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AB卷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3891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A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A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A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A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A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A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AB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A 卷全国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6新课标全国,10 11)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 1 次冰期(末次冰期 )、2 次冰期和 3 次冰期,如图所示。据此完成 12 题。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解析第 1 题,考查岩石圈(山地)、大气圈(气温) 、水圈(冰川)之间的整体性

2、关系。解读图文信息,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的抬升时间越早,故选 2 题,山地是否存在现代冰川,与山顶的气温具有直接关系,山顶气温较高,降雪融化难以形成冰川,故直选 B 项。答案014新课标全国文综,8)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第 3 题。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3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解析科隆群岛的位置极其特殊,距离南美大陆约 1 000 成了一个几近封闭的小型生态环境,因而生物多具有独特性。答案B(2013新课标,4 5)下图为 45N 附近某区

3、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 3 424 米,距海约180 千米。读图,完成 45 题。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 B地形C纬度位置 D洋流5该区域位于()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解析第 4 题,由题干可知该区域位于 45N,并且距海(180 近,读图可知西侧有山脉且有植被覆盖,东侧为高原荒漠。由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应当受西风带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影响,西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量大,植被覆盖好,东侧为西风背风坡雨影地区,降水少,形

4、成高原荒漠,所以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而不是大气环流、纬度位置、洋流。第 5 题,该地区位于西风带,并且距海较近,西侧有山脉,并且有植被覆盖,山脉东侧为高原,高原上为荒漠景观,结合所学知识,很客易判断该地区为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答案014大纲全国,4 5)下图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 年,该岛上已有 64 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 67 题。6K 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7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 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5、A海拔高 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解析第 7 题,由经纬网及海陆分布状况判断图示区域属于马来群岛的一部分,图中面积较大的岛屿为爪哇岛。该区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所以 K 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第 8 题,据材料可知,K 岛屿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 拔高也不是恢复植被的优势,火山灰可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植被生长。答案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2013课标,6 ,)下图为 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 3 424 米,距海约 180 千米。读图,回答第 8 题。8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

6、叶林 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解析据材料信息可判断出该区域为 45N 的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山脉西坡山麓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因山麓海拔相对较高,其自然植被应为针阔叶混交林。答案016新课标全国,10 11)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910 题。9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10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 0003 000 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7、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第 9 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 4 000 米到 4 500 米处最大,结合该山地理位置,该高度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故选 A 项。第 10 题,由图可知,2 000 米到 3 000 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累积,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 B 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土壤含水高,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 C 项正确;地表径流小,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 D 项错误。答案地方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5四川文综,1112)贝加尔湖湖面每年 15 月封冻

8、,冰厚可达 90 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完成 12 题。1贝加尔湖()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 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2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解析第 1 题,贝加尔湖结冰主要原因应是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湖面中心结冰应晚于边缘;位于山谷气温应偏高不会导致冰层较厚;北部纬度高于南部,气温比南部低,封冻期长于南部,A、B、C 项错误,D 项正确。第 2 题,贝加尔湖与陆地相比,湖水热容量大于陆地,故夏季增温慢,气温低

9、,冬季降温慢,气温高,减小了气温年较差,C 项正确。结冰时放热不会使气温降低,融冰时吸热不会使气温升高;湖水结冰冰层使水汽含量少,不会增加空气湿度,A 、B 、D 项错误。答案015北京文综,12)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 3 767 米)。据此,回答第 3 题。3如果过度猎狼,将会()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 B C D解析根据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可知,如果过度猎狼,将会使狼数

10、量减少,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正确;狼数量的减少和环境承载力关系不大,错误;过度猎狼不可能是形成不良消费观念的主要因素,错误;过度猎狼严重影响了狼的自然存在,破坏了公平性原则,正确,所以答案选 D 项。答案2012上海地理,47, 4 分) 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解析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具体表现:组成地理环境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过本题需要具体说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

11、要素的这种整体性特征。答案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2015天津文综,5)读下图,回答第 5 题。澳大利亚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5结合上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A水系的分布特征 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 D矿产的分布特点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由图看出,热带荒漠受热量、水分规律性分布的影响而形成,呈现地带性分布规律的特点,C 项正确。答案中教学资料尽

12、在金锄头文库6(2015广东文综,3)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依文献表述,该地带性是指纬度地带性,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是典型的纬度地带性现象,故选 A。B 选项表现的是山地垂直地带性:C 选项表现的是经度地带性;D 选项表现的是非地带性现象,故 B、C

13、、D 三项都不符合题意。答案A(2014浙江文综,4)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第 7 题。7某贸易代表团 7 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断上升解析咸海至阿拉木图,地处中亚腹地,气候干旱、自然景观变化不大,大致是荒漠向草原的变化,A 项错误。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地区,受西风带

14、影响,山地降水相对较多,有植被分布,且海拔较高,顶部有积雪,B 项正确。锡尔河流经干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旱地区周围引水灌溉,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减少,C 项错。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此地区越向北、海拔越低,D 项错误。答案2013北京文综,40(2) ,10 分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下图,回答问题。在达尔文看到的地景观和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10 分)解析 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巴西高原的东部沿海地带,纬度低,气温高,又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15、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地位于中纬度高大的安第斯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变化,水热状况不同,形成山地植被的垂直变化。答案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92012江苏地理,27(4) ,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材料上图是我国第 28 次南极科考航线和 P 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分析 P 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4 分)解析P 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主要有两大特点:大分水岭东侧自然带南北更替,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整体从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变化,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