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观题(简答+辩论)

上传人:Do****Z 文档编号:163682894 上传时间:2021-0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观题(简答+辩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观题(简答+辩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观题(简答+辩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观题(简答+辩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观题(简答+辩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观题(简答+辩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观题(简答+辩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观题问题一: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简答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问题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的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第1,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物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划清了界限

2、第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第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问题三:意识的本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论述)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2.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作用):第一艺术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

3、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3.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第一、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第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问题四: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简答)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4、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四、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问题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论述)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二、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

5、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三、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问题六: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简答)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问题七:1.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在实践基础上认识活动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也就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67)2.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6、认识,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投身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现实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第二,必须经过思考的作用,运用理论思维和科学出现,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其里的改造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69)问题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简答6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第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第二,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三,感谢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这表现为二者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一方面感性中有理性;另一方面,理性中有感性第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也需要

7、在实践中发展问题九: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论述76)第一,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它还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于与客观之间的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第二,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它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客观的客观世界的整体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阶段

8、,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人类已经达到的认识的广度总是有限度的,因而,认识有待扩展。二是就特定事物而言,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对象一定方面、一定层次和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认识反映事物的深度是有限度的,或是近似性的。第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其一,二者相互依存。其二,二者相互包含。一是真理的绝对性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二是真理的相对性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第四,割裂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就会走向形而上学的真理观,即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绝对主义又称独断论,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则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重要)

9、问题十:(简答/论述)1.社会存在及其基本要素: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107)2.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08)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问题十一:社会意识及其相对独立性(论述109)一、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

10、反映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二是、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三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对社会发展包括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其一,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其二,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其三,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其四,文化为

11、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问题十二:唯物史观在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时,坚持的原则(简答题148)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其次,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再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最后,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十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和表现形式(简答169)1.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

12、值自发波动(供求关系)3.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第四,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其一,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其二,阻碍技术的进步;其三,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问题十四:(170)简答题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简答题二:为什么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一、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二、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理论有关简答题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做出新的界定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第三,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