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1月适应性演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64035372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1月适应性演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1月适应性演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1月适应性演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1月适应性演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1月适应性演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记载,郑国子产对晋人说,西周时期“天子之地一圻(方千里),列国一同(方百里)”,而“今大国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子产所说“今大国数圻”的原因可能是A.周天子的再次分封B.对周边荒地的开拓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通过战争兼并土地2下表所示为老子、墨子和孟子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言论出处“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子道德经“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2、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墨子兼爱中“鳏、寡、独、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孟子梁惠王下A无为而治思想 B社会和谐思想 C民贵君轻思想 D兼爱非攻思想3.秦始皇从统一的第二年起至去世前,十年间五次巡行全国,最长的第五次巡行费时七个月,四次到达碣石(今河北昌黎)离宫,在琅琊台刻石上留下了“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的颂词。秦始皇的出巡A.耗费民力导致秦朝灭亡B.宣扬权威巩固统一局面C.深入民间了解民生疾苦D.御驾亲征收复东方失地4.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在全国设立铁官49处,垄断铁器的生产与买卖。时人评论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盐铁价贵

3、,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材料认为,盐铁官营A.阻滞了铁农具的推广运用B.促进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C.造成了官府管理的不方便D.推动了盐铁的生产与买卖5.欧阳修编撰的新唐书云:“夫恶危乱而欲安全者,庸君常主之能知,至于措置之失,则所谓困天下以养乱也。唐之置兵,既外柄以授人,而末大本小。”鉴于唐朝的上述问题,北宋初年统治者地方赋税交由中央来掌控 实行将兵法,加强军队训练派文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削弱地方的军队,充实禁军A.B.C.D.6.据学者统计,从晋书到唐书等官修正史,其“列传”中大量记载了家族谱系,而宋史以后历代正史的“列传”部分,多为高级官僚的履历书,少有家族的叙述。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

4、因是A.重文轻武的风气B.加强官员考核C.修史体例的改变D.官员的平民化7.右图是一部史学著作儒家统治的时代的部分目录。这部著作的副标题应该是A.东汉的衰落B.南北朝的对立 C.宋的转型D.元的统一81872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共征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籍贯分布见下表。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籍贯广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人数84218421百分比%7017.56.73.31.70.8A.洋务派重视引进国外思想 B.社会开放程度影响教育发展C.留学成为救国的重要途径 D.学习外国教育成为社会共识9下表为百日维新之前提出的各类变法方案。时间人物变法要求1897年12月16日严修奏请设经济专科

5、折1898年1月17日荣禄参酌中外兵制设立武备特科1898年1月27日严复拟上皇帝书1898年1月28日康有为请大誓臣工开制度局革旧图新以存国祚折1898年2月10日伍廷芳奏请变通成法折1898年5月22日张謇农工商标本急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变法措施已在全国推行B.朝廷鼓励官民上书言事C.维新变法形势不断发展D.军事改革成为变法重点10右图是1953年至1956年人民日报中“独立自主”一词的使用频率。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外交走出国门呈现新姿态 B因国际形势调整发展模式C民众舆论引导了外交政策 D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1.1952年中国成立对外贸易部,国家制定对外贸易的指令性计划,一切外贸

6、活动必须按照指令性计划进行。到1985年,只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令性计划出口,国家只下达这些产品的总出口指标,其余产品全由市场决定。这表明我国A.经济改革思想的高度统一 B.全面启动城市经济改革C.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途径121978年12月 13日,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1992年中共中央下发了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B深化了政治体制改革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冲破了传统思想樊篱13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苏联粮食产量统计表。由此可知此时期苏联时间(年)195319541955

7、195619571958产量(万吨)8520856010370125001026013470A新经济政策的成效显著 B粮食产量保持连续增长C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D农业落后状况得以扭转14古巴危机和平解决之后,催生了一些限制核武器的协定。这些史实可以说明冷战时间名称1963年控制核武器试验的协定1967年禁止外空核武器的协定、拉美无核区的协定1968年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的条约1971年海底禁止核武器的协定、禁止使用生物武器的协定A导致国际关系紧张 B利于科技发展C对抗中存在缓和 D加剧军备竞赛15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图。它反映了美国A科技发展推动就业率

8、提高 B经济结构存在严重失衡C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变革 D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变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5分。第16、17题为必考题,共31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8题为选做题,共12分,考生只需选取其中两题作答。(一)必考题:共31分。16(16分)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 台湾“国史”馆编,蒋中正总统档案(目录节选):九月:一、通电宣言要求戒除内战,以拯灾黎而救中华。二、研究日寇侵略计划。三、回京报告剿匪及水灾情形,并表示和平救灾之意见五、“九一八”日寇侵占东三省。六、国联调停日寇侵略无效。七、书立遗嘱,决心抗日。八、“反动各派”乘国难煽动民心,扰乱社会。九、各地学生不断来京

9、请愿,得精诚感召,皆听训回校;“反动派”欲以惨案谋乱,卒未得逞。十月:一、对粤方决定三个原则,以期统一共御外辱。二、决定西北为政府之第二根据地,以利抗战与建设。三、决定如上海再被侵,即起抗战六、讲演拥护公理,抗御强权十二、日寇不遵国联决议。十一月:一、向国联声明中国在军事占领之压迫下,绝对不允开始谈判。二、溥仪被日寇胁组伪政府。三、日寇进犯黑(龙江)省。七、通过国家建设、边区建设、国民生计、国民教育,及对日寇侵略暴行等要案。摘编自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12民国二十年九月至十一月完成下列要求: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20世纪30年代时局变化的史料价值。(16分)17. (15分)阅读

10、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 从17世纪初开始,东印度公司的商人就开始对充满异国情调的布料感到好奇,特别喜欢印花棉布。起初,棉布进入英国市场用作地毯、窗帘、挂毯等装饰。后来,印花棉布逐渐被英国人喜爱,成为最时尚的服饰材料。印花棉布的进口量从17世纪30年代每年进口1万匹,増加到17世纪末的125万匹。这相当于所有的男人、女人、小孩都有14码布。仅1684年就有上百万匹棉布被运输到英格兰。17世纪末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棉布贸易要占进口总额的60%-70%。1719年,一个作者这样描述英国人的服饰:“所有卑微的人,包括奴仆都穿上了棉布服饰。”由于毛纺织商人不断向议会请愿,从17世纪末期开始,议会多次通

11、过法案,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花棉布,并严禁使用彩色印花棉布,但收效甚微。议会没能有效地抑制英国人消费棉布的热潮,也不能有效阻止毛纺织业的衰退,反而进一步刺激了英国本土棉纺织业的发展,为英国本土仿制印度棉布创造了条件。摘编自王洪斌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与社会变迁完成下列要求:根据材料,指出从17至18世纪棉布的进口给英国带来的变化,并对上述变化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15分)(二)选做题:共24分。本大题有四道题,考生可任选其中两题作答。18选做题【A】(12分)解决土地问题是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财源的关键,成为明治维新后新政权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 从1870

12、年到1872年,日本政府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了统一的土地税,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清丈土地并发给土地执照,等等。这些措施不但有助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实行地税改革固然瓦解了封建领主的庄园经济,但农民并没有得到自由和土地。广大农民的贫困化,使国内市场极度狭小,资本主义积累受到很大限制。加上日本资源贫乏,使日本资本主义经济从原始积累时期起就极大地依赖国外市场,从而使之产生了强烈的对外扩张欲。其次,明治政府在地税改革后,以高额地税源源不断地充实和扩大政府财源,使其有充裕的资金来扶植国有企业,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摘编自徐康明日本近代天皇制军国

13、主义的确立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指出明治政府“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并概括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特点。(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改革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6分)19. 选做题【B】(12分)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 1683年,康熙帝派施琅率领水师击败郑氏集团,进驻台湾。台湾“百姓壶浆相继于路,海兵皆预制清朝旗号以迎王师。”随后,在台湾问题的处理上,朝野之间意见分歧。施琅力排众议,主张坚守台湾。他认为台湾是“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而且“野沃土膏,物产利溥。”特别是他很有远见地意识到若弃而不守,西方殖民主义者必利用台湾,“窃窥边场,逼进民庭,乃种祸后来,沿海诸省断难晏然”,遗患后世。因此,他认为台湾“即为不毛之荒壤,必借内地挽转运輸,亦断断乎其不可弃。”在他的坚持下,康熙帝始决定坚守台湾,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隶属福建省。台湾、厦门合派一道员管辖。台湾重新统一于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管辖。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完成下列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述评施琅对统一台湾的贡献。(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高三适应性演练模拟试题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BB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