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9.1《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对点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3852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9.1《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9.1《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9.1《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9.1《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9.1《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9.1《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对点训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9.1《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对点训练(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 12 题。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B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答案题干材料可知, “生态裂谷”交错带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 “生态裂谷”是由绿洲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的。绿洲地下水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的地下水会流向绿洲区。在“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自然植被会退化,风力侵蚀作用增加,固定沙丘会转化为流动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解析森林消耗水量大,故不

2、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灌溉农业容易出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绿洲地区降水稀少,主要依靠地表水和地下水发展农业和生活,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符合实际;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有利于促进绿洲区生态环境改善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主要作用机制是( )解析本题考查沙漠中植被对沙丘的影响机制。沙漠中的植被能降低风速进而减小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A 项错误;沙漠中的植被会减少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B 项错误;沙漠中的植被使风速下降,导致携沙能力减弱,C 项错误;沙漠中的植被会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D 项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读图,完成45 题。最新海量高中、初中

3、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4A、B 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 B C. D答案、B 两地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耕作业主要依靠灌溉水源。灌溉措施不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由于地表水分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积累而成次生盐碱地,故正确;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很少,雨水淋盐作用弱,盐分随季节变化小,对。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案 地位于东部沿海,盐碱地主要是海水浸渍的结果,地势越低洼越明显,故 C 正确。人类不合理灌溉不是自然原因, A 错。最新海量高中

4、、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降水对土壤盐分具有淋溶作用,降水量大且集中,则盐分随季节变化大,B 错。夏季风强劲,带来降水多,淋溶作用强,会减弱盐碱化,故 D 错。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土峁、黄土墚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2)阐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

5、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1) 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墚、丙为黄土峁。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 7、8 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墚;黄土墚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2)不利影响:黄土地貌塬、墚、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

6、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后三点任答一点即可)(3)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 任答一点即可)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任答一点即可)解析(1) 图甲为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黄土堆积厚度较大,是黄土高原地区最重要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图乙为黄土墚,是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墚长一般可达上千米,几公里或十几公里。图丙是黄土峁,是呈孤立的黄土丘,浑圆状形如馒头,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墚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从流水侵蚀作用入手分析由黄土塬到黄土墚到黄土峁的黄土地貌形成过程。(2)可以通过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地表破碎增加耕作难度等角度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3)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沟谷地貌,所以减少高原面上的沟谷数量和面积,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且平整土地可以扩大耕地面积。但大规模平整土地也扰动了原土层结构,且使表面的耕作层遭到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