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1)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63942185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身养性(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修身养性(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修身养性(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修身养性(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修身养性(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身养性(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身养性(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学课题释读之“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实质就是修心养性、修心见性。董仲舒说:“身以心为本。”(春秋繁露)古人多从知觉感觉来说心,人的欲望、能力多通过知觉感觉而显现,亦即须通过心而始见,据此认为人心是人的一切道德品德、思想智慧积聚的地方。宋明理学更有“心统情性”的说法,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从心,生声。”“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从心,青声。”撇开许慎用儒家学说来解字的方法,仅从字形分析,皆从心,而许氏对此则语焉不详。推论一步,具体而言,心对性、情的功能主要有两类,一是有为,一是无为。而有为也不外乎抑恶扬善、去伪求真、趋美避丑罢了。 孟子、荀子对“心”的认识完全一致,都承认“心”的知虑思

2、辨功能。如孟子云“心之官则思”,(孟子正义)荀子云“心生而有知”“心不使焉,则百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荀子集解)正是因为心有知虑思辨的功能,所以能够在善恶、真伪、美丑等事情上做出选择与评判。 然而,有趣的是孟子、荀子在“性”的认识上,截然相反。孟子主张“性善”。如:“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孟子公孙丑上)荀子主张“性恶”。“今人之性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荀子性恶)按照“心统情性”的观点,心善则性善,心恶则性恶。如何使心具备抑恶扬善、去伪求真、趋美避丑的能力?关键在于“修”,修身

3、即修心,修真善美之心即存真善美之性。 怎样才能做到修养心性呢? 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则是为解说宗旨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服务的;而明德、亲民、至善也是“修、齐、治、平”的终极目标,最终是要实现心的纯净,心达至善的境界。大学讲“修身”的具体方法是慎独与絜矩。谨慎独处,自律自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这是君子修身的“内圣之法”。用曾子概括孔子教学原则的话说,就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概括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伦大道。对国家尽忠;对父母而言,尽忠即尽孝;于夫妇而言,忠即信;对朋友,忠亦

4、信。反之,于国于父于母于妇于友于幼,能够常怀恕心,那么,人生的修养于此也就可见一斑了! 牟宗三先生曾言:“内圣之学亦曰成德之教。成德之最高目标是圣、是仁者、是大人,而其真实意义则在于个人有限之生命中取得一无限而圆满之意义。”(心体与性体)达到生命中的圆满,实现人生的至高价值,这无疑是无数有志者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理想境界。叔孙豹曾言,实现人生“三不朽”的办法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三者具其一就可实现人生之不朽,但是道德的至善,彪炳史册的功业,震烁古今的文章皆需从修养心性开始。当今的时代,物质的无限扩张,几乎要吐并人们的精神世界时,保有一份定力,一种淡泊的心志,一点执着于自身的性情,我想,这

5、份心灵的净土将永远不会遭受物欲横流的冲刷而变得沟壑遍布、褶皱不堪吧! 附:案例设计归去来兮辞教学简案教 学目标1、理清思路,把握主旨2、利用年谱,通过考证,培养学生掌握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3、通过对陶渊明归隐情怀的感悟,揭示陶渊明的现代意义,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把握主旨;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突出方式学生分析、品味,重在内证,辅以外证教学难点借助陶渊明年谱,通过考证,分析和感受陶渊明的归隐情怀,体悟人生哲理突破方法在学生讨论、考证基础上,教师点拨、明确媒体应用运 用 多 媒 体媒体设计意图明确学生思考的问题, 创设学习情境展示资料,延伸课堂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教

6、学过程教师调控与点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通过介绍学生在初中学过的陶渊明的文章导入,复苏记忆,导入课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教学过程一导语二研习课文(一) 田园生活带给陶渊明的快乐体现在哪里呢?(二)陶渊明归隐时的家庭境况怎么样? (三)结合小序及第一段,分析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归隐。(四)面对田园生活酣畅淋漓的快乐,陶渊明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五)讨论:结合年谱,依据文本,你如何评价陶渊明的归隐?(六)作业:背诵全文,就讨论的问题,写一篇周记。拓展阅读作业: 1、阅读逯钦立先生的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2、袁行霈先生的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张世英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兼析陶渊明的

7、诗文史哲1991、2三、板书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辞官归隐 因 乐 悟质 归 居 出 乐性 田 家 游 知自 之 之 之 天然 乐 乐 乐 命复苏记忆,导入课题。感悟陶渊明的归隐乐趣培养学生品味语言,考证文本的能力借助陶渊明年谱,培养学生掌握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课外延伸为感兴趣的同学开列书目附录一: 陶渊明年谱简编 陶渊明字元亮,入刘宋后改名为潜,谥号靖节,别号五柳先生。(一)家庭情况:曾祖为晋大司马陶侃,祖父陶茂为武昌太守,父某安城太守。母孟氏,孟嘉第四女。一岁。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出生于浔阳柴桑(江西省德安县楚城)。八岁。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公元372年),遭父丧。十二岁

8、。晋孝武帝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庶母丧。考见四十三岁所写祭程氏妹文有“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三十岁。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公元394 年),丧妻。后娶翟氏。南史称“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有五子,名为“俨、俟、份、佚、佟,乳名为舒、宣、雍、端、通”。“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责子)(二)五仕三隐的宦隐历程:二十九岁。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投耒去学仕”(饮酒),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一仕)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一隐)三十三岁。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兖州

9、刺史王恭等起兵讨伐王国宝,反对会稽王司马道子擅权,晋开始内乱。三十五岁。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为江州刺史桓玄(桓温子)官吏。(二仕)三十七岁。晋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01年),赴假还江陵。冬,母孟氏卒。(二隐)三十九岁。晋安帝元兴二年(公元403年),十二月,桓玄篡位,帝在浔阳蒙尘。居忧守孝。“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与从弟诗)四十岁。晋安帝元兴三年(公元404年),春服阙(春天服丧期满)。“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诗序曰:“念将老也。” 东下赴京口,为刘裕镇军参军。(三仕)五月,桓玄伏诛。闰五月,桓玄故将桓振攻陷江陵。四十一岁。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

10、东晋王朝社会动荡,军阀混战,官场黑暗。这年转为江州刺史刘敬宣建威参军。(四仕)三月,桓振伏诛,帝还京师。始以刘裕都督中外诸军事。萧统的陶渊明传说:“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归隐)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五仕)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不让家庭成为累赘,自己孤身上任,派一个劳力给儿子,是为僮仆),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在县公田悉令种秫(sh,黏黄米,可酿酒),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jng,稻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11、!”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三隐)在宋书隐逸传晋书隐逸传中对此事皆有相应记载。四十二岁。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作归园田居五首,感士不遇赋四十三岁。晋安帝义熙三年(公元407年),隐居,仍躬耕。五月,写祭程氏妹文。四十四岁。晋安帝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发生火灾,家庭陷入困境。五十四岁。晋安帝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征著作郎,不就。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琴弦与琴徽。借指丝弦乐器)不具,每朋酒相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五十六岁。六月,宋武帝刘裕践阼(即位,登基),改元为永初(公元420年)沈约宋书记载:“潜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

12、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年月。义熙已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惟云甲子而已。”另外,先生入宋后,更名潜,取周易乾初九“潜龙勿用”意,更见先生心意。六十二岁。元嘉三年(公元423年),檀道济为江州刺史,拜访陶潜,劝其出仕为官。道济馈赠粱肉,麾而去之。南史六十三岁。元嘉四年(公元424年),卒。谥号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参考文献】1、(宋)王质等撰,许逸民校辑,陶渊明年谱中华书局1986年版 2、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附录二: 归田后陶渊明的生活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

13、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少车马”意)。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

14、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移居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乞 食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在己何怨天,离忧悽目前。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