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80897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姓名:王琪瑜【内容提要】“ 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 1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形象,它是一切美的想象的总汇。新月如眉, 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凄楚之美;花月披离,余香 袅袅 ,象征典雅 艳丽之美;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雄浑高古之美不尽的象征 创造着不尽的月亮世界,无数的心灵创造着无数的月亮形象。在淡淡的月光世界里“ 中国人那根极 轻妙,极高雅而又极为敏感的心弦,每每被温润晶莹、流光迷离的月色轻轻拨响。一切的 烦恼 郁闷,一切的 欢欣愉快,一切的人世

2、忧患,一切的生死离别,仿佛往往是被月亮无端地招惹出来的,而人们种种飘渺幽约的心境,不但能够假月相证,而且能够在温婉宜人的月光世界里有响斯应。 ”2翻开群星璀璨的中国文学史,文人墨客咏月的 诗比比皆是,但是还没有人像李白那样,对月亮寄托着浓浓的情意和对月亮所作的无与伦比的细腻而动人的描绘。纵使是李白 这样的天才诗人,他也有愁苦,也有 乡愁,还有抱负,当然,更多的是失意。失意的诗人为了抒发胸中的失意,他选择了酒与月亮。李白一生钟爱明月,明月在他的 诗中无处不在。明月,如酒,是李白的精神寄托。诗人把他的青春热情、豪迈气概、自由理想、人 间真情, 统统融入这纯洁的自然之物中,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3、分。他一 边饮着醇香的美酒,一边把“愁心”寄给月亮。李白的一生都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全部诗作中,出 现月亮- 1 -意象的诗就占有其诗作 14 的比例, 3并且每个月亮形象都有其独特的特征。李白的吟月诗歌在我国众多的古代诗人当中,表现得最为复杂、最为全面、也最完美。余光中曾在寻李白中概括李白的诗:“酒入豪 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可以这样说,李白的咏月诗歌代表了我国古代诗人关于咏月诗歌的最高成就。一直以来,李白都是文学界大家和学者研究的对象,其中,研究和分析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4、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也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粗略谈谈。【关键词】李白 诗 月亮 意象一、李白月亮诗的意象类型浩瀚缥缈的漫长的历史长河,曲折复杂的坎坷人生。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月亮成了历代文人吟咏不厌的对象。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溶进月光里,注入明月中,从而使月亮这一无生命的物象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咏月之意象。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它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它是经过诗人情感、想象、思想和审美情趣等重新处理的感觉。李白笔下的月是一个融合了诗人全部情感的月,月亮在李白眼中,就是他的精神之所在。他以月亮作为其诗中的“象”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以月亮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 (游秋浦白笴陂二首 ) , “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 ( 秋山寄卫慰 ) , “我寄愁思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等等。诗人也常把自己的这种个人之私情推而广之地来表现天下所有人的共同思想感情,如:“边月随弓影,胡剑拂霜花” (塞下曲其五)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 2 -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 ,等等。可见, “在情感寄托阶段,月亮已由独立的客观景物内化为人类情感的组成部分,创作主体以象征、移情等手法,将自我感情倾

6、注到月亮意象上,主客体通过某种特定的感情活动和谐地融合在一起。”4以月亮象征美人和恋情。如:“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古风二十六) , “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 (相逢行 ) ,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忆旧游 ) ,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越女词其四) ,等等。这类诗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感到一种朦胧的美感。李白之所以那么喜欢月亮,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月亮是美的代称,美的化身。以月亮象征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李白的一生虽然怀才不遇,在痛苦与孤独中,作者并没有完全消沉,他一直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止。因而,在李白的诗作中流露出宏愿伟志是必然的,不是吗?作者曾经

7、唱出了“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慷慨高歌,而且,诗人始终都记住了自己的志向,他一直希望“常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在这里,月的意象成了理想的象征。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梦游天姥吟留别 ) ,等等都是此类诗篇。以月亮象征人的高洁品质。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行路难其三),再如“天晴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 “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 ,

8、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仓梧” (哭晁卿衡 ) ,等等。以月亮象征哲理的启迪。如著名的咏月诗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另如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原中:“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 ”苏日览古:“旧苑荒日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在李白的写月诗中,有一部分是纯粹写月亮这一自然物的诗。在它身上根本找不到寄托的含义或象征意义。有时纯粹地把月亮作为描写对象。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等诗句就只是客观地描写- 3 -月亮。有时它起点明时间的作用。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9、” ,点明时间已到晚上,明月下的长安,传来千万捣衣之声。有时它是为了渲染月夜清幽或凄凉的环境而存在,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又闻子规啼夜月”都是为了渲染环境。二、李白的月亮诗赋予月亮以生命蕴涵在对月亮意象的塑造上,李白注重主体感情的主动参与。李白笔下的月亮亲切、细腻、形象、可爱,并且在处理人与月的关系上,李白是月中有我,我中有月,月我相融。如“浩歌待明月” 、 “乘月醉高台” 、 “举杯邀明月” 、 “对此石上月”等诗句中, “待月” 、 “乘月” 、 “对月” 、 “邀月” 、 “问月” 、 “舞月”等,处处是月人相亲的场面,诗人与月亮在精神上相通,

10、月亮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是被诗人赋予了人格意义的审美形象。与李白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也有不少月亮诗,但二者却存在许多不同。杜甫的月亮诗,无论是以月提名的月 、 东村月夜等,还是偶尔出现在诗中的月景,其月亮意象大都比较亲切,似乎总像一个善解人意的伴侣,如“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宿赞公房 ) ,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奉济驿重寄严公四韵 ) ,等等。可以看出杜甫诗中的月亮也具有浓重的亲切感和人情味,杜甫诗歌中的月亮意象也是相当完善的,月亮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寄托着诗人的丰富情感。但是,与杜甫不同的是,李白诗中的月亮不仅仅是主体感情的一部分,而且更是一个蕴涵着独立和永恒意志的复合物象。例如,

11、 把酒问月 、月下独酌等诗篇中的月亮正是这样一个蕴涵着生命的独立物象。在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在诗中,诗人分明是在独酌,却偏出三人,把月亮与影子也作为有生命的人;诗人以其特有的超脱高呼“行乐须及春” ,并浪漫地与月结无情之游;诗人将月亮作为哲理的凝聚点,表现主体与明月在精神上的契合,突出诗人超越现实,向往永恒的渴望,使诗于哲理中又洋溢着浓郁的自然情韵。这里,李白不仅注重月亮意象的社会化,而且更突出月亮作为一种自然物象对人类的精神启迪,

12、从精神回归和人格认同的角度给月亮意象的人情味增加新的内容,使月亮意象的亲切感不再是某- 4 -种社会情感的融合,而是一种走向永恒的呼唤。如果说,杜甫的月亮意象具有强烈的社会理性,那么,李白的月亮意象则具有生命理性。三、李白的月亮诗具有显著的特色把自己的情感幻想跨越,寄寓于月的时空幻想跨越,这是李白咏月诗歌的显著特色。如他的把酒问月一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阕,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13、在这首诗歌中,李白直接用到“月”字就达七次。特别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诗人在古人、今人与古月、今月的大时空的跳跃下,跨越了时空的界线,掘发了“人若流水,明月如斯”的人类共同感觉。但是,在宏大的时空跨越中发掘人类共同感觉的同时,李白也非常注意自我情感的跨越。如他在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一诗中写道:“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师子乘高座,白玉簏尾谈重玄。我似浮去滞吴越,君逢圣土游丹关。一撮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

14、眉月。 ”在这首诗歌中李白又有意地将自己推入追忆的时空跨越之中,这种追忆的跨越,以主观的浪漫主义色彩为基本格调,塑造出了一种诗人幻想中的月亮意象:“月出峨眉照沧海” , “黄鹤楼前月华白” , “峨眉山月照秦川” 。在跨越的极度追忆中,又从幻想回到现实“归时还弄峨眉月” 。上面这首诗歌不仅集中展示了李白的幻想能力和语言能力,以及通过这两种能力展现出来的李白的个性,还有意地将自我置身于情感的时空幻想跨越,这在李白很多诗歌,特别是他的咏月诗歌中都表露得非常明显。可以说,这是李白咏月诗歌跨越特色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李白对月亮幻想的跨越是很独特的,他不仅把自己置于月亮的幻想之中,- 5 -而且还借助诗歌

15、中的人物来巧妙地完成他月亮幻想中的情感跨越。比如他在的塞下曲六首中的第四首中这样写道:“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边关万里,闺阁遥忆;萤飞秋窗,月度霜闺。冷落清秋节,何堪以愁。在这里诗人把女子闺阁思念丈夫的那份情感以月度之。而在这千里的跨越的情感传递之中,使那本来无心的明月,也不禁暗暗生出一丝莫明的惆怅来。在李白的咏月诗歌中,最有特点的是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比如他的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二首“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 “弯弓辞汉月”这句是不通的,弯弓怎么辞汉月?是人辞汉月?还是弯弓辞汉月呢?李白这句诗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只能说是一种幻想。所以,我们只要用一种潜意识的幻

16、想去感悟,才会发现李白正是以不通为大通,表现了我们以正常语言和思维所无法表达的感受。但是李白的咏月诗歌中,使用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的最佳之作应该是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他在诗中这样写道:“海客谈赢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潺潺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匍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况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