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师爱铸就师德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64043196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师爱铸就师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用师爱铸就师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用师爱铸就师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用师爱铸就师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用师爱铸就师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师爱铸就师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师爱铸就师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师爱铸就师德 济源市太行路学校 王方强提起师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我认为,要谈师德,首先必谈师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生命质地,一种本真人性的流露。教师只有有“爱”做底色,教师的职业道德才会有生命的根基,才会有人性的温度,而不再是生硬的概念和条文。自古以来,教师被冠以“园丁”“春蚕”“灯塔”“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美丽花环的圈子里,哪一个不需要教师无私地奉献爱呢?母爱是伟大的,父爱是严厉的,唯有教师的爱是大度的。说其大度,是因为教师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今天的教师不仅对知识负责、对学生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其工作性质具有特殊性。“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

2、声辛劳多。”从教以来,我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一,师爱是锻造师德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为师者,首先必有师爱。师爱,是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理性共同点燃的明灯,给人以温暖,也给人以光明。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亲而不狎,严而不厉”。我是一名小学老师,记得刚为人师的第一天,我带着几分喜悦,几分恐惧走进了所任教的班级小学三年级一班,孩子们见了我欢蹦乱跳,高兴得不得了,好象是用这种方式欢迎我这位陌生的老师,走进教室,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相互介绍着:“我叫家住

3、家中几口人,他叫家住”面对着他们稚嫩而又充满灵气的笑脸,我仿佛被他们童化了,我开始思量着用怎样的方式和他们相处,又怎样才能让他们接受我这位新来的老师。我的第一节课上,我放下老师的架子,决定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走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交谈,气氛很融洽,学生们言语清晰,使我感动。但我却发现有一个女孩,她显得很沉闷,言语不多,双眸间显露出失望,自卑的神色,我便主动走进她,和她交流。他不敢和我说话,只是躲躲闪闪。这时,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她,显得异常兴奋,还没等我开口,他们便唧唧喳喳的说开了,“她是傻子”“她什么也不会,不会写字,不会做作业”听着这些话语,我的心理很不是滋味。后来知道,他叫小丽,家住农村她

4、生活在这样一种受讥讽、受嘲笑的班级环境里,对她,对己都是一种影响。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怎能快乐?顿时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涌上心头,我要改变她,我要为她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让她快乐、自信、健康地成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便主动找她谈话,了解她的情况,原来小丽天生性格内向,家境贫寒,又加上父母关系紧张,从小她就在自卑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也就形成了她孤僻、沉闷的性格特点。我就鼓励她自信起来,每天保证和她谈话一次,询问她的生活状况,并取得和家长的联系,进行家访,逐步让她树立起上学的信心,并且想办法鼓励其他同学帮助她,给他们讲述名人助人为乐的故事,以便影响他们,此后学生也不再讽刺她,她便不断燃起了自信的勇气

5、,能够和同学们快乐相处,终于在课堂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一节语文课上,我竟然发现她很不情愿地举起了手,我眼睛一亮,叫起了她,她开始还有些畏惧,我和同学们投去了鼓励的目光,并一起为她鼓掌,她终于开口读书了,教室很静,唯有她读书的声音和大家心跳的感觉,纵然她读书的声音还很低,但这也是她零的突破。从此以后,几乎每节课都想叫她起来,同学们也都为她投去了信任、鼓励的目光,这位同学终于幸福地生活在班级里,现在已成为班级里最亮的一颗星。她的变化,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师一颗信任、宽容、理解的爱心,终能燃起学生心中那团星火。虽然她还稚嫩,她还有诸多问题,但是她能幸福快乐地成长,已是我们做教师的最大的欣慰,我将用自

6、己一颗宽宏大量的爱心去接纳所有的孩子,愿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前苏联霍姆林斯基在怎样爱孩子一文中揭示了师爱的本质特征。他说,师爱“不是那种缺乏高尚生活哲理而往往对孩子十分有害的本能的爱”,而是“由于深刻了解人,由于知道一个人的一切长短而激发出来的明智的、人的爱;是能防止轻率行径,并激励人行为诚实高尚的爱;是能教导人生活的爱”。有了师爱做前提,师德的光芒会照射的更广,更远。二,师爱是锤炼师德的核心。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其工作对象是人,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这就更要求教师用师爱锤炼自己的师德。前苏联伟大的理论家、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

7、育孩子。”试看作家三毛和席慕容的教育历程,三毛是一位才女,上学的时候,作文很好而数学极差,几次考试都不及格。为了对得起父母和老师,她硬是将数学题死背下来,三次小考,数学都得了满分。可数学老师认为是她作弊,生性倔强的她直言不讳地对老师说:“作弊,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我。”结果气急败坏的老师单独发给她一张根本没学过的方程式试题,让她当场吃了鸭蛋。之后,又拿蘸了墨汁的毛笔,在她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并让她转身给全班看。接着,还让她去大楼的走廊上走一圈。而席慕容则和她有着不同的经历,席慕容读初中时,国文出奇的好,曾在年级的国文阅读检测中得过第一名,但数学相当糟糕,面对数学

8、课本,就像面对天书,数学老师教的东西,她没一样能懂。她戏称自己是天生的“数学盲”。初三时,数学要补考才能参加毕业考试,面对这样的难题,她同样采用死背的方式,将一本几何从头背到尾,在最后一节数学课上,老师给了几道题,让学生演算,她却成了班里最可怜的人,只好把标准答案给她,结果她考过关了,顺利毕业。两位女作家都是我深爱的作家,其人生经历却不尽相同,与其上学的经历不无关系。三毛是不幸的,遇到的是一位看重成绩而忽视人格的、具有强烈的权威意识的数学老师,而席慕容遇到的数学老师并没有因为她在数学方面的不足而全盘否定,于不动声色中放了她一马,让她有条件在更适合自己的领域里振翅高飞。教师热爱学生是做好本质工作

9、的力量源泉,更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师爱感动了学生,学生的感情大门才会敞开,这时便是教育的最佳契机。席慕容正是受到了老师这种无私的爱,所以所作对生命充满眷恋,对人生充满信心。这是教师工作中所显露不出来的,也正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的爱是无私的,是大度的,对一切学生平等对待。尤其是教师所表现对差生的爱,更是伟大,更是师德的魅力所在。任何一位教师不可能不面对差生,做差生的工作更应以爱为先导,对他们表现出莫大的关怀、信任和期望,这是推动差生求真向善的内在精神力量,也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首要任务。教师时时处处都在有意无意地做着学生的人格楷模,学生不仅学习教师的知识,也在学习教师如何做人。教师热爱真理

10、,友善待人,博爱“众生”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相应情感的形成都将产生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面对社会的心态。教师只有爱事业、爱学生,才能教学生爱社会、爱他人。所以,教师拥有博大的师爱,正是我们锤炼师德的核心所在。三,师爱是提升师德的保证。真正的师德应是师爱,大爱。大爱无声,大爱无语。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别林斯基则认为“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把爱洒向全体学生。 师德正是有了师爱,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彰显出师德的永恒魅力。有了师爱的师德,是教师一

11、生永恒的追求,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升华。四川地震中的谭千秋老师,正是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大爱无声的美丽乐章。在5月12日那天,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德阳市东汽中学老师谭千秋像往常一样,在教室里上课,他正讲得起劲时,房子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地震!谭千秋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上跑。房子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还有四位同学已没办法冲出去了,谭千秋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盖着四个学生。轰轰轰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 5月13日22时12分,谭千秋终于被找到

12、。眼前的一幕,让所有在场的人为之落泪。“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他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是他这一生永远忘不掉的。“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回忆当时的情景,获救的学生神情仍然紧张。 这是发生在四川汶川这场突如其来的8.0级大地震中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谭千秋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地震前一天,他还给小女儿买了两双鞋子、一条裤子,妻子问丈夫为什么一下子买了这么多,谁知,这似乎就预示了阴阳永隔。为了4个学生的生命

13、,谭千秋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什么是为人之师,什么是为师之道。他那在突发灾难来临时的瞬间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们心中永不倒塌的丰碑!这是师德,这是师德的境界。虽然牺牲,但是精神伟大。我们不倡导教师无畏的牺牲,但是在师生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为师者能挺身而出,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心中想到的只有学生,唯独没有自己。正是这一颗颗饱含人间挚爱的心,树立了一座座用师爱捍卫起来的师德丰碑。教师,教书育人者。曾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著称。向学生奉献爱心,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做个老师容易,做个好老师更难,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理论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锤炼师德,在大爱中执着地追求为师的最高境界。不仅要做到让学生产生亲近感,感受到“老师疼我、喜欢我、老师对我好”,感觉安全、温暖的低层次的师爱。更要做到对学生理解、尊重,感受到“这个老师懂我、贴心,他知道我在想什么,他支持我的想法和做法”的高层次的师爱。进而做到对学生有所期待,十分在乎学生的进步发展与未来前途,能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学生的前途未来融为一体,从而收获真正的“教师情结”的更高层次的师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