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10篇1

上传人:Wo****W 文档编号:163986345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10篇1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10篇1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10篇1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10篇1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10篇1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10篇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10篇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10篇1【内容摘要】【篇一】,星期三上午,从老干部活动中心领到纪实文学梁家河,从梁家河中汲取博读天下的尚学精神,从梁家河中汲取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精神,从梁家河中汲取不忘初心、人民至上的情怀,从梁家河中汲取坚如磐石的人生信仰,我们要从习总书记成长历程中汲取养分,寻找力量源泉,学习和宣传他勤奋好学,酷爱读书的励志故事,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篇二】,陕北的黄土地山川纵横,沟壑遍布,去过这里的人不禁会惊叹,这里的人能生存繁衍,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读了梁家河这本书,我知道了习总书记也去过那片土地,并且扎根在那里工作生活了七年,把他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那片贫瘠而又深沉的土地,这时,我陷

2、入了沉思,陕北我也去过,而且在那里生活过一年。【篇一】星期三上午,从老干部活动中心领到纪实文学梁家河。这天正下着中雨,于是我就坐在窗户边仔细阅读。作者以细腻的文笔,描写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知青岁月,大量方言展现了习总书记当年在陕北的生活场景。通读全书,我深受感动和教育。从梁家河中汲取博读天下的尚学精神。在“上三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痴迷”于读书而废寝忘食。他自制煤油灯,在窑洞里读书求知,“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他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从北京到陕北的行李也是只背了两箱书,还留下“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这种勤奋好学、孜孜以

3、求的尚学精神,贯穿习总书记的人生。从梁家河中汲取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精神。苦是习近平知青岁月的底色,面对艰苦困难,他没有怨言,而是与群众一起开荒种地、放羊、挑粪,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学会了做饭、缝补、耕作,偏远农村的贫穷与落后,使他深知生活的不易和青年一代肩上的责任。从梁家河中汲取不忘初心、人民至上的情怀。青年习近平与群众一起苦、一起过、一起干的过程中,实现了从迷茫、彷徨到充满自信的转变,孕育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当年他从梁家河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带领乡亲们打井抗旱,打坝淤地,建沼气池,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水井,建立了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和第一座磨坊,建成了陕西

4、第一口沼气池。上山劳动时他把自己的白面馍分给老乡吃,自己却饿着肚子,这正是他对群众竭尽全力的体现。走出梁家河几年的习近平自己掏钱为当年农村的小伙伴治病,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也不忘到梁家河看望昔日的父老乡亲。一桩桩事例,体现了习近平时刻把群众利益挂在心头,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更诠释了他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信念和胸怀。从梁家河中汲取坚如磐石的人生信仰。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就是一个陕北汉子的真实写照,认准的事就要办成。为了报考清华,他在报考志愿栏只填写清华大学,这种不屈的意志成就了一个时代的英雄和历史的伟人。习近平总书记正是用这种不屈的意志带领

5、着全国人民向“中国梦”前进。我们要从习总书记成长历程中汲取养分,寻找力量源泉,学习和宣传他勤奋好学,酷爱读书的励志故事,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学习宣传他不怕吃苦、克难攻坚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学习宣传他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明辨是非曲直,传播正能量,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加强党性修养,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篇二】陕北的黄土地山川纵横,沟壑遍布,去过这里的人不禁会惊叹,这里的人能生存繁衍,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但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生长了一辈辈不畏艰险,敢于同命运搏斗的黄土人,他们豁达开朗而又勇敢坚强,使这片

6、土地成了一片孕育和生长神奇的土地。在这里,他们同天斗与人斗,开拓着自己的命运大道,决定着中国革命的前途。陕北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红军在这里发展壮大,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在这里创立陕北革命根据地,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相信这片土地就是一本书,这片土地就是就是一所课堂。读了梁家河这本书,我知道了习总书记也去过那片土地,并且扎根在那里工作生活了七年,把他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那片贫瘠而又深沉的土地,这时,我陷入了沉思。陕北我也去过,而且在那里生活过一年。一道道山一道道岭,一道道沟一条条坎,干旱少雨,靠天吃饭,那里的农村、那里的农民深切渴望着幸福和安康的生活,特别是在那个年代,交通不便,缺水没电,如果习总书记当时

7、走过你身边,你肯定会以为他就是个土生土长的陕北小伙。但正是因为他没有习惯和麻木,他想去改变想让大家的生活不再这样穷困,因此他不普通,因为他的心和梦想不普通。在哪里就心怀着当地的社会和百姓,这是多么朴素而让人敬仰的灵魂,一言一行所作所为,让当地群众深深刻在脑海,那是一份情谊,那是一份亲情。艰难并不可怕,怕的是面对困难手足无措,怕的是面对困难临阵退缩,习近平他真实地面对着身处的现实,他没有只是考虑自己的处境,他考虑的是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百姓的生活的改善,因此,他想了,他做了,尽自己的力量去打坝整修土地,去研究和领导建设农村沼气 这就是人民的贴心人,这就是我们的领导者,身在一方,为一方谋利益,身在一

8、方,为一方百姓谋幸福。在陕北一个村子,就为这个村子的幸福和美好尽心尽力,领导着九百六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就为中国的四亿人幸福安康的明天殚精竭虑,这样的领导我们信任,这样的领导是我们的贴心人。我们作为一名国家干部,就应该这样,百姓的疾苦记心间,百姓的安康才是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踏踏实实,真真实实,扎扎实实,去想去做,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国家的发展文明进步,这才是我们人生的意义。【篇三】当纪实文学梁家河发行的消息传来,我及时买回来,抽空就读一读。几天时间就通读了一遍。同时,我还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从中体会到习总书记当年插队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真不容易,深深感悟到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领导情

9、怀! 当年,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打坝淤地、发展沼气、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在村里建立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梁家河村历届村“两委”会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建设美丽乡村的艰难历程和巨大变化。习总书记在xx年2月13日重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的感人细节更使大家深受感动。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梁家河一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有很强的可读性、思想性、教育性。全书10余万字,40多幅图片,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1

10、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成长历程和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读完这本书后,使我深切感受到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走向社会的第一站,是总书记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源地。我体会到:一是始终坚守“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入党时,因他“成分不好”没有批准。他坚持矢志不渝跟党走,更加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为百姓谋利益,与乡亲们打成一片,为乡亲们“出了不少点子”,办了不少好事。他再次递上入党申请书,这次,他的入党问题被提到了县委常委会上。1974年1月,组织终于批准他入了党。习近平的入党介绍人说,“我

11、介绍习近平入党,完全是因为习近平本人表现好,踏踏实实干,有想法,能团结群众、团结队干部”。习近平能够最终入党,正是因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二是始终树立“学习修身”这个观念。习近平从一名下乡的知识青年到大队的支部书记,再到党中央的总书记,习近平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在最艰难困苦的知青岁月,他也从未放弃过读书和思考,一盏煤油灯,一块石板,七年知青生活没有离开过读书。“习近平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

12、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跟他一起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当地群众,都谈及很多关于他读书的细节。他刚到梁家河时带的两个箱子中除了衣服就是书;习近平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手中还不忘拿书阅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了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提高精神境界。学习梁家河精神,就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爱读书,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精神。读一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锤炼政治信仰;读一读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丰富精神生活;读一读做好领导工作必须的知识书籍,增强理政能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才能打开工作新

13、局面。三是始终立足“一心为民”这个根本。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立下了“为群众做实事”的初心,把陕北高原作为自己的根,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儿子,在梁家河带领群众大干实事谋发展,打坝修田,建沼气、办缝纫社、磨房、菜园,打井,扫盲件件都是为民谋幸福的实事,特别是在梁家河口攻坚克难打成淤地坝,直到现在,那块坝地仍是梁家河最好、最平整的土地,它是习近平同志当大队书记时给梁家河留下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在用双脚丈量着黄土高原的宽广和厚度的这段时间,“为老百姓谋幸福”的信念在习近平的心中悄然扎根,他立志要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培养出了他不变的信念和初心,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

14、就是面对党旗的铮铮誓言,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四是始终筑牢“艰苦奋斗”这个基石。梁家河生活之苦、自然环境之苦,是苦中之苦。陕北人用“苦焦”二字来形容生活的艰难,用“受苦”来形容劳动的艰辛。习近平曾说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是他到梁家河经受的“五关”。2003年,习近平同志接受央视专访时说:“一年365天,除了生病,几乎没有歇着。下雨刮风在窑洞里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还要去放羊,什么活都干,扛上麦子走里山路不换肩。”梁家河村民则用“吃苦耐劳”来形容在他们的印象中,农历二三月修渠打坝,习近平经常卷起裤腿子、光着脚板,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当时社员都评价他是“好后

15、生”。面对这些苦,习近平总书记在自述中说:“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 学习梁家河精神,作为我们退了休的老年人来说,就是要保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党的本色。在家庭里要树立良好前辈形象,用家规家风,言传身教下一代;在社会上和公众场合,言行举止处处以风范老人的形象,多多传递正能量,身体力行为社会奉献绵薄之力。【篇四】读到梁家河这本书后,我感触颇深。了解到真实的习总书记。伟大源自平凡,伟大源于超越。在那样物质匮乏的

16、年代,被“流放”到艰难的黄土高原,加上被扣上“黑帮子弟”的帽子,能坚持从黑暗之中追寻光明,追寻真理,追求理想,让人肃然起敬。正如所说“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也应重视细节,方可铸就成功。梅花香自苦寒来。身体力行,用行动践行着真理,习近平总书记16岁便去了陕北“插队”,正是辛苦的劳动,艰苦的环境,磨练出了一股不屈的意志,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习总书记在从事劳动的时候从不“撒奸儿”,正是这样踏实苦干的精神,成就了一个时代的英雄和历史的伟人。习总书记正是用这种不屈的的意志带领着我们向着“中国梦”前进,我们更应以此勉励自我。俗话说的好“百炼成钢”,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知难而上,勇敢的接受挑战,方可成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用行动,打破了“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误,用实践证明了沟口大坝的可行性。善于观察,勇于决策,我们应该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