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行业4大现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58480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剧行业4大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视剧行业4大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视剧行业4大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视剧行业4大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视剧行业4大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视剧行业4大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剧行业4大现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电视剧行业四大现象编者按2015 年,中国电视剧行业不得不提“网络”二字。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壮大,新生代观众话语权不断提升,IP 改编爆发、网剧大制作井喷、多屏联动成常态、各类型剧全面年轻化等现象应运而生。以下是对这四大现象的详细分析及对 2016 电视剧行业的预测。来源:广电独家作者:李芸1 产业链各端年轻化,受众需求个性中蕴含统一新媒体和受众不断改变着整个影视生态,电视剧正迎合主流消费群体,走向全面年轻化。从电视剧产业链的源头看,网络 IP 改编剧成为目前市场毋庸置疑的主流。2015 年收视TOP10 中的花千骨 芈月传 伪装者以及网络点击 TOP10 中的琅琊榜 何以笙箫默 云

2、中歌等都是小说改编剧,网剧播放 TOP10 中更是有 7 部来自网文改编。一方面,热门 IP 除了传统版权和广告收入之外,可以更快且更易转化为其他衍生收入。2015 年网络文学 IP 价值评估报告数据显示,网络文学口碑作品游戏的转化率,比没有口碑的作品转化率高 2.4 倍。另一方面,网络 IP 诞生于年轻一代的网生群体,有着先天的受众根基。在一个个 IP 大神的背后,有一众常年对其作品肯定与喜欢的粉丝群体。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个基础之上,才有了现在只要一个书名便可去做后端衍生的可能。可以说,这是产业机会最多的时期,盈利模式在拓展,产业格局不断开阔;同时,这也是行业最为动荡的时期,对于 IP

3、 一窝蜂的疯抢豪夺必将带来无谓的消耗和产能过剩。很多播出方和制作方非大 IP 不可,甚至随便一本网络小说就可称为 IP,拿到市面上去赚钱,使得行业呈现出一股浮躁混乱之气。有数据显示,2016 年预计要开发以及正在制作中的 IP 剧多达 190 部。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关乎 IP 与原创的舌枪唇战,IP 热背后体现的是年轻群体的审美在崛起,对于新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创新无可回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原创乏力的窘态和面对新事物崛起的无力感。对于一些徒有形式却毫无营养的 IP 的盲目追求,对电视剧的文化导向及长远发展而言,并非好事。改编剧的大热,在一定程度上使得 2015 年的电视荧屏表现出不一样的

4、风景。从电视剧类型上看,2015 年一改往年家庭伦理剧、抗战剧霸屏现象,而是刮起了青偶风和古偶风。传统占主流的电视剧类型一面在收缩,一面也在为适应新的受众需求不断调整,甚至寻求全面转型。都市剧由家庭走向青春;古装剧走向仙侠、玄幻;历史剧也在偶像化;抗战剧、民国剧亦是越来越青春、多元。对于目前热门的青春剧、玄幻大剧,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红海竞争中突围,需要从业者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和制作品质。实现源头和表现类型年轻化最有力的支撑体现在演员选择和画面呈现上。2015 年可以说是新生代年轻演员全面进击的一年, “小鲜肉”的呼声不绝于耳,越来越多默默无闻的演员在这一年爆红。2014 年最抢眼的还是李

5、易峰、吴亦凡、鹿晗、井柏然等,2015 年就出现了王凯、吴磊、TFBOY、杨洋以及胡歌、霍建华 “霸屏”现象。当 95 后、00 后逐步成为主流受众,对于偶像而言,则是更加快速的“长江后浪推前浪” 。缘于偶像的收视号召力, “小鲜肉”成为制片方立项的标配,除此之外,还要与真人秀争夺资源。从目前爆出的 2016 年计划拍摄项目中可以看到,热门剧依然是“小鲜肉” “小花朵”的天下,中生代演员逐渐被边缘化。年轻观众追捧“小鲜肉”更多看重的是颜值,这也给很多制作方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保证制作上的投入,可以大量起用高颜值新人,比如郭靖宇监制的新射雕英雄传就将全面起用新人。这一点更多地体现在网剧层面。越来越多

6、的电视剧在立项时直指为 95、00 后做剧,产业链前端的变化直接归结于受众和播出平台的需求。从电视台的剧场定位来看,早些年还只有湖南卫视在走青春路线,2015 年,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也开始强调剧场的年轻态;而在 2016 年,一些二三线卫视,如山东卫视、贵州卫视、深圳卫视等,都越来越强调剧场的年轻化。山东卫视就表示电视剧要降低抗战剧和草根剧的比例,突出更加年轻的都市时尚。上述举动皆是期望通过内容去配套并诠释日益年轻态的品牌定位。2 网剧和电视剧博弈互动,新的市场格局在形成2015 年是中国电视观众群更新换代的一年,互联网时代的技术革新和内容革命正当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视剧最核心的

7、依然是内容的品质、责任及其反映的文化使命,但对于不同屏幕、不同群体,各自的理解和诠释又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变化。年轻观众早已离不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这就使得“网生内容”得到蓬勃发展。随着资金雄厚的视频网站的崛起,视频网站和电视台的话语权、网剧和传统电视剧的地位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从小制作的草根剧、段子剧发展到 2015 年单集过百亿的大投入、精品剧,网剧已逐渐摸清发展方向:或是最大限度网罗受众的大制作精品,或是瞄准某一受众群体的个性化、解构式小众产品。网络剧从题材、风格、创作手法等各方面相比电视剧更加新鲜多元,更具创新性,这也使得一批了解年轻人语言和心理的年轻制作人有了用武之地。2015 年,视

8、频网站所探索的从免费转向收费的产业模式取得明显突破。这仰仗于前几年的大浪淘沙,很多专业团队和创作人进入到网剧的创作与生产中,并带出很多精品,这在2015 年是一个良好开端。对现在的 80 后、90 后、00 后新观众来说,究竟怎样的故事才会受到他们的欢迎?从创作角度而言,一切不走心的烂剧在互联网的产业模式之下都极易被淘汰,从业者更多要去追求诚心诚意的作品,这在网剧市场是一个相对良性的市场驱动,而这一切使得视频网站作为“一剧两星”之外“第三颗星”的地位已然巩固。在 2015 年,网络剧向大银幕的延伸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如由屌丝男士衍生而来的煎饼侠收获 11.6 亿元票房,网剧衍生大电影万万没想到收

9、获 3 亿元票房。业内人士称,三年内,包括网剧在内的网生视频 IP 将会突破 100 亿元。网生内容生产商的市值也随之水涨船高,比如万合天宜估值已达数十亿。网生内容跟传统媒体生产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要研究用户,让粉丝有参与感,这使得一些二次元性质的泛娱乐内容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有业内人士认为,明年网络剧的几种爆款方向中,会有大量漫画改编的网络剧,这会是中国影视行业以前没有大量出现过的改编类型。网剧是发展势头趋猛,但并非意味着可以随便拍。随着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从业者在大力创新的同时,一定要坚守网剧的尺度界限。视频网站和电视台的力量博弈更多体现在 2015 年破天荒出现的一系列制播新模式上。以往

10、电视剧的播出都是先台后网,2015 年, 蜀山战纪 班淑传奇打破行业常规,先网后台播出。甚至出现了网络剧反向输出电视台的现象,如网剧他来了,请闭眼登陆东方卫视周播剧场。2015 年已有新的播出模式出现,2016 年必将出现更多不同的播出模式,无论是先台后网还是先网后台,一部剧真正的力量应该是靠多种平台一起来发酵,真正达到台网联合。而不管是网络剧还是传统电视剧,2015 年市场的主导力量都离不开优秀的制作公司。在 2015 年上线的 257 部网络剧中,共有 189 部网络剧网络点击突破 100 万次,其中由传统影视公司出品的有 21 部,视频网站作为出品方的有 77 部,其余 159 部都是新

11、生的影视公司打造的。从数量上来说,网络剧出品大户是新兴影视公司。从质量上看,却是传统影视公司的出品更靠谱。欢瑞、慈文、唐人、正午阳光、东阳欢娱等传统影视公司或将成为今后网络剧的主导力量。由各家视频网站成立的影视公司也将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目前有企鹅影业、腾讯影业、爱奇艺影业、阿里影业、合一影业、搜狐视频以及近期成立的网易影视。与此同时,少量有实力的新兴公司也将站稳脚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如视俪影视、世像传媒、乐漾影视、亿奇娱乐等。传统电视剧的供应方中,新丽、华策、剧酷、唐德、慈文位居最具网台影响力出品方前列,这两年来霸屏热剧集大丈夫 武媚娘传奇 花千骨 何以笙箫默等均由这 5 家公

12、司出品。而出品了伪装者 琅琊榜的山东影视则成为 2015 年市场的最大赢家,凭借剧目的高口碑和高收视、高点击,赢得“业界良心”之称。3 收视呈现“两极分化” ,制播模式寻求突破2015 年是 “一剧两星”政策实施的第一年,电视剧市场迎来新一轮洗牌。由于政策对于电视剧播出频道和集数的双重调整,2015 年卫视晚间电视剧编排均受到一定影响,电视剧收视开始呈现“两极分化” ,平台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不同时期的峰谷走势也产生了较大变化。CSM 数据显示,2015 上半年,电视剧仍是拉动各级频道收视的重要力量,省级卫视四成以上的收视量来自电视剧的贡献。 “一剧两星”政策对黄金强档电视剧播出集数的限制促使

13、市场蛋糕重新切分, “920 节目带”应运而生。蛋糕重新切分之后,央视频道多为独播,获益最大;省级地面频道和城市台也趁机收复了些许失地;尽管如此,卫视选剧范围相对分散、丰富、多样,依然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主要播剧平台。而随着电视剧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种类型的好剧、大剧流向一线卫视,二三线卫视以及地面频道的选择面变窄,在有限的竞争范围内颇显力不从心,选剧更趋保守、单一。2015 年,电视剧市场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这与电视剧市场优质剧目供应不足、频道剧场盈利能力有限、竞争门槛提高直接相关。坚持独播的湖南卫视保持霸主地位,在收视 TOP15 剧目中占据 13 部;浙江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持有量上

14、扬,山东卫视、北京卫视、天津卫视相对缩水;而一些三线卫视只能靠二轮剧维持局面,已基本放弃电视剧的半壁江山。“一剧两星”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排播的变化。每天限播两集,全年的电视剧播出量骤降,排播周期变长,选剧难度增大,购剧成本也在大幅度增加。因此,对非一线卫视来说,电视剧编播更加侧重品质剧,首轮剧数量在减少,更多是 1.5 轮跟播或者大剧的二轮播出;下一步更倾向于走定制路线,解决拼播难问题,并控制成本。播出平台和制播机构更加两极分化,新形势迫使播出机构采取定制、自制、独播、跟播、周播等多种生产和播出方式,因此频道特色更加明显。去年湖南卫视“钻石独播剧场”播出的花千骨 ,凭借高收视份额提升了周播剧

15、场的市场价值。之后,一线卫视也纷纷开启周播剧编排模式。2016 年,浙江卫视将推出周播的“奇妙剧场” ,与热播综艺栏目内容相融合。江苏卫视推出“周播剧战略” ,加入周播 IP 剧目的争夺,目前确定的剧目有九州天空城等。东方卫视 2016 年将延续 2015 年的周播剧场风格,公布的剧目有如果蜗牛有爱情 新婚公寓等。湖南卫视“青春进行时”2016 年调档到周三、周四播出,将跟东方卫视的周播剧进行直接的对位竞争。对于身处“一剧两星”的电视台而言,开辟周播剧场无疑是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对于视频网站而言,则希望在制作上线大量自制剧的同时,还可以和一些卫视新开辟的周播剧场紧密联动,通过多平台的互动力量实现

16、一部剧的商业利益和传播效益最大化。4 跨屏共振成为常态,评判标准多元、细分以往国产剧作为观剧“鄙视链”的最底端,经常处于被大众吐槽的尴尬境地,2015 年这一现象有所改观。多屏共存、跨屏传播将是电视剧新的生存方式。2015 年,出现了一批既有艺术价值,又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的优秀剧目,如在微博上以琅琊榜为关键词就有 38 亿次的阅读量。社交媒体借助热播电视剧也获取了海量的内容和流量,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同时多屏合力形成互动,延续了观众的收视热情和电视剧的传播力。互联网的发展把中国影视业带入了“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多屏互动、网络文学、游戏动漫等相互跨界,电视剧进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互补与竞争中追求互利共赢。伪装者 琅琊榜 芈月传等剧的出现,使得收视情况、点击量以及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度形成共振,这让业界为之一振。内容永远是文化产品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平台和渠道都是内容传播的载体,渠道创新多元化经营,粉丝集聚和市场效应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