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世界现代史 第1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关系》ppt课件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3664 上传时间:2016-11-3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世界现代史 第1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关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考世界现代史 第1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关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考世界现代史 第1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关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考世界现代史 第1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关系》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考世界现代史 第1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关系》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世界现代史 第1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关系》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世界现代史 第1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关系》ppt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现代史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关系 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九上教材 34页) 考点二: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九下教材 8页) 这场战争历时四年, 31个国家参战, 15亿人口卷入战争 ,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双方动员兵力达 889师,共计 7351万人。大战中死亡人数达 1000多万人,受伤 2000多万人,其中 700多万人成为终身残废。所有参战国的直接战争费用达 3000多亿美元。因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无法计算 ” 。 摘自 中国通史资料选辑 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九上教材 134页) 有人说,他的一颗子弹夺去了 1000多万人的生命,把西欧变成了一片废墟,给世

2、界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一、战争概况: 战争名称 起止时间 参战双方 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 开始: 1914年 7月 结束: 1918年 11月 协约国集团 (英、法、俄、意、日、美、中等) 同盟国集团(德、奥匈、保、土) 欧洲(主战场)、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二、战争起因: 垄断资本家控制的美国参议院 国家 英 法 德 美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3 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变化情况统计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

3、割世界,瓜分殖民地。 争夺北非突尼斯 世界霸权 、殖民地问题 争夺巴尔干 英 德 意 奥匈 法 俄 普法战争后果 争夺欧洲霸主 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 意 、两个军事集团争夺霸权,扩军备战,威胁世界安全。 德国潜艇 英国飞机 英国坦克 德国大炮 巴尔干半岛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说:a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奥匈帝国挑起战争。 战争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瓜分殖民地。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扩军备战,威胁世界安全。 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挑起战争。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 战争 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 马恩河战役 索姆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日德兰海战 法德展开

4、的一场会战双方投入兵力 100万伤亡 70万 凡尔登绞肉机 ” 三、战争惨状: 这场战争历时四年, 31个国家参战,15亿人口卷入战争 ,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双方动员兵力达 889师,共计7351万人。大战中死亡人数达 1000多万人,受伤 2000多万人,其中 700多万人成为终身残废。所有参战国的直接战争费用达 3000多亿美元。因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无法计算 ” 。 摘自 中国通史资料选辑 特点:规模空前 ,灾难深重 战争名称 起止时间 参战双方 战场 主要战役 结果 原因 性质 特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开始: 1914年 7月 结束: 1918年 11月 协约国集团 (英、法、俄、

5、意、日、美、中等) 同盟国集团(德、奥匈、保、土) 欧洲(主战场)、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凡尔登战役等 协约国胜利,同盟国失败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 规模空前,灾难深重 、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遇到矛盾,谈判解决。 、理智爱国,反对恐怖行为。 、强大国家,发展经济。 三、战争教训: 考点二: 凡尔赛和约 和九国公约 (九下教材 18页)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新秩序):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一 、凡尔赛体系 一战后:巴黎和会 时间: 地点: 成员: 操纵国: 6 巴黎凡尔赛宫 1、巴黎和会的召开 英、法、美 27 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 巴黎和会的三巨头 英国首相 劳合 乔治 、 法国总理

6、克里孟梭、 美国总统 威尔逊 目的:重新瓜分世界 实质: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会议 . 领土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 10万;莱茵河东岸 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 “ 赔款委员会 ” ,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主要在非洲)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 凡尔赛和约 (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1914年 8月以前的 并入罗 马尼亚 并入意大利 并入波兰 奥地利 奥匈帝国瓜分 凡 尔 赛 和 约 对 奥 和 约 对 匈 和 约 对 保 和

7、约 对 土 和 约 1919年 6月 、 9月、 11月, 1920年 6月、 8月 欧洲、西亚、非洲的新秩序 2、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 , 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在 欧洲 、 西亚 、 非洲 的关系 , 不能长久维护世界 和平 。 一 、 凡尔赛和约 : 1919年 6月 , 协约国与德国签订 1、 背景: 一战后 , 为建立国际新秩序 , 在巴黎 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 ( 帝国主义的分赃会 ) 2、 内容 : 重新划定德国疆界; 殖民地全部被瓜分 ( 山东归日本 , 中国爆发 五四运动 ) ; 限制德国的军备; 向战胜国支付赔款; 1920年 1月成立国际联盟 ( 英法操纵 ) 。 3

8、 影响: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 暂时调整了 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欧洲 、 西亚 、 非洲的关 系 , 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 。 日内瓦万国宫 1920年 1月 , 国际联盟是根据当时的和约规定设立的 , 是当时的和约大国强权的产物 。 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国 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的机构 1920年 1月 成立 1946年 4月 解散 联合国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的机构 1945年 10月 成立 至今 “ 国联” = “ 联合国” 二、华盛顿体系 l华盛顿会议 背景 :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在 欧洲和西亚、非洲 的关系,而在 亚太地区 ,美日两国发生了严重的

9、利益冲突。 时间: 1921年 1922年 参加国:美、英、法、日、意、荷、 比、葡、中 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 2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 这次会议 , 对于各国之间达成的协议 , 用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 。 分别签订了 九国公约 四国条约 、 五国条约 、 九国公约 。 中国问题是东亚和太平洋问题的核心问题 , 九国公约 宣称 “ 门户开放 ” 、 “ 机会均等 ” 。毛泽东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 “ 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美、英、日、法 相约 “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 四国条约 : 五国条约 : 美、英、日、法、意“分别规定了它们各自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

10、总吨位” 美 英 日 法 意 主力舰 空母舰 6 五国规定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 (单位:万吨): 请思考: 该条约对谁有利? 使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对等的制海权,又达到了抑制日本的目的。 四 国 条 约 五 国 条 约 九 国 公 约 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 二 九国公约 ( 1922年,美英法日中等九国签订) 1背景:一战后,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缓和帝 国主义在亚洲、 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在美国召开华盛顿会议 2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 整,遵守各国在中国“门户开放”、 “机会均等”的原则。 3、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形 成了华盛顿体系。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 4、启示:

11、弱国无外交,所以要坚持改革开放,以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国际地位 巴黎和会 华盛顿 会议 凡尔赛和约 对奥、匈、保、土和约 四国条约 五国条约 九国公约 “凡尔赛体系”欧 洲、西亚和非洲 “华盛顿体系”东亚、太平洋地区 建立“国联”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确立战后新秩序)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两次和会对中国问题的处置及影响 1)巴黎和会 : 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 ,引起中国的五四运动 ,北洋军阀被迫拒绝和约签字 . 2)华盛顿会议 : 归还中国在山东的主权 ,但 又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练习题: 1凡尔赛和约条款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实质的是( ) A疆界问题 B殖民地问题 C军备问题 D赔款问题 2、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A、 消除了协约国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B、暂时缓和了协约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使不同社会制度间的矛盾得到缓和 D、为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B B 3、巴黎和会的 凡尔赛和约 和华盛顿会议的 九国公约 共同之处有( ) 本质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 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 由少数国家操纵,充满矛盾斗争 都涉及到中国问题,且侵犯了中国主权 A B C D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