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灭火专项初步设计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640477 上传时间:2017-06-30 格式:DOC 页数:140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灭火专项初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煤矿灭火专项初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煤矿灭火专项初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煤矿灭火专项初步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煤矿灭火专项初步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灭火专项初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灭火专项初步设计(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前 言内蒙古 XX 集团有限公司 XX 煤矿(以下简称 XX 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XX 市 XX 旗 XX 乡 XX 村境内。2005 年自治区进行资源整合时,该矿因资源枯竭被关闭。XX 人民政府以 XX 政函2005385 号文肯定了 XX 集团与 XX 科技大学合作开发煤柱回收技术,XX 煤矿具备了煤柱回收条件。XX 煤矿关闭后,经年透气导致采空区煤柱自燃。2008 年 6 月XX 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制内蒙古 XX 集团有限公司 XX 煤矿煤层自燃火源位置探测报告 。XX 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受该矿委托,为该矿编制了本次灭火专项初步设计。一、目的及必要性火区的存在,造

2、成采空区煤柱自燃的同时排放出的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其它有毒气体,污染了环境,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为消除危害、采出自燃煤柱、减少资源损失、保护环境、创造和谐社会,对该矿采空区灭火工程的实施尤为必要和紧迫。本设计为该火区治理提供合理、有效、安全的灭火方法。二、设计依据(一)设计委托书;(二)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煤田(煤矿)火区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内政字2007234 号) ;(三)XX 人民政府 XX 政函2005385 号文;-2-(四)XX 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 2008 年 6 月提交的内蒙古 XX 集团有限公司 XX 煤矿煤层自燃火源位置探测报告 ;(五) 煤田火灾

3、灭火规范(试行) 能源安保1992952 号;(六) 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 (GB 50197-2005) ;(七) 煤矿安全规程 (2006 版) ;(八)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九)矿方提供的 6-2 煤层关闭时的开采现状图,储量计算图、地形图等。三、设计指导思想(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二)治理环境,造福于民,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安全。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火区治理面积:608348m 2;(二)剥离灭火工程采剥总量:2146.84 万 m3;(三)估算工程总投资为 16778.54 万元;(四

4、)回收工程煤 134.73 万吨;(五)剥离灭火总工期 2 年。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6-2 煤层没有做过资源储量核实工作,这给灭火治理带来了困难,加之活火区是时间的变量,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二)本方案工程量是依据有关部门提供的 1:5000 地形图计-3-算的具体工程量依据实际施工数量为准,工程投资应根据实际工程量进行调整。(三)被关闭的矿井,井巷平面图没有标高,这给采残煤挖火源带来一定的困难。-4-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矿田位置及交通一、位置XX 煤矿位于东胜煤田东南部,XX 旗 XX 乡 XX 村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于 XX 旗 XX 乡 XX 村。二、交通

5、矿区位于 XX 旗 XX 乡 XX 村境内,距 XX 煤矿 1km 处的弓(家塔)边(家壕)公路为该矿的主要运输干线,公路全长21km,直接与包(头)府(谷)公路( 135km 处)相接,南北分别通达陕西大柳塔和东胜。包(头)神(木)铁路位于矿区西 38km。铁路、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第二节 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勘查区位于东胜煤田区域性分水岭“东胜梁”之南侧,区内地形总体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勘查区北部的 CY10 号孔附近,海拔标高为 1393.4m,最低点位于勘查区西部的也来色太沟边,标高为 1304.2m,最大地形标高差为 89.2m,一般地形海拔标高-5-在 132

6、91376m 之间,相对高差为 47m 左右。勘查区属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特征,地形纵横切割,形成梁峁、沟谷。基岩裸露,植被稀少。二、水系勘查区内南北向形成的高地为区内一小型天然分水岭,西南边界处有较大沟谷也来色太沟,区内所有沟谷为束会川支流,为间歇性河流,只在丰雨期间形成短暂洪流,向南汇入束会川后再向南与勃牛川交汇,经陕西省窟野河最终注入黄河。三、气象(一)气温区内属干燥的半沙漠高原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较大,最高气温 35,最低气温-29.8。(二)降水年降水量 198.5709.7mm,且多集中于 7、8、9 三个月,年蒸发量 1850.52660.5mm。日最大降水量 147.9mm,小时

7、最大降水量58.6mm。(三)风春秋两季多风,最大风速 20m/s。(四)冻结期每年 910 月开始结冰,翌年五月初解冻,霜冻期 200 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 1.50m。四、地震烈度-6-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 0.05g,比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 对照烈度为 6 度。第三节 火区地质及煤层一、区域地层东胜煤田地层沉积序列与华北石炭二叠纪各煤田基本相似,地层区划属于华北地层区、XX 地层分区。区内地层由老至新有:上三叠统延长组(T 3y) 、中下侏罗统延安组(J 1-2y) 、中侏罗统直罗组(J 2z) 、安定组(J

8、 2a) 、上侏罗下白垩统志丹群(J 3-K1zh) 、第三系(N 2) 、第四系马兰组(Q 3m)黄土层、第四系(Q 4) 。其区域地层特征见表 1-3-1:区域地层表。二、区域构造东胜煤田位于 XX 台向斜东胜隆起之东南边缘地带基本构造形态表现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 N25W,倾向 S65W,倾角 13,具有宽缓的波状起伏,断层不发育。三、 矿区地层根据矿区出露及钻孔揭露,地层由老至新为: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 3y) ,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 1-2y) ,第三系上新统(N 2)及第四系(Q) 。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7-表 1-3-1 东胜煤田区域地层表系 统 组 厚度(m) 最小最大

9、岩 性 描 述全新统 (Q4) 为源泊相沉积层、冲洪积层和风积层第四系 上更新统 马兰组(Q3m)068.24 浅黄色含砂黄土,含钙质结核,具柱状节理。不整合于一切地层之上。第三系上新统 (N2) 010.14上部为红色、土黄色粘土及其胶结疏松的砂质泥岩,下部为灰黄、棕红、绿黄色砂岩、砾岩,夹有砂岩透镜体。不整合于一切老地层之上。白垩系下统 志丹群 K1zh 30230浅灰、灰绿、棕红、灰紫色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细砾岩、中夹薄层钙质细砂岩。斜层理发育,下部觉见大型交错层理。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安定组(J2a) 1080浅灰、灰绿、黄紫褐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砂岩。

10、含钙质结核。中统直罗组(J2z) 1278灰白、灰黄、灰绿、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下部夹薄煤层及油页岩,含 1 煤组。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中下统 延安组(J1-2y) 78247灰-灰白色砂岩,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含 2、3、4、5、6、7 煤组。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侏罗系下统 富县组(J1f) 110上部为浅黄、灰绿、紫红色泥岩,夹砂岩。下部以砂岩为主,局部为砂岩与泥岩互层,底部为浅黄色砾岩。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三叠系上统 延长组(T3y) 35312黄、灰绿、紫、灰黑色块状中粗砂岩。夹灰黑、灰绿色泥岩和煤线。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11、8-下统 二马营组(T2er) 87367 以灰绿色含砂砾岩、砾岩、紫色泥岩、粉 砂岩为主。(一)上三叠统延安组 为含煤层地层基底。出露在哈拉界沟以北勃牛川,暖水川东侧及其各主要支沟两侧。岩性组合为一套灰绿色中粗粒砂岩,局部地段为含砾砂岩,夹绿色薄层状砂质泥岩和粉砂岩。出露厚度在 1040m 之间。普通发育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是延安组的一个显著沉积特征。结合区域性的沉积规律,说明本区延安组仍是典型区流河沉积体系。(二)中下侏罗统延安组 为区内含煤地质层。在暖水川,勃牛川东缘及枝状沟谷两侧广泛出露,在 XX 以南由于大面积风沙覆盖,仅零星出露。岩性组合为一套浅灰色细砂岩,少量中细砂岩,灰色至深灰

12、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黑色煤层,含有少量的钙质沙泥岩。据地表地质填图及钻探控制,北部仅残存一段岩,向南残存厚度增大,出现二段岩,最多含 4,5,6 三个煤组。据 10 个钻孔统计,延安组残存厚度 81.70112.01m,且北薄南厚,西薄东厚。与下伏地层延安组假整合接触。(三)第三系上新统 东部坝梁一带广泛分布。岩性组合为一套浅红色砂质泥岩和泥岩,含有丰富的呈层状发育的钙质结构。基本处于未完全固结成岩的较疏松状态,在局部地段与黄土有相似特征。由于沉积后期剥蚀改造作用的强弱差异,出露范围及现存厚度变化均比较大。就钻探控制情况及地表地质填图成果来看,从几米至数十米。靠东部坝梁一带出露地段连续性

13、好,厚度也比较大。与下伏-9-地层延安组不整合接触。(四)第四系 按成因可分为风积砂,冲洪积物,残坡积物及少量次生黄土。第四系地层厚度变化比较大,据钻探结果为 0.4571.04m。不整合于一切下伏地层之上。四、矿区地质构造井田位于东胜煤田南部,其构造形态为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据地面产状测量结果,倾向一般为 245左右,倾角 13,以 6-2 煤层底板等高线来看,沿煤层走向发育有较宽缓的波状起伏,未发现有明显的断层和褶皱,亦无岩浆侵入活动,井田内构造属简单。根据以上资料,本区构造复杂程度确定为简单类型,即类型。五、含煤地层煤层及煤质(一)含煤地层本煤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 12y

14、) ,其含煤岩系主要由陆缘碎屑岩组成的陆相沉积地层,沉积环境为泥炭沼泽相和湖泊相为主的大型内陆盆地。本区含煤地层上部剥蚀,下部残存。含有 6、5、4 三个煤组,共含煤 114 层,一般含煤 36 层。其中可计算的煤层有 5 层。其中 6-2 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其余均为局部可采煤层。煤层总厚 2.6511.76m,一般为 68m。可采含煤系数为 13.76%。煤层稳定程度为较稳定类型。(二)煤层-10-区内共有可采煤层为 6-2。4-1、4-2 上 和 4-2 煤层可采范围极有限且区段上的完整性被沟谷切割破坏,为不稳定煤层。煤层仅发育在乌兰不拉沟以北,自北向南厚度逐渐变薄至湮灭,厚度比较稳定,

15、可采范围小,为不稳定煤层。6-2 煤层在详查区内为稳定煤层。各可采煤层发育特征如下:1、4-1 煤层:分布在普查勘探区南部,内部剥蚀作用强烈,残存范围极有限。钻探控制见煤点 6 个,仅 4 个点达到可采厚度。煤厚 0.42.71m,平均 1.82m。可采煤厚 1.752.19m,平均 1.98m。一般含 34 层夹矸,夹矸岩性为砂质泥岩。与 4-2 煤层间距平均13.89m,变化不大。顶板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底板岩性为粉砂岩及砂质泥岩。2、4-2 上 煤层:分布在普查区南部中段,厚 0.541.50m,平均0.89m。可采厚度 0.951.50m,平均 1.14m。煤层厚度变化不大,一般为单一无

16、结构煤层,个别点有一层夹矸。顶层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3、4-2 煤层:与 4-2 上 煤层分布范围大致相同,煤厚0.261.43m,平均 0.98m。可采煤厚 0.831.43m。平均 1.20m。不含夹矸,结构简单。顶底板均为砂质泥岩为主。4-2 上 煤层与 4-2 煤层在 b12、b16、b21 和 b26 一带层间距小于0.80m,即两层煤在该地段合并为一层煤。向西随层间距加大,逐渐分开为两层独立煤层,层间距的变化规律经露头追索及钻探控制非常明显。4-2 煤层与 6-2 煤层间距为 67.01m,比较稳定,间距变化-11-不大,即 4-2 煤层层位亦比较稳定。4、6-2 上 煤层:分布在普查区北部 b4-b5-b8-b10 一线及其以北地段。切割强烈的枝状沟谷破坏了该煤层在地段上的完整性,就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