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建设产业化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636178 上传时间:2017-06-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棚室建设产业化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棚室建设产业化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棚室建设产业化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棚室建设产业化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棚室建设产业化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棚室建设产业化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棚室建设产业化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 县 XX 镇 XX 村棚室建设产业化扶贫项目可 研 报 告XX 县 XX 镇人民政府二一年八月二十六日1目 录第一章 总 述一、项目提要 二、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第二章 项目背景一、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条件(二)社会经济及农牧业生产现状二、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及解决途径三、项目实施背景(一)项目提出背景(二)项目区资源背景(三)项目发展市场背景(四)项目发展技术背景(五)产品经营销售策略第三章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第五章 项目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第六章 项目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第七章 项目可行性分析一、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一)财务效益分析(二)人均增收效

2、益分析2(三)贫困人口减少效益分析二、项目社会效益分析三、风险性分析(一)经营管理风险(二)市场风险四、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3第一章 总 述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XX 县 XX 镇 XX 村棚室建设产业化扶贫项目2、项目建设单位:XX 镇人民政府3、项目负责人: 崔伟平4、项目建设地点:XX 镇 XX 村5、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温室大棚 30 个(棚体跨度为 8米,棚室后前高度为 3.5 米,平均棚体长度 100 米,棚间距 22 米) ,占地面积 100 亩、修建蓄水池 1 座(容积 80 方) ,埋设低压管道2300 延长米、架设低压线路 850 米、安装卷帘机 30 台套。该项目

3、扶持贫困户 30 户,贫困人口 124 口人。6、资金构成与筹措:项目总投资 98 万元,其中拟申请国家财政扶贫资金 50 万元,群众自筹 48 万元。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实施后可使全村 30 贫困户和 124贫困人口直接受到扶持,使项目区贫困户户均获得扶贫资金 16667元,项目区内贫困人口人均年获得扶贫资金 4032 元。8、项目覆盖范围及带动能力:项目直接覆盖 XX 村 30 户贫困户124 口贫困人口;项目达产后,能形成一次性投入多年收益的局面,能使项目扶贫户户均年纯增收可达 30000 余元,项目扶贫户人均年增收 7258 元,全村人口人均年增收 529 元。目前该村群众发展

4、棚室建设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之当地蔬菜产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蔬菜销路广泛,尤其近年来蔬菜价格非常看好,能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达4小康早日实现。二、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农业部西部地区农业开发建设规划 ;2、 XX 县 2009-2010 年扶贫开发总体规划 ;3、 XX 县 20062010 年产业化扶贫规划 。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本项目建设对于该地区建设与市场相对接的现代农业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对于探索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发展优质农业,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区具有良好的种植业业基础,该地方背风向阳,耕作层较厚,地势呈北高南低之势非常适合搞棚室建设。另外,该地方地处蒙、冀、辽

5、三省交界,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在周边地区农民的启发和熏陶下,完全可以按照先进的技术规程发展棚室生产。XX 村距辽宁省凌源市蔬菜交易市场仅18 公里,距 XX 镇山头村蔬菜交易市场 3 公里,在蔬菜合作社的带动下对项目产品的销售极为有利。项目实施过程可吸纳部分剩余劳动力、为当地群众解困和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项目完成后,能够实施农业经济产业化、规模化的战略,建立绿色农业基础增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后劲,促进地区经济振兴和快速发展。可极大地减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强度,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因此我们认为项目可行。第二章 项目背景一、基本情况5(一)自然地理条件XX 镇 XX

6、村是 XX 县 101 个“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扶持村之一,地处 XX 县西南部,位于 XX 镇镇政府的西南方位,距镇政府 8公里,该村南与河北省接壤,北靠宋马公路,西临兴哈干线,交通、通讯十分便利。该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300 毫米左右,年蒸发量为 1800 毫米,是降水量的 6 倍,年平均气温 6.2,最热七月份,平均气温 24;最冷一月份,平均气温零下 14;年日照时数 28002900 小时,无霜期 135 天,早霜在 8 月中下旬出现,晚霜在 5 月下旬结束。年大于 10有效积温在 3000,年平均风速在3m/s,主要风向为北风及西北风。该地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山

7、间沟谷地孔隙水和岩裂孔隙水两大类,其中以山间谷地孔隙水为主,该地区特点是地下水有源源不断的地表径流补充,是本地区农田节水灌溉和人饮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主要对象。(二)社会经济及农业生产现状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XX 村全村总流域面积约为 0.8 万亩。全村共有 7 个自然村,4个村民组,440 户,1700 口人,其中:贫困户 352 户,占全村总户数的 80%;贫困人口 1260 人,占全村人口总数的 74.1%。耕地面积3080 亩;林地面积 3000 亩。XX 村群众经济来源主要是靠传统种植业(玉米、大豆、谷子等作物) 、劳务输出两个方面,2009 年 XX 村农业总产值 46 万元,人均农业

8、产值 580 元;粮食产量 1370 吨,人6均占有粮食 800 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 860 元,现金收入 430 元。是我县贫困人口比例较大、贫困发生率较高的贫困村之一。随着政府扶持投入力度的加大,XX 村立足自然资源和借助区位优势,优化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养殖、林果等产业,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增长。近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交通、通讯事业较以前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全村的 6 个自然村“五通”问题均已解决;在文化教育方面,该村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村级医疗卫生条件较好,卫生室建设完备,村民基本卫生保健问题可以就近解决。2、农业状况XX 村农业种植结构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辅助作物为谷子、大

9、豆等,全村 3080 亩耕地的 80%以上都在山坡上,缺少水浇地,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差,自然生长环境恶劣,每亩耕地年平均产量在有地膜覆盖的情况下仅 400 公斤左右,温饱问题难已解决。二、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及解决途径该村地处 XX 县西南部山区,虽经多年开发,但由于受到所处地理区位、自然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仍处于较贫困的状态,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290 元,人均持有粮在 800 公斤左右,刚刚接近温饱线。全村 440户 1700 口人中,有贫困户 352 户,占全村总户数的 80%;有贫困人口 1260 人,占全村人口总数的 74.1%。XX 村群众贫

10、困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过去灌溉制度和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的粗放经营,使农业生态系统现到严重破坏。7是风蚀沙化程度逐步加剧。近年,该村通过土地规划,兴修农田水利骨干工程,结合兴井废黄、灌排配套,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显著的改观,但全村 80%的农户生活水平仍维持在贫困线以下,耕种土地取得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产、生活必需品的支出,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基本为零。总结起来有:一是自然环境恶劣,人均耕地资源少。因该村属于山区,无霜期相对较短,且易遭灾,资源匮乏,土地少而贫瘠,人均耕地仅 1.8亩;农牧业生产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基本上是靠天收,产量不稳,一遇天灾,易造成粮食减少甚至绝收,农民温饱问题

11、很难保障。二是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该村缺少水源等基础设施,粮田无保证稳产增产;由于荒山荒坡多,沟壑纵横,一到夏季逢遇汛期,易发洪水,冲毁农田和威胁村庄。三是受启动资金制约。贫困群众难以摆脱贫困面貌的最主要的症结所在是群众难以实施长效稳定增收的致富项目。群众手中无启动资金,虽有心发展生产但力不从心。因此,拟通过国家投资,发展节水灌溉,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棚室建设等有效途径,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来增加农户的收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根据 XX村的自然地理及经济社会条件,吸取周边村镇农民的发展经验,结合该村的地理优势,扩大资金投入,大力扶贫力度,发展棚室农业是

12、促进农民长效稳定增收的项目,是改变落后面貌早日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8三、项目实施背景(一) 、项目提出背景XX 镇棚室建设产业化扶贫项目,是在镇党委、政府经过对全镇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后提出的。XX 镇是以农为主的农业镇,受周边村镇发展和目前蔬菜价格的空前看好的影响,农民对发展棚室建设项目积极性较高。XX 镇党委、政府把发展棚室蔬菜产业化项目作为全镇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攻目标,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投入发展棚室建设作为全镇的重要工作任务来抓。项目的实施,将带动 XX 镇农业产业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为早日摘下贫困的帽子打下坚实的基础。(二)项目区资源背景项目区地处 XX 县西南部,南与河北

13、省接壤,北靠宋马公路,西临兴哈干线,交通、通讯十分便利,XX 村距辽宁省凌源市蔬菜交易市场仅 18 公里,距 XX 镇山头村蔬菜交易市场 3 公里。在周边地区农民的启发和熏陶下,完全可以按照先进的技术规程发展棚室生产。在蔬菜合作社的带动下对项目产品的销售极为有利。项目区共有贫困劳动力 105 名,其中富余贫困劳动力 50 余名,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该项目实施过程可吸纳部分剩余劳动力、为当地群众解困和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项目的建设不仅有利于脱贫致富,还有利于社会的平安稳定。(三)项目发展市场背景项目区距辽宁省凌源市蔬菜交易市场仅 18 公里,距 XX 镇山头村蔬菜交易市场 3

14、公里,山头蔬菜合作社就在跟前,切项目区交通9方便,通讯便利,是项目建设的可靠支撑,有利于项目产品运输和销售。(四)项目发展技术背景XX 镇的棚室蔬菜的发展,再靠地理位置优越性的同时,依托蔬菜合作社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生产、管理、销售体系和技术指导队伍。目前全镇棚室小区 6 处,700 余亩。有蔬菜合作社 3 个,从业人员 20 余名,镇政府农站有棚室技术人员 4 名,农民技术员 20余名,并经常聘请县扶贫办、农业局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雄厚的技术力量,满足了项目实施对管理、技术、销售等方面的人才需求。 (五)产品经营销售策略项目产品主要通过棚室小区、蔬菜合作组织、蔬菜市场几种途径销

15、售。还可通过经济合作组织开展网上销售业务,拓宽销售渠道,扩大销售网络体系,增强销售能力。第三章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蔬菜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是人们保持膳食平衡的重要食物。蔬菜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产高效农业项目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中也把蔬菜种植化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紧紧抓住了国家对种植业扶持的政策,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效益农业,这样就对我们建设有机蔬菜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给该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XX 县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干旱少雨,年降雨10量不足 300 毫米,春秋风大而干燥。但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可以变为比较优势,这

16、里天高云淡,日照时间长,土质肥沃,透气性好,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日光温室、种植有机蔬菜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该棚室建设扶贫产业化项目必要性可总结为:1、是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对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3、通过项目的实施,能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市场无序向市场准入转变。能积极引导扶持 30 户贫困户改变落后的现状,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起到改善生态和农民增收的目的。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XX 镇 XX 村棚室建设产业化扶贫项目共建设温室大棚 30 个(棚体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