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第一单元-3-蜀道难-蜀相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63853786 上传时间:2021-01-25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43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第一单元-3-蜀道难-蜀相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第一单元-3-蜀道难-蜀相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第一单元-3-蜀道难-蜀相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第一单元-3-蜀道难-蜀相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第一单元-3-蜀道难-蜀相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第一单元-3-蜀道难-蜀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第一单元-3-蜀道难-蜀相(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蜀道难蜀相,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把握其意境,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3.传承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文化典故,典故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出处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李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节选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解读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富贵人家门前飘出酒肉的味道,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诵读鉴赏,原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2、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鉴赏 感情瞬息万变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从“酣高楼”的豪兴到“览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合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自然与豪放结合这首诗开头两句像散文的语言,但其间却流注着豪放雄健的气势。“长风”二句,境界壮阔,气

3、概豪放,语言则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这种自然豪放的语言风格,也是这首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的一个原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他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有李太白集。,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

4、识,知识整合,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诗人。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蜀道难 从诗的内容来看,此诗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

5、人入蜀而作。诗中的“君”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泛指所有“西游”之人。在诗中,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告诫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后来的“安史之乱”足见作者政治预见的正确。,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蜀相 杜甫写蜀相时,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已经破灭,生活也陷入艰难困苦之中,而安史之乱尚未平定,黎民百姓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杜甫心情极为苦闷,来到诸葛武侯祠,面对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联想到诸葛亮的英雄业绩以及他和刘备之间鱼水相

6、得的君臣关系,不由得百感交集,泪流满襟,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激动人心的诗作。,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写的诗,都算是古代的,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用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4)

7、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1.读准字音,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2.一词多义,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4.特殊句式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词结构后置) (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省略句) (3)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介词结构后置) (4)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宾语前置),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

8、,蜀道难,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蜀相,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蜀道难 蜀道难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寓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蜀相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研读活动一理清脉络,理解诗歌内容 1.蜀道难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提示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寓高山阻

9、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之辞;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的来由。 2.蜀道难以“噫吁嚱,危乎高哉”开头,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句话中“噫吁嚱”“乎”“哉”这些惊叹词的连续使用,表现了诗人吐纳山川的宽广胸怀,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3.蜀道难赞美蜀地山川的奇险壮丽,为什么要从“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写起? 提示诗人把读者引向了一个悠久迷茫的历史时空,加强了诗的感染力,激发读者对蜀地情况的好奇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4.蜀道难共3段,请填写每段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提示第1段: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

10、高峻难行第2段: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第3段:述剑阁险要,想凶险景象感叹蜀道的高峻、艰险、可畏,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5.从“起承转合”的角度分析蜀相的思路。 提示这首诗在结构上体现出“起承转合”的章法。首联紧扣诗题,运用一个设问,引出寻访丞相祠堂,这是“起”。颔联直接承袭首联的内容,写祠堂内的春色,描写景物,有的称这一联为“景联”,这是“承”。颈联转入议论抒情,也就是对诸葛武侯的评价,有的称为“情联”,这是“转”。尾联收束全诗,总括对诸葛武侯的悼念之情,这是“合”。这首诗歌在结构上完整有序,符合格律诗的结构章法,更有益于情感的抒发。,思维导图,文

11、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6.蜀相一诗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提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忍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这两句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两句在叙事中抒情,写得情真意挚,非常感人。,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研读活动二品味特色,鉴赏诗歌技巧 7.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两

12、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分析。 提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秦、蜀之间崇山峻岭、千里不绝、不可逾越的特色展现在读者面前。 8.蜀道难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是如何把“景”与“情”结合在一起的? 提示“悲鸟”“古木”是写“景”,“子规”“夜月”也是写“景”。但是“号”“啼”写出了“情”,诗人巧妙地把“景”与“情”融合在一起。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愁空山”一句更是“景中含情”,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9.蜀道难一诗第2段以对“君”的劝阻(“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

13、巉岩不可攀”)开始,到对“君”的质问(“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结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这是诗人在正面描写之后的侧面描写,用“劝阻”“质问”友人这种虚幻的笔法,从侧面烘托了蜀地地貌的奇特凶险。 10.蜀相中对翠柏的描写,有何作用? 提示对翠柏的描写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11.试结合蜀相全诗,总结其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提示这首诗歌,只有短短八句,包含着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从诗歌来看,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

14、森森”,表明了武侯祠的地点。“何处寻”是抒情。诗人运用设问抒发了自己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柏森森”是写景,是对祠堂总体环境的描写。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也是写景,其中“自”和“空”也是抒情。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以叙事为主,交织着议论和抒情,也有对诸葛亮的评价与赞扬。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抒情,也是议论,抒写了诗人的感叹和哀切之情。这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蜀道难”本来是一个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得如此生动逼真? 提示观点一:运用大胆的夸张。 诗人运用

15、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 观点二:发挥奇特的想象。 诗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想象了六龙回日、黄鹤之飞、悲鸟号鸣、子规啼月等情景,增加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观点三:引用传说故事。 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蚕丛鱼凫开国、五丁开山写到盘踞剑阁的猛虎长蛇,富有时空感。 观点四:语言富有激情。 诗歌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赞叹惊异的情绪,并在每一段具体描绘之后,都有一些单独抒发主观感受的句子。,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夸张 在蜀道难中,诗人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

16、。写蜀道的艰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的高峻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写急流瀑布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到蜀地的历史则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写到人的惶恐则是“使人听此凋朱颜”。无论是写山写水,写情写事,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些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了山水形象的本质特征,使山水以一种高于形象原状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作用:(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4)能够形象具体地描述出物体,用清晰的笔法勾勒出物体,给人以逼真的感觉。 写法指点:(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3)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