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63592373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为全面掌握基层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按照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市于4月1日至4月15日,集中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对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为保证调研工作取得实效,市委组织部专门起草下发了调研工作方案,召开会议进行了动员部署。从全市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成员单位抽调3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与有关人员组成3个调研组,分赴昌黎县、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开展调研。期间,重点对3个县的3个乡镇87个村进行详细调查,共召开县委领导座谈会3个,乡镇党委书记

2、座谈会3个,村干部群众座谈会25个,走访农户近百户,下发调查问卷1915份,其中乡镇干部调查问卷290份,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调查问卷1625份。从调研情况看,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在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中心谋党建,着眼发展促党建,突出重点抓党建,使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的积极作用,为农村的小康建设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市辖4县3区75个乡镇2286个村,总人口268.19万,耕地面积195329公顷,

3、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57元。目前全市共有农村党支部(总支)2286个,农民党员71573人,占党员总数的39.8%。调查结果显示,随着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级党组织的认识明显提高,指导思想逐步明确,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新机制,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主要表现在:(一)夯实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有了新提高。几年来,全市始终把提高乡村两级党组织的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水平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取得可喜效果。一方面,大力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六个好”的目

4、标要求,切实把那些政治坚定、事业心强、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开拓进取的优秀人才选进乡镇领导班子。全市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年龄在45岁以下的123人,占总数的82%。加强对乡镇工作的指导,改进工作方法,县委在工作中具体帮助和指导,县级领导干部定期到分包乡镇现场办公,不断提高乡镇干部在各种情况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的能力。同时建章立制,认真改进工作作风。各乡镇普遍建立了民主生活会、廉洁自律、民主评议干部、重大事项报告等一系列制度,乡镇党委书记切实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多数乡镇干部能按照县委的要求,走村入户蹲点调研,摸实情,察民意,办实事,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工作的开展。青龙

5、满族自治县马圈子镇要求机关干部走出大院,深入田间地头、矿山企业,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仅去年就解决民事纠纷150起,有效劝止12起集体上访。目前,全市“六个好”乡镇党委达到28个,占乡镇总数的37.3%。另一方面,不断加大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力度,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从2000年开始,我们大力推行了“两推一选”选拔农村干部方式。目前,全市党支部换届或届中调整采取“两推一选”方式的村达到95%以上,使一大批有能力且党员群众拥护的农村干部走上了村级领导班子岗位,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对村两委日常工作的管理,基本上达到了“五规范”,即记录规范化、制度建

6、设规范化、党员组织生活规范化、村干部办公规范化、村级干部档案管理规范化。“一制三化”工作机制基本得到落实,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农村两委关系进一步改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到20*年底,全市实现“五个好”的村618个,占总数的27%。(二)提高素质,农村干部党员队伍呈现新面貌。近几年来,县乡党委通过深入实施素质工程,突出抓了任职资格培训、专业素质培训和不同形式的正规化学历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政策水平、民主法律意识、科技示范能力。据不完全统计,仅20*年3个县就采取集中培训、外出考察、电视函授等形式培训农村干部5000多人次。截至20*年底全市乡

7、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7名,占总数的78%。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774名,占总数的39%。通过培训,使全市乡村干部党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思想作风都得到了较大改善。主要表现在:1、带领群众致富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这次调研的所到之村,普遍结合本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地谋划了发展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的新路子。昌黎县新集镇吴家坨村党支部书记马驰,带头在村内搞起大棚油桃,并积极向农民提供技术、物资扶持,带动全村90%以上村民从事温室大棚种植业,20*年设施农业实现产值1600万元。2、农村干部的政策水平提高了。农村干部中简单、粗暴施政的现象日益减少,依法行政、

8、依法办事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昌黎县靖安镇曾各庄等村的村干部为了推进依法治村进程,从律师事务所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在农业税收缴纳、农贷发放、农村各业承包合同签定等各项工作中由法律顾问提供法律知识并监督村干部依法施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3、农村党组织的形象好了。在1625份调查问卷中,认为村党支部工作好的13*份,占总数的80%,认为较差的6份,仅占0.37%。由此可见,村党支部的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三)巩固学教成果,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出现新变化。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结束后,各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学教活动表彰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了学教活动的成功经验,充分运用学教活动成果,

9、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实践,紧紧围绕“使干部经常受教育,让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扩大和巩固“学教”活动成果。卢龙县针对群众普遍反映酒葡萄卖难的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在木井、七百户、万庄等村筹建了3个酒葡萄批发市场,同时引进资金2000多万元,新上年可加工1万吨酒葡萄榨汁项目,深受群众欢迎。北戴河区朱庄、苏庄村针对村民普遍反映的行路难问题,积极从有关部门筹措资金,仅用20天时间,就修建了一条从两村通往北戴河火车站的长1500米、宽5米的混凝土公路,解决了两村行路难、卖菜难的问题。昌黎县农业局转变服务观念,强化市场意识,围绕市场搞服务,帮助农民找

10、销路,成功地将昌黎马坊营旱黄瓜打入了北京市场。抚宁县水务局针对北部贫困山区群众用水难的问题,组织机关干部职工11次深入贫困村找水源、修水利、搞服务,成功地解决了1.3万人的吃水问题。各学教单位帮助修建村级道路1637.4公里,架桥177座,打井3487眼,帮扶困难户8673户,协调解决生产资金2356.1万元。诸多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围绕中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新发展。各县在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始终注重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中心来展开,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村经济活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昌黎县乡(镇)村两级党组织按照“五带兴昌、七业立县”的经济

11、发展战略,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出点子、想法子,千方百计带领群众调整结构、增加收入,农村经济健康发展,高效种植业、浅海养殖业、畜禽养殖业、粮油食品加工业等和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立县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涌现出了马芳营、刘李庄、吴家坨等一批农业结构调整先进村,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的产业化格局,较好地增加了农民收入。2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4.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21元。调查问卷显示,有88.6%的乡镇干部认为乡(镇)党委抓乡村工作的侧重点是“经济、党建两手抓”。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坚持夯实基础、巩固成果、探索新路、全面提高的原则,紧紧围

12、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创新活动载体,强化基层组织功能,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动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一)坚持党要管党,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齐抓共管合力近年来,各县始终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健全并落实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责任制,充分发挥县委“关键作用”和乡镇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的作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格局。1、县委立足“关键”带头抓。三个县都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和完善了工作例会制度、现场办公制度、县级领导包片联系村制度、蹲点调研制度等。青龙满族自治县在具体运作中,坚持做到“五个一”,即每季度研究一次基层组织

13、建设工作,每人每月到片点指导工作一天以上,每人年内完成一个基层党建课题,抓好一个党建工作典型。县委每年召开一次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这些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有力地强化了县委的“关键”意识,促进了“关键”作用的发挥。几年来,各县委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两推一选”方式选任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实施方案、农村两委“一制三化”规范化管理(试行)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的意见、实施三级联创意见、农村干部管理办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40余个,明确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较好地推动了基

14、层组织建设的健康开展。同时各县委还将基层组织建设列入对乡镇党委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各乡镇党委也能够充分发挥“主角作用”,成立由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完善了“一把手”抓党建责任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2、县级领导履行职责主动抓。3个县的县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始终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亲自包村,亲自调研,亲自谋划和指导,带动和影响其他县级领导。其他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也都分包一个乡镇,抓一个先进典型,联系一个后进支部,经常深入基层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指导工作,为县委指导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为充分发挥县委的宏观指

15、导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昌黎县县委书记张士邦带头包难村,帮助村谋划经济发展思路,改造村内贫瘠的沙地,协调包村单位投资40多万元为村内新修3公里柏油路。青龙县委副书记、县长柳春青20*年先后5次率领有关部门到分包的石城子村现场办公,驻村21天,帮助该村谋划经济发展思路,千方百计解难题办实事。争取资金52.3万元,打深井、建村部、修路桥。责成畜牧局、林业局、果蚕局多次上门搞好技术、信息等服务,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全村牛饲养量达到40头,羊1200只,完成退耕还林210亩,栽植板栗2.3万株。全村集体收入1.38万元,结束了集体收入为零的历史。3、典型引路引导抓。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各

16、县普遍加大了调研工作力度,认真谋划工作思路,并积极培树典型,带动全县基层组织建设的全面推进。青龙满族自治县树立了以祖山镇为代表的学教活动典型、以青龙镇为代表的民主评议党员典型、以马圈子、王子店等村为代表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以牛心山村为代表的“一制三化”典型、以土门子乡为代表的党员教育管理典型、以娄丈子乡为代表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典型、以肖营子镇为代表的组织发展典型等,通过推广这些乡(镇)、村的成功经验,有效带动了全县基层组织建设的深入开展。昌黎县提出“农村实践三个代表示范工程”,计划利用5年的时间,在全县建成50个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群众物质生活富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到位、精神文明建设较好、初具社会主义新农村概貌的先进示范村,带动全县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二)坚持紧扣中心,把经济发展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要务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始终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