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拓展提高训练(5课打包&amp#183;名校精品)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63955622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社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拓展提高训练(5课打包&amp#183;名校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社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拓展提高训练(5课打包&amp#183;名校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社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拓展提高训练(5课打包&amp#183;名校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社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拓展提高训练(5课打包&amp#183;名校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社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拓展提高训练(5课打包&amp#183;名校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社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拓展提高训练(5课打包&amp#183;名校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社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拓展提高训练(5课打包&amp#183;名校精品)(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6、阿长与山海经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祖母的启蒙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虽然一生贫困,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我刚懂事,祖母便找来一些纸板,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的方式,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仅巴掌大的连在一起的“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故事。上幼儿园前,祖母挪动着小脚,几乎每天下午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轻轻地走到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慈祥地望着他们。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亲切地说:“细伢子呵,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书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宽,要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

2、。”我上幼儿园时正值三年困难之际,不少小朋友都因缺乏营养而面黄肌瘦。吃午饭时四个人一桌,中间放一碗没有油的咸菜豆瓣汤,每人轮流舀一汤匙,轮到我时都谦让了;下午发点心时,每个人仅得一只乒乓球般的淡馒头,每次我都留给上小班的弟弟吃。当祖母来幼儿园接我,知道这些事后,不禁潸然泪下,抖抖地捧出一包盐炒黄豆,哽咽着说:“我的乖伢子,你做得对呵,你一定饿坏了吧,快吃,快吃!”“文革”期间,我家遭难,有一阵断了经济来源。一天,姑妈从安徽寄来一包虾皮,祖母手捧着虾皮闻了又闻,却毅然吩咐我送给了被“造反派”打得遍体鳞伤,又将发配崇明劳改的前抗日志士李伯伯。不久,北京的大叔托人辗转捎来两包豆腐粉,祖母也让我送一包

3、给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的老共产党员刘爷爷。冬至之夜,我久久地伫立于阳台上,祖母正是18年前的冬至去世的。遥望苍天群星,其中那颗极其平凡的微微闪光的一定是祖母了。14、文中共写了四件事,请依次概括出来。其中哪件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15、祖母对“我”的启蒙方式是_。 A、谆谆善诱 B、启发鼓励 C、以身作则 D、言传身教16、第段中加点字“对人要宽”的“宽”字的含义是_。17、第段中的比喻句“乒乓球般的淡馒头”形象地表明了馒头的特征是_。18、第段末尾的省略号有什么意义? 19、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中“极其平凡”照应了上文_,“闪光”照应了上文_。20、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质? 表达实践

4、21、童年时期,对你最疼爱、给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你还记得他(她)的形象吗?写一两件事,让你的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中考链接22、据媒体报道,在绍兴,“鲁迅经济”火了,“咸亨酒店”作为商标市场价值已达15亿,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鲁迅笔下的鲁镇、岛篷船、社戏,如今都开发成了旅游项目。但绍兴鲁迅纪念馆刚成立时带着虔诚与朝圣心情参观的游客如今日见其少了,很多人进去了只是忙着拍照留念,买土特产,很少有人看完所有的展厅。如果你是导游,你将怎样结合你所了解的鲁迅来引导游客参观鲁迅纪念馆?请你写一段导游词,不少于80字。 23、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惟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

5、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 妙语精华鲁迅诗歌赏析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简析本诗写于1932年,是赠给日本的高良富子夫人的。首句化用后汉书中的“疾风知劲草”句。肥,在此处为动词。二句“发春华”指开花。头两句显然是有李贺那样千锤百炼以后的奇警特点,使人想到野草里的散文诗。后两句有时代背景。1932年广州和南京合组政府成立,蒋介石回奉化,汪精卫托病到上海,行政院长孙科主政,事事棘手,被迫下台。七言绝句从来比较即兴,清新,轻快,以情境取胜。这后两句,有杂文的锋芒。说是“

6、无题”,主题是非常鲜明的。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简析灵台:心灵。神矢:爱神的箭。 故园:祖国。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隐喻国君。察,体察。中,内心。荐:献,进献祭品。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这首诗是鲁迅21岁写的,51岁重写。在30年中很少写诗,从这以后才开“诗戒”。这是他言志的宣言。尽管祖国在黑暗中,我没有理由不爱她。虽然满腔热诚不被理解,我只管奉献我青春的热血。何等坚贞、猛烈的爱啊。这是呐喊和彷徨的先声,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标灯和旗帜。30年过去,鲁迅无愧无悔。7、背 影课外拓展阅读下

7、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父 亲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摩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老天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地回来。父亲说我孝顺,我自

8、己也以为孝顺。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_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人老了就怕得这病。这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

9、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的看我,然后转过头去。1985年暑假,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_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

10、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1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A、慈祥 B、慈善 C、慈爱 D、慈悲 E、朦胧 F、矇眬 G、依稀 H、模糊14、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二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 15、“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_(用自己的话概括)

11、。16、“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却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 17、“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孝子”的表现。 18、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9、本文与朱自清背影很相似,在内容上同是写_,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背影处处紧扣父亲的背影,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而本文则侧重写_,体现了父恩难忘。表达实践20、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比较母爱与父爱的不同,在各自以“母爱”与“父爱”为本体,写一组排比句。中考链接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材料一:昔有孟母,为儿成才,三迁居地;更有岳母,苦心刺字,教儿“精忠报国”。材料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材料三:有一对年轻父母,在空中缆车坠毁的瞬间,擎起爱的双臂,将儿子高高托起。父母不幸遇难,儿子的生命却保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