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补充内容言语交际学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96806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补充内容言语交际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章补充内容言语交际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章补充内容言语交际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章补充内容言语交际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章补充内容言语交际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补充内容言语交际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补充内容言语交际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尔 雅 中 国 最 早 的 一 部 解 释 词 义 的 书 , 是 中 国 古 代 的 词 典 , 也 是 儒 家 的 经 典 之一 , 列 入 十 三 经 之 中 。其 中 “尔 ”是 近 正 的 意 思 ; “雅 ”是 “雅 言 ”, 是 某 一 时 代 官 方 规 定 的 规 范 语 言。 “尔 雅 ”就 是 使 语 言 接 近 于 官 方 规 定 的 语 言 。 尔 雅 是 后 代 考 证 古 代 词语 的 一 部 著 作 。 尔 雅 被 认 为 是 中 国 训 诂 学 的 开 山 之 作 , 在 训 诂 学 、 音 韵 学 、 词 源学 、 方 言 学 、 古 文 字 学 方 面

2、 都 有 着 重 要 影 响 。 尔 雅 是 我 国 第 一 部 按 义 类 编 排 的 综 合 性 辞 书 , 是 疏 通 包 括 五 经 在内 的 上 古 文 献 中 词 语 古 文 的 重 要 工 具 书 。 尔 雅 的 作 者 : 它 的 作 者 历 来 说 法 不 一 。 有 的 认 为 是 孔 子 门 人 所作 , 有 的 认 为 是 周 公 所 作 , 经 后 人 增 益 而 成 。 后 人 大 都 认 为 是 秦 汉 时 人 所作 , 经 过 代 代 相 传 , 各 有 增 益 , 在 西 汉 时 被 整 理 加 工 而 成 。 大 约 是 秦 汉 间的 学 者 , 缀 缉 春

3、 秋 战 国 秦 汉 诸 书 旧 文 , 递 相 增 益 而 成 的 。全 书 19 篇 , 这 19 篇 的 名 称 是 : 释 诂 对 古 代 词 汇 的 解 释 释 言 对 一 些 动 词 和 形 容 词 的 解 释 释 训 解 释 连 绵 词 和 词 组 , 以 及 形 容 词 和 副 词 释 亲 解 释 亲 属 的 称 呼 释 宫 对 宫 室 建 筑 的 解 释 释 器 对 日 常 用 具 、 饮 食 、 衣 服 的 解 释 释 乐 对 乐 器 的 解 释 释 天 对 天 文 历 法 的 解 释 释 地 对 于 行 政 区 划 的 解 释 释 丘 对 丘 陵 、 高 地 的 解 释

4、释 山 对 山 脉 的 解 释 释 水 对 河 流 的 解 释 释 草 对 植 物 的 解 释 释 木 对 植 物 的 解 释 释 虫 对 动 物 的 解 释 释 鱼 对 动 物 的 解 释 释 鸟 对 动 物 的 解 释 释 兽 对 动 物 的 解 释 释 畜 对 动 物 的 解 释体 例 : 释 诂 : 初 、 哉 、 首 、 基 、 肇 、 祖 、 元 、 胎 、 俶 、 落 、 权 舆 , 始 也 。2 方 言 西 汉 扬 雄 , 本 姓 杨 , 扬 雄 好 奇 , 特 自 标 新 , 易 姓 为 扬 。 扬 雄 少 时 好 学 ,博 览 多 识 , 酷 好 辞 赋 。 口 吃 , 不

5、 善 言 谈 , 而 好 深 思 。 家 贫 , 不 慕 富 贵 。 40岁 后 , 始 游 京 师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是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著作,是中国语言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方言比较词汇集而开方言地理学之先河扬雄方言,是我国传统语言学中四大开山祖著作之一,全称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讲中国语言学史的人都要着重论述它。书名十二字,“轩”, 轻车;“轩使者”,周秦时代乘坐轻车、受命巡行天下、采集民风歌谣方言的使者;“绝代语”,远代( 古代) 语;“ 释”,注释,说明;“方言” 即邦言,“别国方言”即指不同邦国之特色语词。体例:黨,曉,哲,知也。楚謂之黨,

6、或曰曉,齊宋之間謂之哲。许 慎 说 文 许慎(约 58 年约 147 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郾城县)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 ”之赞赏。他是 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 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于公元 100 年(东汉和帝永元十一年)著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字典。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许慎著,成于安帝建光元年(121 年)。原书十四篇,叙目一篇,正文以小篆为主,收 9353 字,又古文、籀文等异体同文 1163 字,解释十三万余字。刘 熙 释 名 刘 熙 北 海 ( 今 山 东 昌 乐 ) 人 , 东 汉 经 学 家 , 训 诂 学 家 。 释

7、名 是 一 部 从 语 言 声 音 的 角 度 来 推 求 字 义 由 来 的 著 作 , 它 就 音 以 说 明 事 物 得 以如 此 称 名 的 缘 由 , 并 注 意 到 当 时 的 语 音 与 古 音 的 异 同 , 对 后 代 训 诂 学 因 声 求 义 的 影 响 很大 , 同 时 也 是 研 究 汉 语 语 源 学 的 要 典 。 其 体 例 仿 照 尔 雅 。 释 名 解 释 事 物 的 名 称 , 完 全 从 声 音 上 去 探 索 , 它 要 考 求 语 词 音 义 之 间 的 关 系 ,说 出 事 物 所 以 如 此 称 名 的 缘 由 。 如 : “日 , 实 也 ”,

8、 “月 , 阙 也 ”, 这 本 是 东 汉 许 慎 说文 解 字 的 解 释 。 但 释 名 却 要 说 出 道 理 来 , 作 了 进 一 步 的 解 释 。 “日 , 实 也 , 光 明盛 实 也 ”; “月 , 阙 也 , 满 则 复 阙 也 ”其 它 如 : “冬 , 终 也 , 物 终 成 也 ”; “彗 星 , 光梢 似 彗 也 ”; “身 , 伸 也 , 可 屈 身 也 ”; “脊 , 积 也 , 积 续 骨 节 终 上 下 也 ”等 等 。 诸 如 此 类, 都 是 以 音 求 义 , 在 训 诂 学 上 称 之 为 声 训 , 亦 称 音 训 。 释 名 就 音 以 说 明

9、 事 物 如 此称 名 的 缘 由 , 有 些 道 理 。3历史比较语言学18 世纪末,西方学者开始接触并掌握古印度语 梵语。通过比较研究,他们发现梵语和欧洲的几种主要语言在某些词汇层次和语法结构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其中,英国学者 W. 琼斯爵士(1746 1794 年)在 1786 年举行的亚洲学会上宣读的论文影响最为显著。在这篇论文中,他根据梵语、希腊语和拉丁语在动词词根和语法形式的相似性断言,这三种语言源于同一原始语言。从而正式揭开了语言学史的新的一页。 19 世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世纪。 1808 年, 施勒格尔(1772 1829 年) 发表了题为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的学术论文。他

10、强调语言内部结构方面的研究,指出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日耳曼语等在词汇及语法关系方面有着亲缘关系,并首次使用了“比较语法”这一术语。19 世纪中叶的语言学家几乎都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语言,其中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是施莱歇尔(18211868 年)。在他众多的著述中,最主要的当属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该书于 1861 年出版,后来曾再版过四次,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施莱歇尔根据语言的共有特点而将其分为不同的语族,并用谱系树形图来表示语言的历史渊源和体系。他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认为语言的生命同动植物的生命一样,都有成长期和衰老期,因此语音的变化是严格按照规律进行的,这些规律

11、与自然规律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发展史,研究语音的变化规律。在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中,他用了约三分之一的篇幅来研究语音。他的这种观点对后来的青年语法学派的影响尤为明显。 普 通 语 言 学 教 程 全书分六部分:绪论 、一般原则、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地理语言学和结论,其中前三部分是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历时语言学和地理语言学基本延续了前人的观点,但纳入了他自己的理论框架,地理语言学属于外部语言学。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前三部分的内容。 在绪论部分,索绪尔确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他把复杂的语言现象分为语言(langue )、言语(parole)和言语行为(langa

12、ge)三个层面。 我们直接感受到的每个人的言语行为性质是多方面的,跨许多领域。它既是物理的,又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是难以从整体上把握的。 语言是言语行为的社会部分,是个人被动地从社会接受而储存于头脑中的系统。它存在于个人意志之外,是社会每个成员共同具有的,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言语是言语行为的个人部分,是个人对语言系统的运用。 4语言和言语紧密相连,互为前提。个人要说话使人理解,必须用语言,同时语言的存在又必须体现在言语当中,而且,使语言发生变化的也是言语。所以,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是两种绝对不同的东西” 。 索绪尔认为,应该有两门学

13、科分别研究,一门是语言学,一门是言语学。为了强调语言的同质性和系统性,索绪尔还提出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的区分,一切跟语言的机构、系统有直接关系的要素都属于内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索绪尔在确定了语言的社会心理性质同时又指出,在社会现象中有一类特殊的社会事实,就是符号。语言就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他提出设立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符号学,语言学应是符号学的典范,这是它在人文事实中的地位。因此,索绪尔也是符号学的创始人之一。 这样,索绪尔首先确立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的位置,并对其性质做出了第一次概括,即语言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中的符号系统。 在一般原则的部分,索绪尔进一步论述了语言的

14、符号性质和存在。 索绪尔首先为语言符号概括出两条基本原则,一个是符号的任意性,一个是符号的线条性。这是对语言符号系统进一步论述的理论前提。 所谓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语言符号单位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概念,称为符号的所指,一个是音响形象,为符号的能指,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不可论证的。 关于语言中音与义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有论争。并非索绪尔最先指出语言中的音义关系带有约定性,不过,却是索绪尔首先为音义关系的任意性确定了在理论体系中头等重要的地位。他首先明确否定了以往的“约定论”中孤立地看待语言单位音义联系的立足点,认为语言不是分类命名集,不是给已经存在的概念范畴命名,相反是在语言系统中创造出概念范畴,

15、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孤立的符号单位具有外在于系统的价值。同时他也否定了从语源方面对音义联系探询和论证的意义。因此,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完全不是就符号的创制或产生来说的。在索绪尔看来,任何时代任何社团的说话者都只能被动地接受前人的语言遗产。语言状态始终是历史因素的产物,是一个既定的系统。索绪尔的符号任意性原则是就一个系统中的单位价值而言的。正是由于符号单位的价值完全取决于符号在整个结构中的地位和关系,所以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系统制约的,二者在实质上没有可论证性,是任意的。这样,语言结构的整体成为第一性的,成为研究的出发点和主体。他认为,任意性原则“支配着整个语言的语言学,它的后 果是不胜枚举的

16、”。实际上,任意性原则是索绪尔语言符号理论的基石。 符号的线条性是指符号只能在时间上展开,相继出现,构成一个链条。索绪尔认为,这个看似简单的原则,其重要性与第一条原则不相上下,“它的后果是数之不尽的” 。索绪尔在后面谈到了制约着整个语言系统运作的两种重要的关系,即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其基础就是符号的线条性。我们在以后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对于语言结构的分析中发现,线条性往往是语言单位的切分和替换的基本前提。 5明确了语言符号的两个基本性质后,索绪尔对语言的存在做了比较全面的把握。把它放在时间和大众的实际背景中,指出了语言系统对于使用者的强制性,即语言的不变性,以及时间带给语言的缓慢的连续的变化,即语言的可变性。他特别强调,语言的变化印证了每一语言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