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同步复习 第11章《机械能和内能》ppt课件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3737 上传时间:2016-11-3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同步复习 第11章《机械能和内能》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考物理同步复习 第11章《机械能和内能》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考物理同步复习 第11章《机械能和内能》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考物理同步复习 第11章《机械能和内能》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考物理同步复习 第11章《机械能和内能》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同步复习 第11章《机械能和内能》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同步复习 第11章《机械能和内能》ppt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机械能和内能 第一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知识要点 归纳 1 动能 (1)定义 :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物体的动能越大 , 它能对其他物体做的功就越多 (2)影响因素 :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 _和 _有关 , 速度越大 , 质量越大 , 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质量 速度 2 势能 (1)常见的两种势能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2)弹性势能 a 定义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对其他物体做功 , 表明它具有能量 , 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b 影响因素 :弹性形变程度 (3) 重力势能 a 定义 :被举高的物体同样具有做功的本领 , 也具有势能 ,

2、这种势能叫做重力势能 b 影响因素: 与 _和 _有关 , 质量越大 , 高度越高 , 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 机械能 (1)机械能 :动能与势能的统称 动能与势能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 ,若没有能量损失和克服阻力或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补充 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 机械能守恒 质量 高度 1 内能 (1)定义 :分子因热运动而具有分子动能 , 分子因其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分子势能 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热运动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 _运动叫做热运动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 , 分子无

3、规则运动越剧烈 , 分子动能就越大 温度升高 , 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总和增大 , 物体的内能也就越大 内能 热传递 无规则 2 热传递 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1)热传递: 当物体和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 , 就会发生热传递 热传递时 , 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是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 , 直至温度相同 (2)热量: 物理学中 , 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叫做热量 , 用符号 热量的单位与能量的单位相同 ,也是焦耳 1 比热容 (1)定义 :物理学中 , 将物体吸收 (或放出 )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 (或降低 )温度的乘积之比 , 叫做比热容 比热容用符号 (

4、2)单位 :是焦 /(千克 摄氏度 ), 符号 J/( ) (3)物理意义 :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或降低 )1 所吸收 (或放出 )的热量 (4)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在冬天 , 人们常常在热水袋中装入热水来取暖;汽车发动机常常用水做冷却剂等 物质的比热容 (高频考点 ) 2 热量的计算 (1) 当温度升高时 , 物体吸收的热量: Q 吸 _ (2) 当温度降低时 , 物体放出的热量: Q 放 _ 其中 cm(t cm(t) 1 做功 改变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1)做功 :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将其他形式的能如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 :内能的

5、转移 2 热机: 热机是热力发动机的简称 , 它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 、 高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热机 3 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 、 _、 _、排气四个冲程组成 每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两次 , 曲轴转动两周 , 对外做功一次 在压缩冲程中 , _能转化为 _能 在做功冲程中 , _能转化为 _能 压缩 做功 机械 内 内 机械 4 燃料的热值 (1)定义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质量之比 ,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 :焦每千克 (3)物理意义 :热值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 它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4)完全燃烧

6、放出的热量 其中 单位是焦耳 (J), 单位是千克 ( 单位是焦 /千克 (J/ (5)对于气体燃料 , 人们通常采用焦每立方米作为热值的单位 , 符号为 J/实验方法 指导 命题点 _. _高度释放 . 实验一 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控制小球的质量相同 同一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 实验设计 (1)探究动能与 _的关系 控制质量不变 , 只改变物体速度 , 比较木块运动距离的远近 (2)探究动能与 _的关系 控制物体速度不变 , 只改变质量 , 比较木块运动距离的远近 实验结论: 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 质量相同的物体 , 运动速度越大 , 它的动能 _

7、;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 , 质量越大 , 它的动能 _ 物体速度 物体质量 越大 越大 注意事项: 实验中 , 要使不同的钢球在同一位置释放 ,其目的是控制不同的钢球在撞击木块时速度相同 ;实验中 ,要使同一个钢球在不同的位置释放 , 其目的是控制同一个钢球在撞击木块时速度不同 是 “ 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观察 _的大小 , 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木块滑行的距离 (2)实验中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 需要控制小球撞击木块时的速度不变 , 具体的控制方法是 _ _. (3)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的影响较大呢 ? 小文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

8、他仪器得出了两组数据 , 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表一 (钢球撞击木块时的速度为 v 8 cm/s) 让不同小球 从同一高度自由滚下 序号 钢球质量 m/g 木块滑行距离 s/ 100 10 2 200 20 3 300 30 表二 (钢球质量为 m 100 g) 分析这两组数据可以得出: _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依据是 _ _ 序号 钢球撞击时的速 度 v/(cms 1) 木块滑行距离 s/ 8 10 2 16 40 3 24 90 速度 质量增加为原来的二倍,动能增加为原来的两倍,速度增加为原来的两倍,动能增加为原来的四倍,因此速度对动能大小的影响较大 命题点 1 选择 _的热源 2 温度变化快

9、的物体吸热能力 _ 实验二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实验设计 (1)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 _的多少 (2)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 升高相同的温度 , 加热不同的时间 , 吸收的热量 _ 相同 弱 物质吸收热量 不同 实验结论: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 , 升高相同的温度 , 吸收的热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 吸收相同的热量 , 升高的温度不同 , 即不同种类的物质吸热本领 _ 注意事项 (1)实验中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 , 而非体积相同 (2)电加热器要放在烧杯底部 , 以使整杯水受热_ (3)温度计的玻璃泡高度适当 , 要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 玻璃泡不能碰到

10、_和 _ 不同 均匀 容器底 容器壁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 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小明量取了相同体积的食用油和水分别放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 , 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 , 如图所示 , 老师发现并指出小明的一个错误 , 小明的错误是 _ _ 小明纠正错误后 , 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 加热时间 / 6 12 水的温度 / 20 45 66 食用油的温度 / 20 68 92 没有控制食用油 与水的质量相等 (2)加热结束时 , 水的温度比食用油的温度 _(填“ 高 ” 或 “ 低 ” ) (3)在此实验中 , 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 ,则需要给水加热 _(

11、填 “ 更长 ” 或 “ 更短 ” )的时间 ,此时 , 水吸收的热量 _(填 “ 大于 ” 、 “ 小于 ” 或 “ 等于 ” )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实验表明 , _(填 “ 水 ” 或 “ 食用油 ” )的吸热能力更强 低 更长 大于 水 三年中考 讲练 题型一 选择类 【例 1 】 (2015 陕西 6 题 ) 如图所示是某老师的自制教具, 他在矿泉水瓶的侧壁上钻一个孔,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实验时从瓶口喷入酒精并盖上锥形纸筒,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瓶内酒精后,纸筒即刻飞出关于此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酒精不完全燃烧时热值不变 B 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分子在永不

12、停息地做无规则 运动 C 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 D 纸筒飞出后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 解题思路 】 本题考查燃料的热值 、 分子的热运动 、热机和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 , 其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 与燃料是否充分燃烧无关;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纸筒飞出后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 , 温度降低 【 答案 】 C 题型二 实验与探究类 【 例 2】 【 2013陕西 30(4)题 】 如图所示 , 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 通过比较小球推动木块 _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 【 解题思路 】 本题考查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动能大小不能直接测量 , 可以通过观察小球推动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来验证 , 这是一种转换法的思想 【 答案 】 移动的距离 (s) 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