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煤矿井田设计说明36068588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63567750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23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石煤矿井田设计说明36068588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金石煤矿井田设计说明36068588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金石煤矿井田设计说明36068588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金石煤矿井田设计说明36068588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金石煤矿井田设计说明36068588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石煤矿井田设计说明3606858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石煤矿井田设计说明36068588(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石煤矿井田毕业设计说明书目录1 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 71.1矿区概述7.1.1.1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7.1.1.2矿区地形、地势及河流 7.1.1.3矿区气象9.1.1.4矿区地震震级及裂度 9.1.1.5矿井井田内小煤矿情况 9.1.2井田地质特征9.1.2.1煤系地层9.1.2.2区域地质构造9.1.2.3井田地质构造1.41.3矿井水文地质特征141.3.1地表水概况 1.51.3.2矿区水文地质概况1.51.3.3含水层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1.3.4断裂带水文地质特征 171.4煤层特征1.71.4.1煤层稳定性评价1.71.4.2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201.4.3煤类的

2、确定及煤类分布201.4.4煤的化学性质及有害元素 2.12 井田境界和储量 222.2井田工业储量 222.3井田可采储量232.3.1矿井设计资源/储量232.3.2矿井设计可采储量233 矿井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工作制度 2 43.1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43.1.1确定依据243.1.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253.1.3矿井服务年限253.1.4井型校核253.2矿井工作制度274 井田开拓294.1概述294.1.1地质构造294.1.2煤层赋存状况304.1.3水文地质情况304.1.4地形因素304.1.5 综述304.2确定井田开拓方式 .3.14.2.1确定井筒形式、位置、数

3、目及坐标 314.2.2工业场地的位置324.2.3盘区划分334.2.4主要开拓巷道334.2.5方案比较334.3矿井基本巷道334.3.1 井筒364.3.2井底车场及石同室394.3.3主要开拓巷道 394.4开拓系统的综述4.15 采煤方法和盘区巷道布置 .435.1煤层的地质特征 435.1.1带区位置435.1.2带区煤层煤层特征435.1.3开采煤层的瓦斯及煤尘情况435.1.4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 435.1.5水文地质445.1.6地质构造445.1.7地表情况455.2米煤方法和回米工艺 455.2.1采煤方法的选择 455.2.2回采工艺 455.2.3工作面设备选型

4、 495.2.4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525.2.5支护方式 535.2.6正规循环方式和劳动组织方式 .555.2.7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检修及搬运 575.3开采巷道和生产系统615.3.1 概述615.3.2带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6.15.3.3带区形式635.3.4带区带区划分635.3.5带区储量及回采率635.3.6带区生产系统635.4带区车场设计及石同室 645.5带区采掘计划665.5.1带区巷道的断面和支护形式.665.5.2带区巷道的掘进方法和作业方式 665.5.3带区工作面配备及三量管理.665.5.4工作面推进速度、生产能力、盘区回采率 676 矿井运输与提升 68

5、6.1概述686.1.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工作制度 .686.1.2煤层及煤质 .686.1.3运输足E离和货载量 686.1.4矿井运输系统 696.1.5矿井提升概述696.2盘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7.06.2.1设备选型原则 706.2.2盘区运输设备选型及能力验算 706.3主要巷道运输设备的选择 726.3.1主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726.3.2辅助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726.3.3运输设备能力验算756.4主井提升756.4.1主井提升原始数据756.4.2提升容器的确定 7.56.4.3钢丝绳的选择7.76.4.4提升机的选择7.76.4.5提升电动机的选择786.4.6提升机相对井筒

6、的位置 786.4.7提升系统的总变位质量 796.4.8对防滑性能的分析846.4.9提升机提升能力的验算 846.5副井提升设备的选择 846.5.1选型依据846.5.2罐笼的选择.846.5.3钢丝绳的选择856.5.4提升机的选择 857 矿井通风与安全867.1矿井概况、开拓方式及开采方法 867.1.1矿井地质概况 867.1.2开拓方式867.1.3开采方法867.1.4变电所、充电石同室、火药库 .877.1.5工作制、人数877.2矿井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的选择 877.2.1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877.2.2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877.2.3矿井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选择 .

7、887.2.4盘区通风系统的要求897.2.5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 897.3盘区及全矿所需风量 907.3.1工作面所需风量的计算907.3.2备用面需风量的计算927.3.3掘进工作面需风量927.3.4石同室需风量.937.3.5其他巷道所需风量937.3.6矿井总风量.937.3.7风量分配947.4矿井通风阻力计算.957.4.1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967.4.2矿井最大阻力路线967.4.3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967.4.4矿井通风总阻力987.4.5两个时期的矿井总风阻和总等积孔 987.5选择矿井通风设备997.5.1选择风机的基本原则997.5.2选择主要通风机 997.5.

8、3电动机选型1.0 27.6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1.037.6.1预防瓦斯的措施1.037.6.2预防粉尘的措施1.047.6.3防止井下火灾的措施1047.6.4防水措施.10 57.6.5顶板管理.10 67.6.6防突管理.10 68 矿井排水1078.1 概述1.Q78.1.1 概况1078.1.2排水系统概述 1.078.2排水设备选型.1078.2.1初选水泵.1078.2.2管路的确定1.098.2.3管道特性曲线及工况的确定 1.098.2.4检验计算.1.128.3水仓及水泵房 .1.138.3.1 水仓1138.3.2水泵房1138.4技术经济指标 .1.149 技术经

9、济指标11610经济技术综述 1.18感 谢1 20参考文献1211 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1.1矿区概述1.1.1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金石煤矿(以下简称井田),位于沁水煤田南翼,晋城市西北 20km处,跨泽州和沁水两县。工 业广场位于泽州县下村镇史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534 11 -3539东约01123606”1124349井田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于2002年10月14日颁发的金石矿采矿许可证(副本)证号:1000000220020,有效期限28年9个月( 2002年10月至2031年7月)。金石井田北至大阳井田南界, 南以纬线3941500为界,东以煤层露头及小窑为界, 西以

10、经线51500 为界,东西倾斜长约 3.4km,南北走向长约 6.5km,面积21.5km2。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于2005年6月9日颁发的金石矿煤炭生产许可证(副本)(证号:G040502004G3),矿井生产能力 180万t/a,有效期限2005年6月太(原)一焦(作)铁路由井田东 10余km处通过,侯(马) 一月(山)铁路从西南约 7km处 通过。矿井有铁路专用线经古书院矿与太焦铁路接轨,距古书院矿18km o 207国道(太原一洛阳)在金石矿东侧约20多km处通过,晋(城) 一长(治)、晋(城)一阳(城)、晋(城)一焦(作)、 长(治)一邯(郸)、太(原)一长(治)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交通

11、极为便利(图 1-1)。图1-1金石矿交通位置图112* 30J113 001! 、1 /釜山寺)园杜寨野J 原村.Qi 上村高冷标J伊J 5三家店 )东扃y 柳树底 靳m 陈海/ 旅血六皈前112 30113 OCT1.1.2矿区地形、地势及河流金石井田位丁太行山中段东麓山前丘陵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海拨在194.10339.6m 之间,地表起伏较大,基岩裸露面积较小,届山前冰磺台地地形。井田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有中关小溪、栾卸小溪和紫牛湾小溪3条季节性小溪,均届北洛河支流,雨季时出现水流,旱季断流。该矿区最高洪水位+114m1.1.3矿区气象本区届大陆性季风气候,根据沙河赵泗气象站1982

12、1992年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497.0mm,雨季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气温13C,多年平均蒸发量1719mm。风 向以北、北东及南为主。1963年8月1日一10日连续10天降雨为1264.5mm,造成白 年以来的特大洪水。邢台地区蒸发量为 1453-2172mm,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冻结期 从11月至翌年2月,冻土深度约0.44m。全年最多的风向为南风,最大风速为16.7m/s。1.1.4矿区地震震级及裂度邢台地区于1966年3月8,在隆尧县白家寨发生6.8级地震,余震不断,东庞矿区 距隆尧县45公里,有三级震感。同年3月22日在宁晋县发生了 7.2级大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发办1

13、992160号文“关于发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使用规范的通知”,邢台地区地震烈度为7度。1.1.5矿井井田内小煤矿情况金石井田周边共有正在生产的小煤窑20个,分别届沙河白塔镇或武安邑城镇,详情见后金石周边小煤矿井口坐标附表。 开采下组煤的主要集中在井田西部的刘石岗地区 和井田北部的上关、新村附近以及井田东部章村井田内,开采上组煤的主要分布在井田 的西部和南部。小煤窑的非法开采和越界开采给该矿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安全生产 构成严重威胁,另外工业广场附近分布有古小窑,开采年限及开采情况已无法考证。1.2井田地质特征1.2.1煤系地层1.2.1.1、太原组(C3t)K1石英砂岩

14、(相当于晋祠砂岩) 底或相当层位至 K7砂岩底。连续沉 积于本溪组之上,为主要含煤地层之 一。由灰色中、细粒砂岩,灰黑色粉 砂岩、泥岩,灰色粘土泥岩、石灰岩、 硅质岩、菱铁矿及煤组成。届海陆交 互相沉积。自下而上 K2、K3、K5三 层石灰岩普遍发育,层位稳定,是对 比煤层的良好标志层。自下而上编号 依次为:16、14、13、11、8、7、6、 5号,5号煤层薄而不稳定,届不可 采煤层,根据规范要求。其余七层煤 均为不可采煤层。煤层总厚 7.79m。K1石英砂岩:灰一灰白色,细粒 结构,含少量泥质及星散状黄铁矿, 硅质胶结,分选性良好。沉积不稳定。 厚 0m-5.43m,平均 3.30m。K2石灰岩:深灰色、厚层状,致 密坚硬,块状,性脆,裂隙充填方解 石脉。上部质纯,含有燧石条带,底 部含较多的泥质、有机质及星散状黄 铁矿。靠下部常夹有薄层钙质泥岩。 含小泽蜒、似纺锤蜓及腕足类等动物 化石。厚 7.10m-14.13m,平均 9.85m。 位于太原组下部。K3石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