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63868950 上传时间:2021-01-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形势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形势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形势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形势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形势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形势及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形势及对策摘要:沂南县农村信用社以“争创一流金融机构”为目标,牢固树立“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经营理念,坚持“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服从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的大局,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体制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经营效益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支持新农村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面临的形势 对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和金融的有效支持。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

2、经济,两者存在着互动关系,新农村建设同样需要金融的大力推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农信社面临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作为当前农村领域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农信社承担着支农发展的重任,是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主力军”;另一方面,面对市场,服务于农业、城市二、三产业发展的信贷需求,农信社又面临与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金融机构以及民间金融等的激烈竞争。在这种形势下,农信社如何在支持“三农”与扩大自身经营收益之间实现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农信社在深化改革与加快自身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县农信社全称是沂南县农

3、村信用合作联社,2006年正式组建县一级法人,目前辖1个联社营业部、26个信用社、12个信用分社,共39个营业网点,从业人员589人。截止今年4月末,各项存款余额54.14亿元,市场占有率44%;各项贷款余额34.65亿元,市场占有率65.6%,存贷比66%;其中,涉农贷款余额29.5亿元,占各项贷款的85.13%,市场占有率95%。是目前沂南县境内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资金实力最强、支农贡献最大的多功能、综合性地方金融机构。 二、主要业务情况 1、各项存款。截止4月末,各项存款余额541369万元,市场占有率44.23%,居全县各金融机构首位,今年1-4月份新增各项存款629

4、37万元,增幅13.2%,新增存款市场占有率为43%。 2、各项贷款。4月末,各项贷款余额346487万元,市场占有率65.6%,居全县各金融机构首位。1-4月份,累计发放各项贷款22亿元,新增各项贷款3亿元,增幅9%,新增贷款市场占有率63%。 4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9.5亿元,较年初增加4.19亿元,增幅16.52%。1-4月份,累计投放各项农业贷款15亿元,其中,累计投放支持春耕生产贷款1.4亿元,累计投放支持抗旱保苗贷款2.3亿元。 4、信用工程建设。4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共有信用户77317户,授信总额56.13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15430户和9.69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4.93%

5、和20.87%。其中,一季度新增农户、个体工商户信用户15415户,新增授信额7.69亿元;新增企业类信用户15户,新增授信额2亿元。 三、社会贡献 近年来,县农信社立足“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严格坚持“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服务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县“六大产业集群”总体战略布局,以实施“百万农户致富工程”为抓手,以支持农民改良种养殖技术,提升原材料品质为目标,“十一五”期间,累计投放各项农业贷款130亿元,帮助农民购进种子430万公斤、化肥40万吨 、农药70多吨、农地膜2900多吨、畜禽种苗9亿多只、拖拉机、

6、农用三轮车4万余台,购买大型喷灌机械五千余台(套),解决了四万三千户种植户、三万多户养殖户、近2万个体工商户和三百多家涉农企业的资金困难,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农民致富和优势农业产业化规模发展的资金需求,加快了全县特色环保种养殖业、蔬菜深加工、禽畜肉类加工等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步伐。 为解决贫困大学生入学难问题,帮助农村青年、农村妇女、复原退伍军人发家致富,助推大学生村官实现人生价值,县农信社还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开办了助学贷款、农村青年、巾帼建功、复原退伍军人再就业贷款和大学生村官帮扶农户致富工程。“十一五”期间,累计发放该类贷款达46亿元,解决了四千多名大学生、二万六千多名农村青年、五千余名复员退伍

7、军人和309名大学生村官帮扶农户致富工程的资金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全力支持涉农项目发展、关注农村青年发家致富的同时,县农信社还积极支持全县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政银企签约项目贷款政策,仅2010年,就累计发放银企签约项目贷款2.1亿元,实际到位信贷资金达签约计划的113%,有效助推了全县工业发展进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新农村建设赋予农信社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首先,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农信社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其中包括了生活设施、

8、社会事业、农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以及村民自治等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制度创新。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依靠国家财政资金进一步加大投入外,很大部分应来自于金融部门(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农信社)和社会资金的支持。事实证明,农信社在支持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的新农村建设中,其支农发展的潜力更是不容忽视。 其次,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即将破茧开局,必将为农信社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媒体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司了解到,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根据“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

9、的调节作用,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逐步建立投资主体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政府宏观调控有力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二、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农信社面临严峻挑战 2.1农业银行“杀回”农村市场,着力打造县域特色零售银行。随着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造全面稳步推进,所剩的惟一国有商业银行农业银行股改计划更加引人瞩目,不少财经人士也将目光转移到农业银行的股改计划、上市时间、拨付资本金等热门话题上。 作为国有银行中营业网点最多、网络覆盖面最广、城乡优势最明显、历史包袱最沉重的农业银行,前些年,由于全面实行收缩农村金融市场的经营战略,

10、部分保留营业网点采取依靠自身结算、机制、品牌优势吸收农村信贷市场,“抽血不献血”形象地概括了过去农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如今,靠支持“三农”起家的农业银行,大城市的发展战略遭到了其他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的“堵截和围攻”。因此,农业银行的高层决策者再次将发展目光转向自己的传统市场县域农村金融市场,经营战略也从城市开始悄然向农村转变,欲打造具有县域金融特色的全国最大的零售银行。可以预言,终有一天,农业银行会重新“杀回”农村领域。 据悉,农业银行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主要包括支持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小城镇建设和信贷投资及扶贫等。2005年10月18日,农业银行在京举办了“品牌战略发布暨产品推介

11、会”,推出了“金钥匙”、“金光道”、“金穗”和“金顺”等多个具有县域特色的金融产品。以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为例,2005年该行就瞄准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县域优势中小企业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等“三农”效益增长点,先后投放各类涉农贷款40亿元,大力支持甘肃省“十强县”、大中城市卫星城镇和经济强镇,积极培植产品有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盈利能力强、管理水平高、信用记录好的县域中小企业优良客户,重点支持专业市场拉动型、原料基地启动型、“公司农户”专业大户带动型项目。而这些都是当地农信社积极攻关的优质客户,也是农信社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今农业银行把经营的目光也转向农村市场最优质的客户资源,将不可避免地与农信社

12、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 2.2政策性银行悄然“转型”与农信社竞争合作关系并存。2005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金额服务高层论坛上指出,政策性银行要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转变为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财务上可持续、有竞争力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更好地为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提供更加持久的金融服务。 从农业发展银行最新出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办法中我们看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短期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中长期贷款期限一般为35年,贷款利率执行国家基准利率558(6个月至1年以内)。对信用等级级(含)以上,或者落实了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13、的借款人,都可以采取信用贷款的方式获得政策性支持贷款。 由于农业产业化企业基本处于县域农村市场范围之内,以往不少都是当地农信社多年扶持的黄金客户,如今眼睁睁地看着农业发展银行以利率低、贷款额度大、期限长等方式争抢过去,不少长期从事农村金融工作的人士都说,农业发展银行事实上已经成为“政策性性质、商业化运作、讲究现代化管理”的运作模式。也许这是农业发展银行开发性金融转变的表现之一,但是农信社部分县域中小企业优质客户也会随之流失。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 而我国的另一个主要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也开始牵手农信社开拓县域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悄然涉足过去未曾关注过的农村金融市场。现在,国家开发银行

14、已经探索出政府、国家开发银行、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四位一体”的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曾经说过,要围绕“十一五”规划开展工作,继续支持能、运、才、农、林、水等领域建设和中小企业、“三农”等社会领域的发展,重点开展以“大额承诺、滚动计划、资金平台、融资推动”为核心的开发性金融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县域经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综上所述,农信社在今后的业务开展中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竞争和挑战,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好与各大金融机构及民间借贷组织的关系,实现自身发展与“支持新农村建设”业务开展之间的“双赢”,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农信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三、农信社明确市

15、场定位,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性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农信社如何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与追求自身经营收益之间实现利益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是其面对市场、融于市场,明确定位,在深化改革中求发展的战略抉择。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开拓步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一是农信社应继续发挥信贷导向作用,支持生态农业发展;二是拓展农村新社区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为农户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 第二,全面提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品牌,试办大额农业信贷,为农村发展新产业提供长效金融服务。一是基于农户小额信贷是巩固和发展农业的重要资金支撑,农信社要

16、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投放每年增长20以上,形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得广大农户的有效信贷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二是稳步推出大额农业信贷业务,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要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与政府扶植产业化的政策互动,全面开展农户大额信贷试点,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广,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并进一步支持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三是创新信贷担保方式,支持现代化农业发展。特别是对于那些经营效益好、适销对路,但是临时资金周转有困难的农村中小企业,可以探索用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款作抵押发放贷款,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三,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创业类信贷,为培养新农民提供新型金融服务。一是农信社可以发展助学贷款业务,支持农村贫困学生就学。二是开办教育类贷款,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三是拓展创业类贷款,增强农民的自主创业能力。 第四,农信社应将信贷政策与新村镇规划相结合,拓宽信贷服务领域,为农村新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