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态的影响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83163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态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态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态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态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态的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科技发展对生态文明的影响摘 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对社会生态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在 21 世纪这个现代文明时代,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强调控、限制和消除其不利影响,增大和利用其有利影响,保护社会生态。为此,人类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强烈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着社会生态环境。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条件、状况和环境,有利于社会生态的发展;另一方面,某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又

2、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和巨大灾难,危害社会生态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对社会生态的这种二重性影响,并加以调控、限制和消除。这样,我们才可能在 21 世纪的现代文明时代,建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1.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社会生态既包括自然因素构成的生态环境,也包括人类活动形成的生态环境。而人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突出体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因此,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毫无疑问是需要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范畴,他认为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科学并入生产过

3、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结合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他认为, 实现人类的希望靠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靠科学,维护世界和平靠科学。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也是不行的。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而且,它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人类只有依靠科技能力、科学精神和理性才能确保全球、全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中,科学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1.2 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态环境的质量变化的关系 当今世界,尤为引人注目的变

4、化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大提高,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只有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不断地开拓新的能源和材料,才能实现既减少投入,又能增加产出的理想发展模式,进而使发展越来越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并相应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人类通过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开发自然资源,使资源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两维拓展,低科技水平下的非资源变成高科技时代的资源,诸如核能技术的进步,使原子潜能变为有效的能源。高科技的投入也使环境系统发生变化,太空技术的发展,使外空环境改变;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使环境的有效保护更加先进、合理。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防治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

5、破坏,同样也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清新的空气、洁净的2水、绿色的森林不断消失,臭氧层出现巨大空洞,全球气候异常,都是人类活动不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带来的恶果,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技术应用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最终还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解决。例如,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科学技术都是关键因素。 人类对气候变化、资源消耗增长率、人口动态和环境退化等领域的了解,正在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制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考虑这些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变化情况,更好地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陆地、海洋、大气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水、养分和生物地球化学循

6、坏和能量流动,以便更精确地了解地球的负荷能力及其如何对人类活动施加的压力进行反应。依靠科学可以健全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管理政策。只有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人类才能解决人口激增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才能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就是依靠先进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已经消除和控制了其主要的工业污染,同时加强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使当地居民生活在蓝天碧水的环境之中。总之,科学技术发展是改变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根本因素,而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 2 .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任何科学技术的使用都会导致生态平衡的

7、失调。一方面,科学技术应用过程所取得的任何成果都是因为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物质循环过程,造成某个点上的失调而取得的;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成果与破坏是其存在的两个方面。只不过科学技术的成就往往比破坏更加为人类所重视。所以有时即使有一定的负效果,也会采用这类科学技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药品的使用。虽然医生都清楚地知道药品的副作用,但仍然要使用,正是由于这对于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认为科学技术只会带来好处而没有任何负作用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虽然有些科学技术目前尚未能指出其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作用,也仅仅是因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实践的过程,其破坏性会逐渐显现出来。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

8、力不断提高,特别是育种技术、化肥农药技术的提高,使人类粮食成倍增长。一方面为人类生活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另一方面,它污染了水体,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益虫。医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健康,延长了人的寿命,提高了出生率,降低了死亡率。同时,也使得地球上人口剧增,令人类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就是医疗技术的发展会给整个人类群体带来不利,尽管这些技术对个体是有益的:在自然系统中的动植物每时每刻都处在“优胜劣汰”的选择压力下,整个群体的遗传基础才不断得到优化,而医疗技术的日益完善造成了“优不胜,劣不汰”的氛围,使整个物种的基因库日益遭到“污染” 。工业技术的发展,直接导

9、致了人类历史上的 3 次技术革命,使人们步入工业社会直至信息社会。然而,蒸汽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煤的燃烧,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的含量剧增;内燃机的出现造成了光化学烟雾;化工技术的进步,每年都能推出大批没有经过诱变性检验的新产品。即使是被认为“洁净能源”的电能,也由于它在输送和运动电机时对原有的电磁平衡产生影响而损害人类的神经系统、改变动物所处的静电场而影响其血清成分。另外,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臭氧空洞、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放射性核污染等等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无一不与工业技术的应用有关。3 .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3生态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

10、然力量和作用的总和,构成生态环境的各种要素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的基本条件。因此生态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大问题,考虑到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不能只依靠环境治理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把环境与发展统一起来思考,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方法。地球只有一个,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世世代代的后人。因此,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3.1 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解决生态问题 虽然对那些可以兼顾生态与经济的技术而言,这类技术

11、要考虑对各种自然现象,如自然景观、濒危物种的保护等,技术创新的难度要大,所需的投入多,周期长,成功的慨率低,在市场条件下几乎不被考虑。但是,政府可以对这类技术创新进行支持和诱导,加强投入,营造有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坏境。从而能够有充分的技术支持,使生态系统的功能更完美,生态系统的持续性更强,生态环境变得更稳定。 3.2 扶持贫困地区,保护生态环境 贫穷本身就是一种环境污染。世界上许多资源和环境问题正是由于贫穷引起的。贫穷饥饿的人们为了生存,不可避免地要破坏他们周围的环境,他们砍伐森林,在草原上过度放牧,过度使用贫瘠的土地,使耕地的生产力下降,以至大面积沙漠化, 越来越多的人们涌入已十分拥挤的城市

12、,许多国家丰富的矿物资源、热带雨林及其它植被的破坏,主要也是为了满足发达国家对于自然资源和森林资源的需要,以换取资金和技术的结果。事实证明,贫穷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灾难,发达国家只有帮助贫穷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世界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3.3 开展国际合作,建立真正的地球村 人类生态环境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展国际间的经济与技术合作,解决各国利益不一致的矛盾,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共同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真正地发展成为地球村。 3.4 防止和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战争对社会生态是最

13、大的破坏。战争不仅波及数十亿人口,杀害千百万人类生命,毁灭广阔的城市和乡村,破坏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而且还破坏自然环境。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其战争创伤在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是难以恢复的。因此,防止和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保护社会生态,是人类的一件大事。应当看到,现代战争由于使用了高科技武器,其危害性更大。现在不仅有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等毁灭性极大的高科技武器,而且还出现了杀伤力极强的激光武器、生化武器等新型高科技武器。可以肯定地说,对它们的使用,必将导致社会生态前所未有的巨大破坏。因此,在发展科学技术、保护社会生态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地防止和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综上所述,21 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在创造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要注意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只有坚持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人类才能得以延续,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1 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M1 北京:科 学出版社,1998 42 滕藤 1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M1 北京:经济 管理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