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意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6367444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意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意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意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意识摘要: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正式写入新课程标准。本文就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现状及原因、培养策略进行探讨。关键字:物理教学、问题意识、意义、现状、培养0 引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应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故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没有创新。问题出于怀疑,不怀疑就没有问题, 不怀疑就不见真谛,只有质疑才能求异,才能另辟蹊径,勇于创新。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

2、以通过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并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我通过一段时间探索,有了以下几点体会:一、问题和问题意识 问题就是疑点。它是一个人面对某种不认识的东西而又不能应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弄清它时产生的。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质量,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不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

3、的培养而谈创新精神及创新教育,是空洞抽象的,毫无实际意义。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创新。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定理”的科学修正及创新,非常清晰而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比萨斜塔上的试验几乎人人可为,但是能意识并发现这一问题存在的仅有伽利略一人。就像每天有无数的人烧开水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些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说明: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

4、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无从谈起。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解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心态。产生学习愿望的根本是问题。问题的存在本身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所以没有问题很难激发人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没有问题,难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所以,问题意识形成后,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另一方面,从人才成长的规律与教育实践来看,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大多有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质量,

5、通过学习过程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问题解决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探索过程、发现过程,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和广阔性得到了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下面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将使我们更好的把握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向。第一、教师落后的观念导致了学生不需疑问。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观念落后造成的障碍。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习惯于认真听教师灌输,教师习惯于学生安静地听讲,渐渐地学生成为耐心的听众,教师成为高高在上的主讲者;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和方案

6、,把教师的话当成“圣旨”不假思索,全盘接收;教师把提问变成了自己教学中的专利。认为只要全部自己设计的教学问题课堂上全部解决,学生就能够理解和掌握所规定的知识内容。由此可见教师落后的观念直接导致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薄弱。第二、学生物理基础差,提不出问题。学生掌握一定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产生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思维能力不足,碰到问题不知怎样提出来,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第三、没有机会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满堂瀼” 、 “填鸭式” ,使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也没有发问的机会。第四、因自卑不敢问这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造成的心理障碍。由于在以前没有提出“好问题”或回

7、答老师提问不正确,被老师或同学的嘲笑和讥讽后,学生会产生一种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总感到自己无法回答或提出有质量的问题,长期以来,这种自卑心理产生的后果便是不愿提问或不敢提问。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一)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让更多学生提出问题。但是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进行学习,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他们的好奇心受到了压抑,他们的想象空间受到限制。所以刚开始学物理时学生往往不敢提问,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不管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的态度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对提出新颖独特、

8、别出心裁问题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经常这样训练,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这样才能逐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应用十分广泛,从日常生活到卫星上天、嫦娥一号,物理现象无处不在,物理知识随时都在被应用。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他们反对这种心理特征,调动他们这种停留在表面的新鲜和好奇,激发求知欲,转化为潜在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研究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中,为了使探究更有针对性,我们可以创设如下情景来组织教学。把学生分成小组,为他们准备器材(器材:刻度尺、橡皮筋、笛子、玩具小鼓等) ,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让器

9、材发声,猜想声音发生的条件。然后,教师演示音叉振动发声。为了提高可见度,教师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学生看到水花四溅,证实他们的猜想。(三)引导学生学会提问1从自然现象中提问在大自然中包含大量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中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比热容一节中,可以先讲述自然中常见的现象:夏天小王和小李到海边去玩,中午,他们光脚走在海滩上,觉得沙子很烫;他们又跳到海里,觉得海水很凉。晚上,他们又到海边,却发现沙子变凉而海水却很暖和。学生根据这一现象提出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午沙子温度高海水温度低?而到了晚上沙子温度低海水温度高?针对学生提出问题的不准

10、确,教师可以引导说:早上沙子也是热的吗?为什么中午沙子变热,为什么晚上沙子就变凉了?自然引出中午的变热是由于吸热,晚上变凉是由于放热引起的。这时学生可以顺利的把问题表达为:为什么在同样吸热时沙子的温度高而海水的温度低?在放热相同时沙子温度低而海水温度高?2从物理实验中提问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科学实验中隐含着许多实验现象可以提出的问题。但是在物理课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提问,往往会出现两种局面:一是学生怎么提也提不到点上,二是学生的提问漫无边际。为了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需要教师先定位探究的目标,在借助于现象明显的实验进行引导。例如在讲压强时,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用两个手指捏住铅笔,使它

11、保持静止。学生两个手指感受的压力作用效果不同。很容易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有关吗3从课本中提出问题教材是实施新课改的载体,新教材上有趣的插图,在“科学世界”中介绍生动的物理小故事。比如在学习杠杆中,让学生先阅读“科学世界”中小小弹簧称,称出大象重 ,并观察图,当学生读完文章后,教师及时启发思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想探究其中奥秘吗?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先选择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进行探究。4从实践中提出问题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自觉的把学到的物理知识与亲身体验到的事物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进一步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而发现问题。可以结合新教材中安排一些探究性课题,比如在探究运动

12、场上的物理时,学生提出很多好的问题:为什么百米运动员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为什么赛跑中裁判不能听到枪声记时?等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提高他们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5引导学生再生问题新的知识点形成后,它还可以继续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产生并解决新的问题。教师要在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选定合适的迁移点和发散点,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或产生新的问题。例如在学完压强知识后,围绕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下列两个问题:在田间劳作时,为了使拖拉机不陷进地里,我们应该怎么办?在用按图钉时,怎样做才能更容易按进去?问题一出,就会使学生积极参加,各抒己见,得出多种方法。这样既让学生巩固了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习不断深入下去。结束语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只有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参考文献1、 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安徽师范大学 姚本先2、 中小学生问题意识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钱文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