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学生练习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6383724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学生练习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学生练习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学生练习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学生练习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学生练习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学生练习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学生练习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2 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二赤壁赋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指出所通之字并解释)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山川相缪: 举酒属客: 举匏樽以相属:2古今异义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 今义: 斗牛:古义: 今义: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今义: 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 今义: 3一词多义 (指出用法及意义)(1)东 顺流而东:东望武昌:(2) 望 七月既望:望美人兮天一方:(3) 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4)如 纵一苇之所如:如诉如泣:(5)白 白露横江:不知东方之既白:(6)歌 歌窈窕之章:歌曰:“”:倚歌而和之:4词类活用(指出活用的字及其用法和意义)月

2、明星稀,乌鹊南飞: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下江陵:顺流而东:侣鱼虾而友麋鹿: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不知东方之既白:二、文言虚词(指出各句中的用法和意义)21而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正襟危坐而问客: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不知东方之既白:凌万顷之茫然: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纵一苇之所如:3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

3、遗响于悲风 / 于是饮酒乐甚: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而又何羡乎: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相与枕藉乎舟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5其而不知其所止 :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6然凌万顷之茫然 / 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其声呜呜然:三、文言句式(指出是何句式)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天地 /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3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 而又何羡乎!:凌万顷

4、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四、成语(写出文中出现的成语)2012 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二兰亭集序一、通假字(指出所通之字并解释)悟言一室之内: 二、古今异义(写出古今义)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 ;今义: )信可乐也(可乐:古义: ;今义: ) 列坐其次(其次:古义: ;今义: )或取诸怀抱(怀抱:古义: ;今义: )引以为流觞曲水(以为:古义: ;今义: )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三、词类活用(指出活用的字及其用法和意义)一觞一咏:足以极视听之娱:少长咸集: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 :热闹的场面) 齐彭殇为妄作:固知一死

5、生为虚诞:四、一词多义(指出用法及意义)1 之 所之既倦: 以之兴怀:夫人之相与:极视听之娱: 向之所欣:2 修 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乃重修岳阳楼:修守战之具:3 虽虽趣舍万殊:虽世殊事异:4 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4欣于所遇:终期于尽:5 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亦足以畅叙幽情:犹不能不以之兴怀:6 一若合一契:其致一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觞一咏:悟言一室之内:五、特殊句式(指出是何句式)死生亦大矣/其致一也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当其欣于所遇 / 终期于尽/ 不能喻之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三)省略句 (补

6、充上省略内容)1、列坐其次2、引以为流觞曲水3、悟言一室之内4、放浪形骸之外 六、成语(写出文中出现的成语)2012 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二游褒禅山记一、通假字(指出所通之字并解释)长乐王回深父:二、古今异义词(写出古今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 今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 今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 今义: 于是余有叹焉。古义: 今义: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 今义: 三、一词多义(指出用法及意义)51道有碑仆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何可胜道也哉:策之不以其道:2盖今言“华

7、”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3文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属予作文以记之:文过饰非:4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吴广以为然: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5.以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6其始舍于其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距其院东五里: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其下平旷,有泉侧出: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8、,而其见愈奇: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6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孰能讥之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7、之:分类(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鱼虫、鸟兽,往往有得(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4)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5)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6)其孰能讥之乎(7)此余之所得也A、相当于结构助词“的”:B、代词,指代人、物、事、地方等,作宾语: C、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四、词类活用(指出活用的字及其用法和意义)有泉侧出:始舍于其址:名之曰褒禅:后世之

9、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而其见愈奇: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往往有得: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火尚足以明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五、特殊句式(指出是何句式)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此余之所得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三)省略句(补充上省略内容)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7有碑仆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