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权立法应继续坚持物权法定原则》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63993885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物权立法应继续坚持物权法定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国物权立法应继续坚持物权法定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国物权立法应继续坚持物权法定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国物权立法应继续坚持物权法定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国物权立法应继续坚持物权法定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物权立法应继续坚持物权法定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物权立法应继续坚持物权法定原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物权立法应继续坚持物权法定原则摘 要关于物权法定原则,似乎是一 直以来都没有太大争议的议题, 查了相关的 资料才发现,在这个领域也有不少的争论。 关于我国的物权立法是否应该放弃物权法 定原则,以及在坚持物权法定原则的大框架 下如何确定其基本涵义, 这都是争论的焦点。 本文从反方面出发,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虽然物权法定原则受到了很多的挑战, 但是这项原则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的物权立法中仍然有采用的必要。关键词物权法定,困境,僵化,绝对 权,价值,契约自由所谓物权法定原则,是指物权的种类和 内容由法律统一的规定, 不允许根据当事人 的意思自由创设。1依通说,物权法定原 则系出于

2、物权之绝对权、支配权之品格。随 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权法定原则的局限性 引起了很多学者的争论。笔者认为,虽然物权法定原则确实有其僵化的一面,但不能因为其僵化而彻底否定了该项原则存在的必 要性。物权法定原则是在罗马法中就已经确 立的法律原则,对于实质意义上的物权,法 律均规定了明确的权利类型和取得方式,非以法定方式取得这些物权,法律不予保护。一、物权法定原则的困境众所周知,成文法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 定的滞后性。而物权法定原则也具有其本身 的僵化性,所以这两者的结合必然存在与现 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正如梅因所说“社会的 需要和社会的意识常常是或多或少的走在 法律的前面,我们常常可能非常接近地达到 他

3、们之间缺口的结合处, 但永远存在的趋势 是要把这缺口重新打开, 因为法律是稳定的, 而我们所谈到的社会是进步的。”世间万事 万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新的物权类型 不断产生,另一方面旧有的物权类型也在不 断消亡。世界各国的物权立法都遇到了新的 物权与旧的物权相互碰撞的情况,像所有权保留、最局额担保等新的物权类型在现实生 活中不断产生,如何处理这些新的物权类型 的效力便成了一大问题,如果固守物权法定 原则,这一新的物权类型得不到承认和保护, 而物权的存在本来就是基于人类社会的生 活需要而产生的,这样就必然产生了矛盾, 社会的发展的物权法定原则的滞后性的矛 盾。所以学者界便出现了许多反对物权法定

4、原则的学说。二、对反对观点的分析笔者统计了一下主张我国物权立法应放弃物权法定原则的观点, 他们的理由主要 有三:一是物权法定原则过于僵化,与现实 脱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是认为物权法定原则是概念法学派的产 物,具有一些比较偏激的观点,如强调法律 体系本身具有“逻辑的完足性”,否认法律 有漏洞存在,否定司法活动的造法功能。他 们认为概念法学表现在物权法定上就是要 求所有的物权种类、内容均由国家制定法制 定,甚至他们得出了结论认为罗马法中根本 就没有物权法定的规定,那只不过是概念法 学派的提法。三是我国一直没有成文的物权 法甚至民法典,那些如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的概念从何而

5、来?首先来看理由一,物权法定原则所具有 的僵化、封闭的弊病,从它产生的那一刻开 始,就一直伴随着它。这并不是一年两年或 者几十年的事情,从罗马人创立了这项原则 以来,它的弊病就自始存在。但是,它还是 生命长青地沿用到了现在, 这至少在某个程 度上说明,物权法定原则确立的意义远远大 于它的不足。所谓“瑕不掩瑜”,任何事物 都不可能完美,我们不能抓住问题哪怕仅仅 是一个小问题就把它无限制的撕裂,使它的疮口越来越大,以至于人为的制造麻烦。在 一项事物给我们带来的利益大于它所带来 的不利时,我们就不应该再挑剔甚至否定它。 不然我们永远是在挑剔、在选择,而没有进 步,只有一个一个的淘汰制度,这样我们永

6、远不可能有进步,只能在原地打转。其次来看理由二,有观点认为物权法定 原则仅凭学者对立法的猜测而认定,是概念法学的产物。其实这个观点在笔者看来显得 有些牵强。所谓法学是一门学问,没有学者 的研究怎么能称之为学问?学者经过分析各国的立法例然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个思维严谨的推理过程,而绝不是对立法的简 单猜测。不能这样不负责任的就说概念法学 派的学者就是很简单的对法条进行主观的、 任意的猜测,这是对他们的功劳的否定。在 这里笔者无意要复辟概念法学,只是正如之 前所言,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抓住 事物好的一方面为我所用,所谓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何乐而不为?最后一个理由认为我国一直没有成文 物权法

7、以及民法典,这个法定的“法”究竟 从何而来?物权虽然一直没有成文立法,但是关于它的理论研究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而且笔者认为,这里的“法”不能狭义的理 解为民法典、物权法典,而应涵括了所有涉 及到物权内容的相关法律。三、物权法定原则的必然性物权法定作为一项基本法律原则,对社 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法学家对该原 则的功能和必要性都有自己的看法。梁慧星、 陈华彬编着的物权法中,认为物权法定 的主要功能有:发挥物之经济效用;保障完 全的契约自由;交易安全与便捷之需要;整 理旧物权。王泽鉴民法物权中,提出物 权法定原则的物尽其用、交易安全与便捷、 整理旧物权适应社会需要的功能。综括各家学者的论述,笔

8、者认为物权法 定原则制定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体现出来物权制度是和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紧 密相关的。如果允许物权任意创设,任意创设物权 的人必然会对他人享有的所有权产生种种 限制或者是负担,这样对于保护物权人的利 益是非常不利的。物权的创设主要源自于土 地所有制。我国的土地资源是属于国家所有 和集体所有的,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 制度,如果取消了物权法定原则,整个土地 制度体系的根基将不复存在, 从而导致该体 系的土崩瓦解。我国是实行的社会主义公有 制,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国有和集体所有是和 社会主义公有制紧密联系、唇齿相依的。如 果我国的土地制度完全崩溃, 对我国经济体 制的冲击之大不言而

9、喻。体现法律的价值。法律是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 近代以来, 民法一直极力抨卫主体人格的独立和自由, 高扬人权旗帜,尊重个人权利,将人的财产 和人格尊严紧密联系。 传统民法有一句很经 典的谚语:“无财产,无人格。”在民法的 视角领域,财产权是一个人人身权的延伸, 如果侵犯了主体的财产权也就是侵犯了主 体的人格尊严。同时,民法讲究个人主义, 物权法定主义就是从满足了这个要求,明确规定了物权的种类和内容, 使物权法律关系 明确化,这样就很好的保护了物权所有人的 财产利益,从而体现了民法的价值。如果取 消物权法定,任何一个第三人可以随意对权 利人的财产进行处分,这样就是对所有人权 利的践踏,这是与民法

10、的基本理念相对立的。保障完全的契约自由。契约自由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也是民法 的基本原则之一。保障契约自由,防止强行 法对私的交易秩序的介入,这就需要预先确 定交易的物权的内容。 在不采纳物权法定的 情形,为防止在一物上任意创设不相容的数 个物权,对合同进行外部的控制是不可避免 的,从而只能导致合同自由被否定的结局。 因此,只有坚持物权法定原则,才能使合同 自由得以实现。为物权的公示制度奠定基础。物权不同于债权,它是一种绝对权、对 世权,而债权只是一种相对权。债权的内容 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达成合意即可,因为只在 该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 所以它的公示 要求不高甚至几乎没有, 只要交易的双方明

11、确交易的内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就非 常明了。但是物权则不同,它是特定物归属 于特定主体的权利,除了该权利人,其他的 人均是义务人,均负有不得侵犯该项物权的义务。 所以作 为物权,是很有公示的必要的。只有将物权 加以公示,使人人得以知晓该项权利内容, 才可以要求他人不得侵犯该项权利。公示的前提则是必须将物权的内容明确化,如果不 明确,何来公示?公示什么?当然,从可能 性上考虑,这种对物权内容的明确显然不是针对个案的。只有将物权予以归类体系化, 然后进行公示,这才是有可操作性的。因此 将物权的种类和内容进行限定,对公示制度的可行性无疑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举例而言, 在不动产领域,各项权利纷繁复杂

12、,如果逐 一进行登记,这将会造成多么复杂混乱的场 面。而通过物权法定,则使公示制度得以完 满确立并且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公 示的手段目前在我国而言也只有登记和交 付,在不动产领域则只有登记,如果没有物 权法定,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由的去创设物权, 这样人为的加大登记的难度显然是不明智 的。降低交易的成本,保障交易的安全与快 捷。在市场交易的谈判中, 谈判者的权利明 确,他们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谈判者的权 利模糊,他们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小。各方的 权利明确界定,可以使谈判者了解自己在法 律中的地位和风险。因而确定一个明确又简 单的所有权规则,成为财产法的中心目标。 一般来讲,对交易双方造成障碍的

13、,可以归 纳为三种费用:信息传递费用、监督费用及 对策费用。财产法正是通过减少费用,从而 有助于私人协议的达成,这就是规范的科斯 定理:建立法律以消除私人协议的障碍。现代社会讲究的是效率。 物权是一项对 世的权利,义务人是不特定的。保证物权的 透明度,使其取得、变更、消灭都确定化, 对于交易的安全自然更有保障。另外,在物 权法定的情况下,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对世而 言是一目了然的。这样,交易的对象基于对 法律的信任、对公示的信任,无需再去大费 周章的调查,浪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很方 便的就得知了该物权的种类和内容、有无转 让、有无抵押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 法很明确地赋予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

14、物权性质。第131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 权人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 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这里就十分 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内容。第 133条也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 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当事人要求登记的, 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 包经营权登记。不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 三人。”由草案可以很明显看出,物权法定 原则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法律程序化, 这样交易过程自然很明晰。 保证了交易的安 全与快捷。有助于建立一套完整的物权体系。由于多年以来,我国的物权立法相对比 较滞后,物权的类型和体系一直没有在法律 上建立,造成许多权利归属不明、内容不清 的

15、现象。实践中出现的众多的产权纠纷也与 之有关。所以我们应当以物权法定为契机, 对我国的物权的类型进行认真的整理、仔细的研究,哪些物权类型需要保留,哪些需要 增补,在此基础上建立比较完善的物权法体 系,从而为界定产权、维护交易安全和秩序 发挥重要作用。10例如我国的典权制度, 自国民党制定的第一部民法典以来,就一直规定了典权制度,是至今日,学者还在对典 权制度的存废争论不休。笔者认为,法律是 为社会服务的,既然与典权有关的问题在中 国这几十年来已经少之又少,我们何必要去 花那么大的力气去构建一个非常完善的典 权制度,这样舍本求末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所以,对于典权制度的立法应尽量少些或者 干脆废除

16、。另如永佃权制度,目前只有日本 还在立法中明文规定该项制度, 我国学者有 主张复活永佃权的称谓的,也有否定该项制 度的,学术界探讨的很热烈。既然在物权法 出台之前争论可以如此激烈,可想而知,如 果我们不主张物权法定,整个物权体系将会 是一片混乱、杂乱无章。那么,整个社会便 会陷入茫然,社会秩序将不复存在,社会经 济的发展则更是举步唯艰。最后一个理由:习惯的就是最好的。什 么东西我们习惯了,什么就是最好的,对我 们最合适的。长期以来,我国已经形成物权 法定的传统观念,无论是从各国的立法例, 还是从我国民众的心理而言, 继续贯彻并发 扬物权法定原则都是明智的。从最近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我们可以看到,我国 还是贯彻了这一原则的。第 3条规定:“物 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本法和其他法律规定。” 这就是物权法定原则的体现, 也是整个物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