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06(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64056070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9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06(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备战2021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06(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备战2021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06(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备战2021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06(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备战2021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06(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06(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06(解析word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战2021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新课标版)第六模拟(本卷共1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并拥有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B正确;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排除;分封制的对象主要分为王族、功臣和先

2、代贵族,因此C错误;周朝存在时间是前1046年前256年,D排除。故选B。2.“和田马钱”行于公元13世纪的于阗地区(今新疆和田一带),它采用古希腊的打压法制成,圆形无孔无郭,正面钱文是汉文篆体字,背面是马或骆驼的图案并环以佉卢文,以“铢”为计重、记值单位。该钱币的发现,可以证明当时A于阗全面推行中原币制B丝路贸易促进了文明交流C篆体汉字盛行于西域地区D汉朝与欧洲建立了直接联系【答案】B【详解】于阗地区地处丝绸之路要道,成为东西方文明汇聚之所。和田马钱,从其铸造、形貌、币值等信息可以得出,它是中西文明交流的产物,故B正确;这不足以说明于阗全面推行中原币制和篆体汉字盛行于西域地区,故AC错误;材

3、料信息也不足以说明汉朝与欧洲建立了直接联系,故D错误。3.北宋初期的统治者.面对百年战乱造成的满目疮夷的社会肌体,为了尽快医治创伤,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制定了一项“偃武修文”的文化政策。这一政策A促进了社会管理的放松B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增强了解决边患的可能D推动了主流思想的革新【答案】D【详解】材料反映了宋代推行“偃武修文”,即崇文抑武的政策,使文人地位得到上升,文人的创作环境相对宽松,从而推动了儒学吸收佛道理论形成理学,革新了主流思想,故选D;崇文抑武的文化政策,与社会管理的松紧无关,故排除A;崇文抑武的文化政策,对经济重心南移没有作用,故排除B;崇文抑武的政策与解除边患无关,故排除C。4

4、.明洪武十七年,设司礼监,掌纪录御前文字之职。明成祖时,内阁逐渐参与机要,后因获得票拟权而地位日隆。明宣宗时设内书堂,选用内阁成员为教习,教导司礼监太监读书,后设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一变化A标志中央决策权力发生转移B表明司礼监凌驾于内阁之上C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D说明皇帝意在调和双方关系【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的内阁票拟权和司礼监太监的批红权均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C正确;中央的决策权力掌握在君主手中,A排除;BD与材料无关,且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5.1873年到1892年,轮船招商局与英国两家轮船公司四次签订航线营业份额合同,轮船招商局在长江航线份额为38%-55%,北

5、洋航线为37%-60%,上海至宁波、上海至福州航线为50%-55%。这反映了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政府寻求自强求富之路C中外不断加深技术合作D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答案】B【详解】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中后期,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公司签订合同,分割长江航线营业份额,与外国企业竞争,抵御列强经济侵略,体现了清政府寻求自强求富之路,故选B;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而不是洋务运动时期,故排除A;材料未涉及到中外的技术合作,故排除C;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而不是洋务运动时期,故排除D。6.孙中山说,今日之世界,是民权世界,民权世界的到来是进化的必然趋势。并认为人类。

6、顺应进化趋势,以人事速其进行,是谓之革命,我们决不要随天演的变更,定要为人事的变更,其进步方速。孙中山的论述意在A扩大进化论在中国的影响B对国人进行科学启蒙C以社会革命促进时代发展D论证民权主义合理性【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引用进化论说明中国顺应世界形势,进行革命,实现“民权”的必要性,意在以社会革命促进时代发展,C项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不是生物学家,强调进化论的目的不是扩大进化论在中国的影响,A项错误;孙中山强调“以人事”推进民权主义的实现,并非仅为科学启蒙,B项错误;论证民权主义合理性不是孙中山强调“定要为人事的变更”的意图,D项错误。7.下表是1936年

7、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表,它反映了当时中国棉布进口麦粉进口钢铁进口机器进口生铁产量下降20%下降15%增加20%增加20%增加30%A官僚资本急剧膨胀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民族工业日益菱缩D积累了抗战的物质基础【答案】D【详解】从表格数据可知消费类的棉布、麦粉进口下降,而生产型的钢铁、机器、生铁产量增加,结合“1936年”时间要素,可判断此变化受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这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故D项正确;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8.中国共产党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贯给予高度的重视。1958年毛泽东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

8、子要劳动化”的重要指示。这一指示旨在A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B促进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C在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D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1958年毛泽东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的重要指示”,可得出,1958年正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无关,故A项错误;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完成,而材料反映的是1958年的历史,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探索适合中国

9、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D项错误。9.苏格拉底在面临死刑的执行时,其弟子克力同劝他逃离监狱遭到拒绝,苏格拉底说道我们必须考察是否应当这样做。我这个人只听从那经过反思后在我看来是最好的论点,不光是现在,而是一向如此。这反映了苏格拉底A强调个体的自我感受B注重维护公民的权利C秉持理性至上的原则D赞同雅典的法律判决【答案】C【详解】题干所示为苏格拉底在监狱拒绝逃离,并且说道“我们必须考察是否应当这样做”“只听从那经过反思后在我看来是最好的论点”,这反映了他秉持理性至上的态度和原则,C项正确;题干并不是强调个体感受,事实上,苏格拉底反对普罗塔格拉过分强调个人感受的观点,A项不选;B项和题干主旨不符

10、;苏格拉底拒绝逃跑并不能说明他赞同法律判决,D项错误。10.1870年到1913年间,英国资本在海外投资的年均回报率为5.72%,而国内投资的年均回报率是4.60%;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投资回报率要比英国国内高出50%,在加拿大和美国投资的回报率则要高出60%。据此可知,当时英国A国内工业发展面临挑战B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本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D经济地位已被美国取代【答案】A【详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但是在19世纪末,英国发展落后于美国和德国。从资本投资回报率来看,投资于国外明显比投资于国内高,这会导致英国资本外流,使国内工业发展缺乏充足的资本,A正确;这一现象会导

11、致资本外流而非外资流人,排除B;英国政府并没颁布限制资本流动的政策,排除C;1894年美国只是在工业产量超过英国,在金融业、对外贸易等方面尚落后于英国,排除D。11.从1917年到1953年,苏联(俄)的粮食产量从5460万吨增加到8100万吨,同期粮食征购量从180万吨增加到3110万吨。从1918年到1933年,苏联(俄)的食品和食品原料的外贸进口占比从14.8%下降到8.2%。导致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发展实现了粮食自给B集体化提高了农民积极性C受到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D集中力量提升工业化水平【答案】D【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苏联一方面大幅度增加粮食征购量,一方面减少食品进口(增加的应

12、是机器设备进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苏联实现了粮食自给,故A错误;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积极性,故B错误;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未受到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故C错误。12.下图为金砖国家(世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指标占世界比重(%),该图适合用来说明A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B金砖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D发达国家失去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答案】A【详解】由图示数据可知,金砖国家(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各项经济指标占世界比重都有显著增长,尤其是经济贡献率更为突出。这可用来说明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故A正确;数据不能体现金

13、砖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故B错误;材料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无关,故C错误;发达国家依然占世界经济主导地位,故D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材料一1688年政变以来,经过18世纪内阁制度基本形成的阶段,英国议会的地位大为提高,在议会中工业资产阶级要想参与政权管理,就必须取得进入议会的资格。但是,英国议会的选举制度仍然是中世纪时确定的。1815年国会通过的谷物法造成粮食价格提高,生活费用的增加造成劳动力价格上涨,不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182

14、9年英国出现农业歉收,生活恶化的群众积极地投入了斗争,刺激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参与,伯明翰工业家组成以阿特伍德为首的伯明翰政治同盟,明确提出要使工业家和贸易家的代表入选议会。此后,类似组织在其他城市相继成立,议会改革是这些组织活动的主要目标。1830年重新上台掌权的辉格党人提出议会改革法案,1832年6月被议会通过,并经国王批准生效。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二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立宪”,为了促使宪政早日实现,一些鼓吹立宪救国的人开始组建团体,一时间宪政团体纷纷出现。立宪派把建立君主立宪国家作为自己基本的政治追求,因而积极拥护清政府的预备立宪行动。但是,随着清政府预备立宪步骤的展开,立宪派的

15、不满情绪也逐步滋长,1907年9月第一次请愿到1911年12月第四次请愿均以失败告终。特别在第四次请愿活动时,清廷开始采用强硬手段。清廷颁布上谕,称请愿代表“乃无识之徒”,令速送回原籍,不准在京逗留,还令各省严加查办。马敏 彭南生主编中国近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议会改革运动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结果不同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19分)【答案】(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参加政权管理;旧的选举制度存在弊端;国内社会矛盾激化。(6分,任答3点)(2)原因: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政治同盟组织力量的推动;广大群众的参 与;执政党的赞成。(6分,任答3点)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立宪派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群众基础薄弱;清政府的镇压;(4分,任答2点)影响:英国: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选举权;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发展进程;促使了英国民主政治的深入改革。(4分,任答2点)清末:促使立宪派转向革命,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请愿过程中宣传和普及了宪政思想;为推翻清王朝统治打下了群众基础。(3点5分,2点4分)【解析】(1)据材料一“183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