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学教育的路径与关系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63832697 上传时间:2021-0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文学教育的路径与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浅析文学教育的路径与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浅析文学教育的路径与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浅析文学教育的路径与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浅析文学教育的路径与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文学教育的路径与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文学教育的路径与关系(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文学教育的路径与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文学教育,使青少 年学生懂点文学,提高他们的文学欣赏力, 是现代作家的共识。胡适在其起草的新学 制课程标准纲要?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国语 课程纲要之“目的”中,提出要培养学生 欣赏中国文学名著的能力。叶圣陶在论国 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中,把“培植 欣赏文学的能力”确立为国文教学三大目 标之一。5 65朱自清指出:“国文科是语 文教学,目的在培养和增进了解、欣赏与表 现的能力”,而“文艺是主要的教材”。1 73老舍认为:“从学校教育上说,青年们血 气方刚,正需要文艺作品来感动感化。” 6 408沈从文根据中学教学实际的需要,建议 大学要开设中国现代文学

2、课,“作为每个预 备作中学教员朋友的必修课”,7以提高 未来教师的文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现代作家 深知“中学生多数喜欢在课外看文艺作 品”,8对于其中的原因,朱自清有深入的分析:“因为他们要接触,并在精神上参 加,广大的人生人生的苦乐。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到自己生活圈子的狭小,阅读文艺是扩大这个圈子的一条路。 而在学时 期大概可以不必自谋衣食, 他们也有闲暇去 阅读和爱好文艺。” 1 472可见,中小学 生对文学的爱好,既有他们精神上的内在要 求,又有他们在求学期间衣食无忧,有空闲 时间做保证的外部条件。因此,加强学校的 文学教育,是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的。 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良

3、好的文 学教育的氛围,以满足他们精神的需要,提 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欣赏能力。文学教育的基本策略在开展文学教育的过程中, 应采取怎样 的策略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呢 ?现代作家认 为文学教育是以语言感知为重心,以审美为主要目的,学生的内心感受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要坚持主体性阅读,坚持综合感受。坚持主体性阅读文学属于艺术范畴,而艺术的价值在于 个性,在于它的多义性与不确定性。因此,学生的自主阅读是文学教育的基础。叶圣陶说:“要有真切的印象,还得自己去阅读作 品。” :9 269老舍认为:“论文艺不 如读文艺”,要克服“光论而不读的毛 病。” :10可见,唯有学生主动地、自由 地阅读原著,才能获得对文学

4、作品的真切印 象和独特的内心感受。那么,该怎样指导学 生自主地阅读文学作品呢?1. 寻找“文学的情人”,培养对文学 的兴趣欲培养青少年学生阅读兴趣, 所推荐的 作品必须适合他们的阅读口味。朱自清 说:“先介绍合适的作品给他们阅读。不妨 先介绍那些包含着有趣味的故事的,也不妨先让他们消遣地读着,慢慢再认真起来。”1 474林语堂认为读书不仅仅是读者一个 人的事情,而是涉及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 对读者来说,找到一个与自己气质相近的作 者,犹如“找到文学上之情人”,11这样容易对他的作品产生兴趣并为之入迷,从而成为自己师法的对象, 渐渐地进入文学的 神圣殿堂。叶圣陶对文学的喜好,就是在十二三岁的时侯

5、,无意中翻看到唐诗三百首 白香词谱,“特别觉得新鲜有味”,在 一遍遍的“讽诵”中培养起来的。122. “求懂是基本的功夫”,要求不能 过高过深阅读文学作品,重在读懂,重在欣赏, 不能急于求成,要求不能过高过深。茅盾 说:“读文学作品,一是求懂,懂的不含糊, 懂的透彻;二是求欣赏。” “求懂是基本的 功夫。” :13: 555读懂是欣赏的基础,欣 赏是分析的前提。赵树理认为,“在阅读作 品时,不要一开始就要求过高过深,而要顺 其自然读下去,看一遍、两遍、三遍越看越体会得细微,才能进行分析。如果一开 始就把看出主题思想、 取得写作方法的 目的放进去,结果会什么也得不到。” 14 1897缺少细细品

6、味、欣赏基础的分析,往往 显得空洞而无效,会影响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和感悟。3. “取多用宏”,方能得心应手多阅读、多欣赏、多积累,对培养学生 的文学欣赏能力格外重要。赵树理说:“读的多,体会的深,取多用宏,就能得心应手, 变化无穷。力14 1898曹禺强调,读书如 吃饭,不能“偏食”,要注意全面营养,“专 吃一种食物,是成长不好的。” 15林语 堂提出要读各种风格的作品,“读过这许多 的作品后,他便有了一个相当的经验基础, 而即能辨识何者是温文者,何者是醇熟,何 者是力量,何者是雄壮,何者是光彩,何者 是辛辣,何者是细腻,何者是风韵。在他尝 过这许多种滋味之后, 他不必藉指南的帮助, 也能知道

7、何者是优美的文学了。” 164. 读完后“应当自己反问”,求得阅 读的实效自主性的阅读,不只是泛泛而读,它还 要求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善于提 出问题,以深化阅读的最初感知,提高文学 欣赏力。茅盾说:“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应 当自己反问:这本书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它 和其他名著比较起来,它的特点是什么 ?它 的主题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应该有个具体的 明白的回答。”否则,只是倒囹吞枣地读,“虽然读得多,还是白读,你虽然自以为在那里学习,其实什么也没有学到。力17549- 550只有阅读得细,思考得深,才能提 出自己的意见或是见解,获得人生的滋养, 内化为欣赏文学的能力。坚持综合感受综合地感受,是

8、文学教育必然的方法选 择。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生活和人生独特而深 刻体验的产物,我们只有调动起全部感官, 从自己的生命感受、 生活积累与社会体验出 发,对它进行“二度体验”,才能深入理解 其中的意蕴。叶圣陶指出:“文学这东西, 尤其是诗歌,不但要分析地研究,还得要综 合地感受。所谓感受,就是读者的心与诗人 的心起了共鸣,仿佛诗人说的正是读者自己 的话,诗人宣泄的正是读者自己的情感似 的。” :18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本质上 就是一种感受,阅读、欣赏的过程实际上是 一个作为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客体与阅读 者主体的内心感受相互碰撞、交融的过程。 这就要求文学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多种感觉 器官进行有目的的、长

9、期的训练,使他们的 文学触觉变得更加灵敏。朱自清说:“感觉 的享受似乎是直接的,本能的,即使是字面 儿的影像所引起的感觉, 也还多少有这种情 形, 至于意义的欣赏,得靠综合诸感觉 的想象力,这个得有长期的教养才成。” 19 学生对文学的感受细腻了、体验丰富了,才 能欣赏出内容来。那么,在文学教育活动中, 怎样更好地进行综合性感受的训练呢 ?1. “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要 有丰富的情感投入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其本质就是读者 与文本以及文本的创作者进行的精神“对 话”,是心灵的碰撞与交流,要有丰富的情 感投入。“有了真切的经验、思想,必将引 起真切的情感。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 核的,果能好好

10、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 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生活永远涵濡于 情感之中,就觉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 20 因此,感情具有直达人心的伟大力量,一旦 师生在共同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找 到了情感的交汇点、撞击点,就会使课堂成 为情感的共振场,达到精神的愉悦与生命的 升华,达到文学教学的理想境界。2. 文学教学,“该偏重在涵泳和体味 方面”为了使课堂成为真正的情感共振场,师 生双方都得对文学作品进行一番沉潜涵泳、 细细体味。叶圣陶反复强调,“对于文学 名著,似乎该偏重在涵泳和体味方面”21,而涵泳、体味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反 应,也是一种意义生成活动。“所谓体会, 得用内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

11、,而推及 作品;又得用分析的方法,解剖作品的各部, 再求其综合”。569因此,在文学教育中,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 更要善于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的 意义世界中去,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 获得对作品的意义认识。3. 要“驱遣我们的想象”,丰富审美 体验文学作品具有生动的形象性,但没有想 象就没有欣赏。徐志摩认为,“读书时应用 想象力”。2 266叶圣陶指出,鉴赏文艺 的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 得到人生的受 用,这就“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 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9: 265在欣赏 过程中,想象渗入知觉,引起人的各种心理 功能的和谐自由运动,可以丰富审美经验

12、, 并激活理解力,使审美经验由非确定性向确 定性靠近,从而陶冶身心,获得教益。4. 阅读文学作品,“要用生活经验去 对付”文学本身能够拓展、丰富读者的人生经 验,而文学欣赏又需借助读者的生活经验。 叶圣陶说,阅读如古典这样具有永久价值的 文学作品,是“要用生活经验去对付的,生 活经验愈丰富,愈能够咀嚼其中的意味”。22鲁迅认为文学欣赏的效力如何,除了 读者个人的体验之外,还与他的社会体验有 关。“文学有普遍性,但有界限;也有较为 永久的,但因读者的社会体验而生变化。北 极的遏斯吉摩人,非洲腹地的黑人,我以为 是不会懂得林黛玉型的;健全而合理的 好社会中人,也将不能懂得”。23因此, 在文学教育

13、中,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 而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 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从而获得 对文学作品的创造性感受, 练就一双“文学 的眼睛”。文学教育的几个关系现代作家认为,文学教育还必须认真处 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欣赏能力与文学知识何谓欣赏能力?叶圣陶指出:“所谓欣 赏,第一步还在透彻了解整篇文章,没有一 点含糊,没有一点误会”,在此基础上,体 会作者意念发展的途径及其辛苦经营的功 力”,并且“有所得”,“这就是欣赏,这 就是有了欣赏的能力”。5 69而仅仅依靠 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和“体会”,显然还难以使自己的感受、认识深化,具备较高的 欣赏能力,这就需要文学理论知识的

14、指导。 文学理论知识,是人们在文学实践中获得的 认识与经验,包括与文学作品相关的作家的 知识,文学作品构成的知识,文学写作知识, 文学欣赏、文学评论知识,等等。茅盾认为 欣赏能力“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巧的问题, 在技巧以外,还有思想问题在内”,因此, 一个人的欣赏能力与他的学识修养是成正 比的,“我们要造成功一种欣赏力,是需要 很多基础知识的。” :24朱自清认为,要理解文学作品,“得阅 读理论书籍”,虽然“自己摸索,也可以入 门,但是得着理论的帮助可以快些”。1472因此,要加强文学理论知识教学,让学 生掌握一定的文学基本知识以指导欣赏。如果文学知识匮乏,学生要深入理解和把握文 学作品就会遇到

15、巨大的障碍,其认识能力和审美水平也会受到限制。而传授一定的文学 理论知识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既让学生借助 文学理论知识的烛照,探索到作品的深幽之 处,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意蕴,又能在此基 础上形成实践性知识。当一个读者在文学欣 赏中形成了比较全面、扎实的实践性知识, 他就具备了良好的文学欣赏能力。在加强文学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 现代作家还告诫我 们要重视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老舍认为, 加强文学教育与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是统一 的,那种“为了加紧文艺的自修,而把别项 功课放松,甚至到考试的时候,代数或物理 不能及格”,是“很大很大的错误”。因为“近三十年来的西洋小说, 甚至于诗的里边, 都不可避免地谈到

16、科学,或应用天文、物理、 化学中的道理阐明或设喻;假若你不明白科 学,你就连这样的小说或诗也读不懂”,而 且“中外许多有名的文艺写家都并不是学 文学的人;医生、律师都有成为名写家 的,而大学文学系毕业生反倒不一定能创作 出什么来。” :6 409- 410由此看来,近 几年对郭沫若、钱钟书等大家当年考大学时, 数学成绩不合格的情况所作的片面理解和 宣传是不恰当的。当然,中小学文学教育不 可能像大学中文专业那样传授系统的文学 理论知识,那么,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 ?1. 要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推荐他们 阅读一些通俗、浅显的文学知识读物。朱自 清认为,中学生所读的文学知识方面的书籍, “该是鸟瞰的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