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概括内容要点比较报道异同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63728118 上传时间:2021-01-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概括内容要点比较报道异同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概括内容要点比较报道异同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概括内容要点比较报道异同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概括内容要点比较报道异同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概括内容要点比较报道异同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概括内容要点比较报道异同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概括内容要点比较报道异同 Word版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三概括内容要点,比较报道异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要考点。高考对其考查,既有对某一则材料的归纳,也有对某几则材料的归纳,还有对整个非连续性文本中心观点的概括。由于材料是非连续性文本,因此不同体裁、不同媒体、不同作者在对同一新闻对象进行报道时,因客观或主观原因,就可能存在内容的侧重点和报道角度的差异。高考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常常基于这一特点命题。设题角度一概括内容要点|相关知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重要形式之一。内容要点,既可以指整篇的中心内容,也可以指某则材料报道的中心事件或传递的主要信息。归纳要全面,概括要简明。|方法思

2、路|1概括内容要点三法(1)抓住关键部位,联系整体揣摩。对新闻的中心而言,新闻的导语、文中陈述的事实文字等,都是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内容,阅读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2)归纳层次要点,综合各层层意。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也是传统的方法。(3)提取关键信息,重新加以整合。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要点。2答案要点构成的方式概括内容要点,重点在于分清角度,避免要点包含或重复,作答时可采用“要点要点要点”的方式表述。|解

3、题示例|【例1】单则材料的概括(2017年全国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材料: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

4、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

5、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人民日报2017年5月6日)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思维流程第一步,审题目(微指导)这是则关于“垃圾分类”的新闻材料,材料分四段,具体回答了“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的问题,可每段提取要点,概括整合。第二步,摘要点文本内容要点提取1

6、(微指导)第1段“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作为居民,应该提高垃圾分类的认知,并强化实践(习惯)2(微指导)第1段“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作为政府,应该完善处理设施3(微指导)第2段“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是政府的责任”(勤动手) 4(微指导)第3段“前不久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作为居民,应该提高垃圾分类的认知,并强化实践(习惯)5(微指导)第3段“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处理设施体

7、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勤动手) 6(微指导)第4段总结说明居民和政府各扫“门前雪”、各负其责,才能把垃圾分类处理好居民和政府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3.作为居民,应该提高垃圾分类的认知,并强化实践(习惯);作为政府,应该完善处理设施5作为政府,应该完善处理设施,制定奖惩措施第三步,分角度整合(微指导)从提取的各段要点看,概括角度有两个,一是居民,一是政府,据此整合即可。组织答案答案从居民来说,要提高垃圾分类的认知,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例2】多则材料的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材料一:2017

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士奖”授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以表彰他们变莽莽荒漠为郁郁林海的功绩。55年来,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从最初的369人毅然上坝到三代人传承不息,塞罕坝人将荒山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如果林木按一米的株距排列,可以绕地球赤道整整12圈,给这个蓝色星球系上12条漂亮的“绿丝巾”。55年来国家累计投入和林场自筹资金约10.2亿元,如今塞罕坝资源总价值已达到200多亿元。更重要的是塞罕坝的生态效益显著,据中国林科院评估,如今塞罕坝的森林每年固碳74.7万吨

9、,释放氧气54.5万吨,空气负氧离子是城市的8到10倍。(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1日)材料二:木材生产曾经是塞罕坝林场的支柱产业,一度占总收入的90%以上。近年来,林场大幅压缩木材采伐量,木材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持续下降,最近这五年已降至50%以下。据预测,“十三五”期间塞罕坝林场林木蓄积年生长量约为54万立方米。因此,只要年均消耗蓄积维持在20万立方米左右,完全可以保证森林资源总量的持续健康增长。塞罕坝林场的“十三五”采伐限额为每年20.4万立方米,但林场实际的林木蓄积消耗量,控制在13万立方米左右。河北省下达的采伐限额,塞罕坝林场只用了六成,而且主要用于“森林抚育”,严格按照规

10、章制度,把林子里长势较差的林木伐掉,将某些地方过大的林木密度降下来一些,使留下的林木能更好地生长,提升森林质量。林木蓄积量是反映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塞罕坝林场的林木总蓄积量,由建场前的33万立方米增加到1 012万立方米,增长了30倍。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8倍。(摘编自塞罕坝林场运营模式的启示)材料三: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端,在植被区划中属于温带草原地带。该区的典型植被为草甸草原、针阔混交林及落叶阔叶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很强,植物区系成分相对复杂。林场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调研,如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分密度下灌木及草本植物植被的科、属构成分析:

11、图1不同林分密度下灌木的科、属组成图2不同林分密度下草本的科、属组成扎实的科学研究,是林场发展的积极引领与有力保障。(摘编自塞罕坝机械林场植物指标分析)材料四:近年来,全国各地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空前加大,绿化苗木需求大增。塞罕坝林场建设了8万多亩绿化苗木基地,培育了云杉、落叶松等优质绿化苗木,销往京津、辽宁等十几个省市,现有1 800余万株多品种、多规格的苗木,已成为绿色“聚宝盆”。春天,群山抹绿,雪映杜鹃;夏天,林海滴翠,百花烂漫;秋天,赤橙黄绿,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塞罕坝四季皆有美景,是摄影发烧友的天堂,是华北地区知名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森林旅游、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的收入,已超

12、过林场总收入的一半。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塞罕坝人更有效地保护了绿水青山,收获了金山银山,开创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可喜局面。(摘编自护林营林再写华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55年来,塞罕坝林场发展采用的主要方式。思维流程第一步,审题目(微指导)题目要求“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55年来,塞罕坝林场发展采用的主要方式”。“上述材料”,指的是全部的四则材料,这些材料都是介绍塞罕坝林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取得的成就。需要从这些成就中提炼概括其“采用的发展方式”。第二步,摘要点文本内容要点提取材料一(微指导)“塞罕坝人将荒山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

13、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塞罕坝人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材料二(微指导)“木材生产曾经是塞罕坝林场的支柱产业,一度占总收入的90%以上。近年来,林场大幅压缩木材采伐量,木材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持续下降,最近这五年已降至50%以下”“塞罕坝林场的林木总蓄积量,由建场前的33万立方米增加到1 012万立方米,增长了30倍”转变生产经营模式,压缩木材采伐量,增加林木储蓄量材料三(微指导)“林场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调研,如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分密度下灌木及草本植物植被的科、属构成分析扎实的科学研究,是林场发展的积极引领与有力保障”(勤动手) 材料四(微指导)“塞罕坝林场建设了8万多亩绿化苗木基地,培育了云杉、落叶松等优质绿化苗木,销往京津、辽宁等十几个省市”“塞罕坝四季皆有美景,是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