疏运条件滞后,码头建

2、设小、多、散、乱,岸线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临港工业、综合物流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港口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相当有限,距离总体规划所要求的战略目标还相去甚远。随着腹地区域经济,尤其是 N 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临港工业的兴起,对港口的综合开发利用和集约化运营的要求日益强烈。1.2 项目宗旨本项目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以提高区域产业群整体竞争力、提升港口服务能力、打造突出特色农渔品牌为目标,在 N 港口群总体规划基础上,规划建设以临港产业和特色农渔产业为重点的 SP 港物流园区,强化 SP 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1.3 项目规划年限考虑到N 港口群总体规划对 SP 港的功能定位,以及 SP

3、港所在区域经济腹地和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特点以及 SP 港规划建设、码头岸线的利用现状,本项目规划研究年限定为 2010 年2050 年,近期规划为 2010 年2020 年,中期规划为 2020 年2030 年,远期规划为 2030 年2050 年。- 2 -1.4 项目规划总体思路本项目依据N 港口群 SP 港区总体规划对 SP 港的定位,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研究 SP 港腹地经济、政策、交通、技术和社会环境等区域发展环境分析入手,结合腹地产业结构、物流市场现状,进行物流园区辐射周边的物流需求分析与物流供给分析,运用适应度函数进行经济腹地的物流需求与供给的适应度分析。在此基础

4、上,基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及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国外物流园区发展经验,分析研究 SP 港物流园区的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针对 SP 港水产品和农产品生产的特色,结合 SP 港总体规划确定物流园区的功能规划,并结合宗地状况进行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在规划方案设计之后,结合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经验,提出 SP 港物流园区开发运营模式,规划信息平台,并对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2 7.3.2 区域发展环境分析2.1 经济环境分析2.1.1 区域经济发展特点B 县以模具、文具、灯具、汽配等为支柱产业,前些年对遍布各乡镇的工业区进行整合,工业发展重心和

5、产业布局重点定位在县城和县城以北的 A 县港底部区域,更接近 N 市,区域经济历来是作为农业、渔业产业来定位发展。A县以针织、造船、电气和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已于 2009 年先期开工建设的地方沿海高速路将于明年建成通车。届时 A 县从交通末端变成了枢纽,融入 N 市半小时交通圈。为此,SP 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全面融入 N 市和杭州湾经济圈,将发展的重心定位在环 A 县港南岸县城以北区域,将区域产业结构定位在发展船舶和石化产业等。目前船舶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今年仍以 30%的增长率产出。但产业发展并不平衡,港区南岸占 3/4 的份额,北岸占 1/4 份额。S 县已形成了

6、以橡胶制品、工艺品和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 3 -船舶等临港产业为后发产业的发展格局。在产业布局上沿海湾一字拉开,布设了核电、火电、石化、造船等产业。S 海湾是个马蹄状的区域,两岸交通很不方便,由于没有大桥连接,虽近在咫尺,有的甚至能看到对岸,却要绕一大圈,从而影响了两地的交往交流。沿湾两岸也没有形成环线沿湾公路,两岸各自处于相对封闭的一个区域。随着地方(沿海)高速公路和海湾大桥的规划建设,拉近了海湾中心区域至 N 市的距离,成为接轨长三角产业带、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最前沿区域,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产业辐射的程度进一步加强。同时,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将进一步趋紧。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

7、景下,海湾地区有大量符合国家土地政策的园地和可围垦的滩涂,以及宝贵的不可多得的岸线资源,这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落户临港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表 2-1 区域主要经济发展指标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指标S 县 A 县 B 县 S 县 A 县 B 县 S 县 A 县 B 县GDP(亿元) 57.84 159.65 161.28 69.27 192.85 194.41 81.89 220.62 217.93一产比重(亿元) 10.68 28.03 17.93 11.48 29.43 20.03 13.82 33.30 22.86二产比重(亿元) 23.9 75.06 90.73

8、30.03 97.24 112.49 35.32 109.73 124.10三产比重(亿元) 23.26 56.56 52.62 27.76 66.18 61.89 32.74 77.58 70.96人均GDP(元) 14039 30213 27443 16637 36346 32811 19466 41359 364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0.07 57.22 46.01 23.52 66.63 53.65 28.17 78.91 66.0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73.84 217.34 253.33 100.98 281.13 329.17 120.37 338.22 361.

9、13进出口额(万美元) 1728 8421 10833 1767 8296 10044 2972 12508 8127出口总额(万美元) 18471 76018 88701 27360 99298 119318 34341 139850 1418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7.28 76.9 72.06 61.67 64.96 81.26 78.32 76.01 78.05- 4 -2008 年区域经济保持良好稳定的增长速度,具有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区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迅速(图 2-3 所示) ,环 S 海湾区域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为进出口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73.84217

10、.34253.33100.98281.13329.17120.37338.22 361.13050100150200250300350400S 县 A 县 B 县200620072008图 2-3 区域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2.1.2 A 县经济发展特点“九五” 、 “十五”以来,A 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 12,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990-2008 年年均 GDP 增长率为 19.44%,远高于国家的平均增长水平。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物流业为主的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同时,物流业的快速提高也加速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提升。从2001-2008 年 A 县出口额增长

11、了 5 倍,进出口额高速增长为 A 县的港口作业提供经济基础。A 县、B 两县已形成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饮料加工、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格局,第二产业比重已上升到 53.3%,与 N 市相比,仅落后 2 个百分点。 A 县拥有丰富的农、渔业资源,一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是 N 市主要的农、渔业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发展,A 县基本形成了涵盖三次产业,块状和规模优势比较明显,在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产业群,主要行业包括海洋渔业、建筑业、针纺织业、滨海旅游业、海鲜餐饮业、海运和造船业等新兴临港型产业。- 5 -渔业是 A 县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水产品加

12、工和贸易、海鲜餐饮及其延生的众多相关服务行业的依托,同时渔业也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准和沿海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渔业经济发展呈现健康态势。A县的渔业生产主要包括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等构成,从上个世界九十年代起,已经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捕捞船队,实现了从传统木质渔船向钢制渔轮的全面更新。A 县建筑业长期以沪、杭、甬等“长三角”地区为重点发展领域,业务范围辐射 20 多个省市,并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建筑大县行列,两家企业跻身全国建筑企业百强行列,并相继成为国内上市建筑企业,目前全县有建筑资质企业 46 家,国家特级企业 3 家,一级企业 6 家。针纺织

13、业是 A 县传统优势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主导产业,二十多年来围绕国际市场变化,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产业日趋成熟,产品由低档次向中高档调整。A 县渔、港、岛、滩等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九五”中期启动旅游开发,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购物娱乐、节庆庆典等多种活动为一体的综合型的经济产业,并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2004 年开始筹建海运和造船业以来,A 县运输企业利用半岛独特的港口区位优势,抓住宏观经济扩张,运力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由民间自发集资、组建的海运和造船企业快速崛起,成为区域新兴主导产业。(5)县经济发展问题分析产业层次提升缓慢:A 县地方

14、经济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在市场需求旺盛时期率先起步,形成规模优势,从生产要素构成看,多为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型及区域资源基础条件较优的行业。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多数行业缺乏高新技术和产业支持,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企业技改能力不足,特色竞争力不强,在高中低的产业梯队中,高精尖企业、产品占比例少,大众化的产品占比例高,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不完善,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部分行业原来的特色优势逐步减弱,企业经营效益处于较低水平或呈下降态势。- 6 -要素制约依然严重:一是高素质的专业、特色人才十分短缺,传统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企业薪酬水平普遍不高,人才队伍很不稳定,外流较多,在知识财富决定竞争胜

15、负的今天,企业对人才的引进、培养、投入还很不够。 二是近年来出现的企业用工成本上升、水资源短缺、工业用地指标不足、房地产价格上涨,运输成本较高等多项因素推进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影响了特色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三是海洋捕捞资源下降,渔业资源保护和传统渔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四是资金紧缺,融资成本较高,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A 县特色经济多数为个体、私营等民营企业,企业扩张的资金多源于企业积累和民间融资,利率水平历来较高,一些农村企业信誉度较低,抵押物评估价低,融资更加困难。品牌建设仍然滞后:近十年来,针纺织、水产品加工、海鲜餐饮、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日趋成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和知名度,但自身品牌建设

16、明显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下。如 A 县针纺织业为 30 余只国际著名服装品牌贴牌生产,但长期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在国际竞争中只赚取廉价的加工费,企业平均利润率在 5%左右。企业经营行为存在短期化现象,没有长远的设想和规划,对产品的质量、商标和品牌建设重视不够,多数经营者局限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高附加值的品牌、名牌产品十分缺乏。管理模式和经营者素质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A 县经济经营市场化程度较高,但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转变缓慢,企业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不能适应现代规模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具体表现为经营者的素质不高,经营观念比较落后;有的不思进取,满足现状,局限于眼前利益,没有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思路;有的单凭经验经营,企业市场风险大,经营不稳定;有的产品销售主要靠地方市场,企业没有营销机构和营销网络,生产经营比较被动。产业配套服务部门不适应主导产业升级需要:产业发展所需的配套服务部门如信息服务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市场中心、行业协会等建设落后,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不能为企业的市场开拓、产品更新、技术改造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