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与《伤逝》男主人公的“私心”异同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63622092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心》与《伤逝》男主人公的“私心”异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心》与《伤逝》男主人公的“私心”异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心》与《伤逝》男主人公的“私心”异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心》与《伤逝》男主人公的“私心”异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心》与《伤逝》男主人公的“私心”异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心》与《伤逝》男主人公的“私心”异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心与伤逝男主人公的“私心”异同一、心与伤逝男主人公的私心;描写夏目漱石创作的心,于1914年4月20日至8月11日连载于朝日新闻,后经岩波书店以单行本加以出版发行。小说由先生和我父母和我和先生和遗书三部组成,其中先生和遗书一部所占篇幅约为全书的二分之一。先生和遗书中,作者虽只是简要描写了男主人公先生;与太太静;的爱情故事,但却运用了诸多的笔墨着重刻画了先生;内心苦苦矛盾与挣扎。对于先生;的内心刻画,夏目漱石对由此感言:我向希望认清自己心灵的人们推荐这部已认清了人的心灵的作品。;不难领悟,夏目漱石之心所对当时现实社会中的意义价值。心中先生;在东京求学期间寄住房东之家,出于对好友K的同情,而特

2、邀其与自己同住房东家。最初的先生;对K的友情可谓十分真诚,也是从内心愿意帮助K的。因由K的性格孤僻,先生;还多次来促使房东母女同K的联系。但是后来的先生;渐渐对K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原因是出于同情帮助的K却没有想到也爱上了房东小姐也就是其后来的太太静;。于是先生;捷足先登,主动提亲小姐,K似乎一下变成了先生;爱情的催化剂;牺牲品;。在失去爱情与先生;自认为的背叛的双重打击下,K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作了最终选择。先生;认为K在先生;面前至始至终表里如一、心胸坦荡,自己却为表里不一、卑劣自私,虽然先生最终获胜;娶得小姐,K的死却如一道来自地狱般的可怕魔咒始终笼罩着先生;,使之一生难于释怀。特别是,文中描

3、写先生;与房东小姐静;结婚后的内心越发变得困惑而难于自拔,忏悔的皮鞭始终在无情地抽打着先生;的内心魂魄,而了却先生;私心;之法也是最终选择了以死解脱。伤逝创作于1925年,后收入小说集彷徨,是鲁迅先生小说中颇具特色的小说之一,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以青年人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小说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了男主人公手记形式,刻画了男女主人公涓生;令人悲哀心碎的恋情画卷,倾诉出男主人公内心的自我剖析与忏悔灵魂。伤逝讲述的是男主人公涓生;与女主人公子君;的爱情悲剧故事。鲁迅先生直言不讳: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读者更可读出,伤逝的价值之处在于作者是借助揭露男主人公的无爱;以反映出爱情中的男

4、女之最真实的内心;,以显对当时现实社会中的人生意义。伤逝着重刻画的男主人公涓生;,被女主人公子君;独立的思想;和无畏的言论;所深深吸引,特别是涓生;向子君;表白爱慕之情后,子君;义无反顾选择与涓生;私奔。然而,婚后的涓生;却因不满子君;丧失对文学文艺的兴趣而转由柴米油盐,渐渐产生诸多不满导致两人分歧出现,特别是由于涓生;和子君;的相爱是在遭受社会旧势力的打击和摧残之下,涓生;终于被谕;毋庸到局办事;,涓生;终于道出:新的路的开辟,新的生活的再造,为的是免得一同灭亡;内心,提出与子君;分手。而在子君;真的离开之后,涓生;却感有些轻松,舒展;,然内心却很快就感到了重负,内心深处开始为其抉择而悔悟,

5、自觉是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她了;,特别是当子君;死去,使得涓生;悔恨交加,因而苦祈子君;的饶恕与宽容,是涓生;没有为爱做到甘愿奉献,更未能尽其对所谓爱情应担负的责任。二、心与伤逝男主人公的私心;变奏心中先生;的私心;变奏于婚前先生;缺失信任与婚后先生;沉浸悔恨之中。男主人公先生;20岁未满之时,其叔父就要求其成家立业,并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后因先生;不小心听到叔父与其女儿的对话,自觉叔父目的不纯,只是为了其家的遗产而已。也正因为此,这使得先生;认为在金钱和利益面前,人的良心定会丧失,好人;也会变为坏人;,由此失去对他人之信任。这使得先生;在东京读书时在借住一对母女家之时,虽对这家女儿产生好感,也

6、正是因先生;内心早已埋下的对他人的不信,使其甚至怀疑这对母女也是因为钱财才与自己亲近。这一心理直到先生;好友K的到来才被打破,先生;的内心产生出对房东母女的信任。最初,先生;对K体现出的的友情可谓真诚,为了大家更加融洽相处,其更会常常在母女面前提起K之好。K是为之而感动,也慢慢融入了这一家庭的生活,特向先生;倾吐了自己对这家女儿的爱慕之情,然而这却引得先生自私;之心不由而生,借朋友真情开始有意指责K因为爱情而丢去进取之心。而与此同时,先生却悄悄地向小姐的母亲提亲。此时的K完全蒙在鼓里,在得知先生;和小姐即将成亲后蒙受打击,最终选择自杀,尤为因在遗书中,没有半句K指责先生;之言,但正因如此将先生

7、;的私心;无限放大到了极点。先生;与小姐婚后生活并不幸福,不仅一直沉浸在对K的忏悔之中,更对妻子关心甚少,甚至选择不要孩子而剥夺了爱妻为母的权力。先生;每日悔过、痛苦度日,不与妻子沟通,这也同时加重了对其妻的痛苦,这一表现甚至表现在先生;临终告诫其学生就是在其死后也不能将其死的实情告知他的妻子,可见先生的私心;。先生;选择自杀是为了摆脱其内心的痛苦及对K的内疚,然却对其妻内心的疑惑与苦闷惘然处置,更是不顾其妻将为悲凉其生独留。小说伤逝男主公涓生;的私心;则体现在涓生;的同居前弥补内心空虚与同居后逃离出现实的阻碍。涓生;虽为五四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却日复一日做着枯燥乏味地抄写文书的工作,是子君;的

8、出现使涓生;这种无趣的生活有了生机,即使朋友对涓生;和子君;的结合也多曾予以忠告,然而涓生;却依然执意追求子君;。尤在子君;面前,涓生;总可洋洋得意地灌输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但读者可以看出,涓生;对子君;所倾注的爱实则是在满足自己的内心世界,甚至是在填补自己的精神空缺,涓生;对子君;的爱虽然也是建立在与子君;一起讨论男女平等;冲破旧习;之上有关,但这种爱却包含着涓生;的内心之私念。特别是婚后的涓生;对子君;的爱再不能如婚前那么炙热,感情也随之淡化。子君;由于忙于生活琐碎家事而疏于倾听应答涓生;的思想,这更导致涓生;厌倦婚后生活,从而萌发每日往返家庭和工作的精神空虚。此时的涓生;只是以为表示

9、爱情需要不断更新创造,然其对家庭的认知已越发缺失。也正因此,涓生;又开始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充分体现其极强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在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不顺之时,涓生;第一想到的就是自己逃离,而此时候的子君;对其而言,已不是爱情的归宿反成为了人生障碍。三、心与伤逝男主人公的私心;异同心这部作品可以称为是利己主义的忏悔录,而伤逝更可谓是新旧文化时代爱情冲突的叙述。心中的先生;的私心;不仅表现了先生;为了得到爱情而对朋友K不择手段;,甚至为了自己私心而一生对爱人隐瞒,虽也可看出先生;倒是始终钟爱自己妻子。而伤逝中的私心;所表现在涓生;一直是沉浸在自己虚幻的爱情之中,因子君;不能满足自己而越走越远,妻

10、子子君;从爱人变为了负担。在两位男主人公的忏悔中,先生;选择的是结束自己的生命,心中描写的私心;意在揭露人性的丑陋与黑暗面,以促使读者去思考利己;与道德;之间矛盾的最终;而涓生;是因其自私,导致与子君;爱情破裂,伤逝中虽没有描写子君;的死因,但读者会切身感受会与涓生;的自私有直接关联。两篇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在爱情的内心上都存有自私;,亦代表着当时社会下的一定男权主义思想。两位男主人公也都在忏悔,然而在爱情上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弥补与措施,爱情也必以悲剧告终。心与伤逝的男主人公的私心;,无论在生活中还是爱情里都背负着忏悔,夏目漱石先生和鲁迅先生对知识分子人格的追求、批判和反思,无不对这两位男主人公

11、予以了无情地揭露。心与伤逝两部作品均是借助男主人公的自私;内心,表现出当时的社会变革,以探索时下知识分子的生存之道,可谓着重刻画了社会急速转型时期知识分子心灵深处的矛盾。注释:【1】鲁迅:彷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参考文献:【2】叶琳.对明治末期知识分子心灵的探索试析夏目漱石的小说心.外语研究,2003,(4):46-50.【3】林少华译注,夏目漱石著.心.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8:5.【4】梁懿文.关于夏目漱石作品心的研究.青岛: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宋庆永.伤逝中的涓生形象分析.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1,(2):90-92.【6】李玉双.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7】苏克军.爱的彷徨与虚无伤逝中的婚恋悲剧新探.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9-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