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程考点透析35烃的含氧衍生物课件202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63862465 上传时间:2021-01-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程考点透析35烃的含氧衍生物课件20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程考点透析35烃的含氧衍生物课件20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程考点透析35烃的含氧衍生物课件20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程考点透析35烃的含氧衍生物课件20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程考点透析35烃的含氧衍生物课件20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程考点透析35烃的含氧衍生物课件2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程考点透析35烃的含氧衍生物课件20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评价类题目(限时70分钟)导读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我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征战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题组一山水田园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湖亭望水白居易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注过。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岸没闾阎少,滩平船

2、舫多。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注】北客:北方来的人,诗人自指。(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诗人游湖的情境,下了很久的雨,湖水涨了起来,刚刚放晴,北客南来。B颈联写湖水淹没原先的湖岸,人家稀少;沙滩平整,聚集了许多船舫,呈现水乡特色。C尾联借景抒情,诗人借傍晚独自游览南湖时所见之景,抒发了惬意悠闲的感受。D全诗抓住“湖涨”“新晴”的特点,描写南湖傍晚的景色,展现出浩渺壮阔的景观。CC项,“借景抒情”错,尾联并没有写景,借景抒情说法欠妥:“其奈独游何”抒发的是诗人空寂落寞的感受。(2)诗的颔联在表达上富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答案本诗颔联描绘了傍晚时

3、分南湖上的景色。时值傍晚,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但却留下了满天红色的光影,这时湖风停息了下来,澄碧的湖面一片平静,浩阔而晶莹。颔联用颜色映衬,前句写日落后的红霞,后句写湖上的绿波,在夕阳与湖水之间,红光留影,碧水映照,形象逼真,“红”与“绿”相对,色彩明丽,极有画面感,细致恰切。颔联动静结合,前句写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有一个大大的影子,动感十足;后句写湖面因无风而泛不起半点涟漪,是静态描绘,体现了湖面平滑晶莹的特点。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

4、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x ch):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一种树。树皮有长刺,皮可以染黄色,叶卵形,可以喂蚕,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首联写池塘里森森蒲草,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B颔联写村庄前后到处是蓬勃生长、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显示物产的富足,村民生活的安宁和睦,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C颈联描写了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牧童吹笛和衣而浴的场景,既写

5、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和蚕娘丰收的喜悦,又表现出牧童性格的顽皮。D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但是诗人却着墨于静,静中有动,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CC项,“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与全诗意境不符。(2)尾联“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答案以“留我宿又宿”的行为描写,表现山翁与诗人的情谊深厚;以“笑指”动作神情的描写,显现出山翁的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以一“熟”字状“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与诗上文所写的山村晚春秀美景色、丰富物产呼应;寓情于事,抒发了诗人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

6、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水西亭书事曾巩一番雨熟林间杏,四面风开水上花。岸尽龙鳞盘翠筱,溪深鳌背露晴沙。陇头刈麦催行馌,桑下缲丝急转车。总是白头官长事,莫嫌粗俗向人夸。【注】本诗写于作者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期间,西亭为作者任职时所建。翠筱:翠竹。馌: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缲丝:煮茧抽丝。(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一番雨”催熟“林间杏”,既点出节令,又寄托诗人的情感,读来饶有意趣。B次句写水上花开,用语虽简,却既能突出水西亭的优美环境,又暗含诗人的欣喜之情。C“溪深鳌背露晴沙”一句表现的意境,与杜甫登高中的“渚清沙白鸟飞回”类似。D诗

7、歌前两联写美景,后两联写农事,叙写内容的变换有利于表现诗人丰富的形象特征。CC项,“渚清沙白鸟飞回”意境是萧瑟凄凉的,“溪深鳌背露晴沙”中“鳌背”指大海,“晴沙”指阳光照耀下的沙滩,意境不是凄凉的。(2)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观刈麦都写到刈麦场景,但所写的内容和所引发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曾诗只写麦收季节农家的忙碌,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作为地方官忠于职守、督劝农桑的自豪;白诗还写麦收时农人的辛劳和困苦,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不事农桑却生活无忧的愧疚。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夜坐池上用简斋韵朱槔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斗沈北岭鱼方乐,月过秋

8、河雁未来。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万死台。【注】朱槔(o):南宋诗人,长年隐居,历经金兵南袭、靖康之乱。睢阳: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诗人来到池边乘凉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离开座席来到池边多次,可见诗人追凉心切。B颔联中“鱼方乐”“雁未来”借用典故,表面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实则暗含雁书未达的惆怅。C颈联想象新奇,翠树答话,红花劝酒,以拟人手法生动写出池边枝繁叶茂、红花掩映的热闹景象。D全诗无一“夜”字,却通过“落日”“斗沈”“月过”等意象,体现夜色渐深,从而照应题目。CC项

9、,错在“枝繁叶茂”和“热闹景象”。原句“疏翠庭前供答话”中“疏翠”说明稀疏了,并不繁茂;既然是“疏翠”“浅红”,说明景象并无“热闹”的氛围。(2)有人认为,尾联用典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意味深长。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诗人在描绘闲居生活后突然提到“睢阳万死台”,看似突兀,实则体现他“闲而不静”的心理状态。“莫上”为反语,写自己并非不想“上”,只因统治者偏安一隅,自己虽有心效力却报国无门,表达诗人年华老去无所事事的寂寥。此意在颔联也有暗示。“雁未来”,表明期盼的音信并未传来,暗示诗人虽超然尘世却仍期盼国土收复的复杂心境,为尾联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故而合乎情理。题组二边塞征战5(202

10、0湛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送湖南部曲辛弃疾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注】部曲:部属,属官。符:这里指军中移文。薏苡(y y):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果仁叫薏米,形似珍珠,可入药。“薏苡明珠”语出后汉书马援传,后世用以指因涉嫌而受诬谤的人。於菟(w t):楚人称虎叫於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当年接到紧急军令,身穿青色制服,跨上骏马,在万众欢呼声中腾跃向前,表现出惊人的勇毅。B颔联用典言事,表明诗人自己因为遭受他人的诬

11、谤而离职,并为有功部属未能得到应有的奖赏而深感愧疚。C颈联表明诗人自己既有知人之明,又有论事之胆,点明他受谗被谤的原因,暗含对湖南部曲的赞赏和勉励。D全诗既申明己志,又慰勉友人,襟怀坦荡,层次井然,诗中充满豪宕不平之气,显得悲壮苍凉、雄健沉郁。AA项,曲解文意。首联不是写诗人自己,而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部属的勇猛形象。(2)本诗尾联化用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二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先人后己、忘我无私的胸怀。不同点:杜甫的诗句,由自己住茅屋想到天下寒士居无定所,表达的是炽热的忧国忧

12、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而辛弃疾的诗句,表现了一位久经沙场的大将关爱部属、勉励友人的可贵精神。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登剑南西川门感怀陆游自古高楼伤客情,更堪万里望吴京。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瘴疠连年须药石,退藏无地著柴荆。诸公勉书平戎策,投老深思看太平。【注】剑南西川:唐藩镇名,治所在今成都市,后常为军阀割据。陆游曾应宣抚使王炎之邀,进川一年,投身军旅;很快奉朝廷之诏,入蜀为地方官,与诗人范成大诗酒唱和,辑有剑南诗稿。柴荆: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投老:垂老,临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即点题,交代了身份与处

13、境,同时叙写登楼伤情,思接千载,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B“吴京”一词运用借喻,把南宋的都城比作眺望中的古都南京,抒发了对南宋朝廷的牵挂。C颈联叙述诗人身处条件恶劣的地方,疾病缠身,生活困窘,叙事中渗透着感伤和无奈。D尾联中诗人请“诸公”努力为恢复中原建言献策,同时表达了垂老的自己渴望太平的愿望。BB项,“运用借喻,把南宋的都城比作眺望中的古都南京”错误,“吴京”一词运用借代手法,明写眺望古都南京,实则抒写对南宋朝廷的牵挂。(2)颔联“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好在哪里?请从语言和表达技巧角度简要赏析。(6分)解析这道题要求分析颔联“好”在哪里,题干要求从语言和表达技巧角度简要赏析。赏析某一联好在哪里一般分三步: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读懂全诗,精读颔联。首先回答出颔联的内容:见不到旧友的惆怅之情和暮云四合的景象融为一体,游子思归之情和又一年春水上涨之景相融。然后指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根据具体诗句分析情与景的关系。最后结合“合”“生”两字的运用来分析。答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见不到旧友的惆怅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