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总附送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16377291 上传时间:2017-09-05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22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总附送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总附送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总附送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总附送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总附送答案和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总附送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总附送答案和解析(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3 年四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 18 题。负重的河流黄 毅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 绝不是偶然的事。 塔里木河的出现, 再一次证明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

2、的时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期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和霸气。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 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 集合了亿万的沙粒, 用最柔软的办法, 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

3、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蘸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 2750 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 ,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他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 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 还是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

4、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胸膛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流离失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 ,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 60 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又何曾想到一

5、片汪洋的大湖会彻底干涸?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戏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慌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为什么又这样滞重?( 有删改 )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两项是 (4 分 )( )( ) 2 A文章两次提及塔里木河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写到的著名河流,前后照应,反复强调,蕴含着对塔里木河现状的深沉喟叹。B “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

6、只能打湿他乡的梦”, 形象地表现出沙漠对水和生命的渴望,蕴含着作者对沙漠缺水少雨的无奈与同情。C作者赋予河流与沙漠以生命,河流率直勇敢,任何时候都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沙漠静寂无声,却用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D 文章用历史材料证明罗布泊人在清代依然与湖为伴, 古今对比, 更能说明塔里木河的萎缩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E 作者认为缺乏对河流的珍视与保护, 人类最终将自食其果, 为此从不同方面对塔里木河的断流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15 CE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理解、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任何时候都浩浩荡荡,奔流不息”错误,原文是“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 E 项,文章只是

7、对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进行了分析,并没有从不同方面对塔里木河的断流原因进行深入分析。16文中第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 ) _ 16 答案 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结构更加严密。 解析 解答这种题, 一般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去分析。 从结构上看, 第六段前主要是写河, 其后主要是写人,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从思想内容上看,第段写胡杨形象,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人以美感,也为后面写树之死形成鲜明对比;写树之死是为了表现生命

8、离开河流后的困顿,暗示塔里木河荒漠化速度之快,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与思考。17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 (6 分 ) _ 17 答案 塔里木河身处沙漠,不得不与沙漠进行长期的坚韧的较量;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文明,却又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消失承载着人们的热爱、慌恐等复杂情感,引发了沉重的思考。 解析 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全文内容, 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解答。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塔里木河面临的困顿和人们对此的沉重思考,文章标题就有统领全文的作用。我们需要在文章中找到塔里木河有哪些“负重”,造成这些“负重”的原因是什么。18 2013四川卷塔里木河带

9、给我们很多启示。请结合文章,就河流与文化的关系谈谈你的思考。 (6 分 ) _ 18 答案 示例一: 河流是人类文化的源头。 塔里木河曾赋予罗布泊人浪漫的生活气息,长江、黄河乃至家乡的每一条河,都滋养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如今地球上的许多河流正像塔里木河一样在萎缩,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否则将会给人类及其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示例二:河流具有超越自然生命的文化魅力。塔里木河的率直坦荡,既是自然属性的体现, 也是文化人格的写照。 在漫长的历史中, 自然的河流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萎缩乃至消失,但我们依然可以从现存的文化中感知河流的形态与历史,感悟河流的文化意义。 解析 这是一道探

10、究性的题目, 答题时要注意从文章内容出发, 并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解答。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亦可。3 13 年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 22 题。定和 注 是个音乐迷沈从文4 “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 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 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

11、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即那点混合了忧郁幻想与奔放热忱而为一,对艺术几乎近于宗教虔诚的情绪,欲消纳它,转移它,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起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

12、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 “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扎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

13、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 ”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 貂褂狐裘, 觉得不拘是什么, 都在战争中无意义, 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

14、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外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

15、乐迷” 三个字的庄严意义。 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 过去的“迷” _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选自沈从文全集 ,有删改 ) 【注】 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19本文第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 (4 分 ) 19 答案 交代了定和选择音乐的过程和原因; 引出 “音乐迷” 的由来, 呼应题目,为后面写他对音乐的痴迷做铺垫。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思想内容和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作5 用题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与题目的关系,与上下文在内容、结构方面的联系,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与主题的关系,与读者的关系等。文章第段先写对定和的初次印象,刻画出基本性格特征;再补充说明定和成为音乐迷之前的情况,从另一个角度描写人物性格,为下文写定和痴迷于音乐做铺垫;然后从切身观察写出了对定和的基本的印象,不至于写到痴迷音乐的时候使读者感觉唐突。20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 (4 分 ) (1) 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